BackDoor
06/ Sep.
2025-09

‌人文与艺术学院2025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暨师生座谈会圆满举行‌

  
            

金秋九月,硕果盈枝。2025年9月5日下午3时,人文与艺术学院在报告厅隆重举行2025级研究生入学教育暨师生座谈会。学院院长武金勇等班子成员、导师代表以及2025级全体研究生新生共同参会。会议由副院长刘明主持。

导师代表马刚教授结合三十余年的教学经验,向新生提出三点建议:研究方向应兼顾学科前沿与个人志趣,构建可持续的学术路径;学习计划应具体至学期和月度目标,统筹课程学习与科研实践;坚持“每日一画、每日一书”的日常训练,以持续积累推动能力与素养的质变。

老生代表张琳梦分享了研究生阶段的成长体会,建议新生尽早明确目标,主动与导师沟通,积极参与课题组讨论,在实践中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新生代表王怡然表示:“站在新起点,我们将以严谨态度投身学术,以开放心态参与协作,努力在导师指导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专业人才。”在新生自我介绍环节,33名同学依次发言,围绕本科背景、研究兴趣与未来规划展开交流。设计学专业王蕊杰表达了对数字艺术与传统美学融合的向往,美术学专业贺倩楠则希望深入探索乡村振兴主题创作,现场气氛热烈。

张良教授在寄语中强调“理论与实践共生”的重要性,指出研究生需建立系统理论认知,并聚焦真实问题开展实践,方能产出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霍琨教授就学习转型提出具体要求:“应从本科的‘技能训练’转向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创作’,将研究方法嵌入创作过程,以思想深度提升作品内涵。”丁志伟教授肯定了学院近五年在学科评估与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突破,鼓励新生“扎根生活、观察现实,将个人艺术表达融入时代语境”。学院原党委书记、校办主任李尚可作为在学院工作十年的“老教育者”,回顾了学院发展历程,勉励同学们珍惜现有资源,潜心治学,传承学院精神。

武金勇院长在总结讲话中提出“四个融合”的发展要求:强化学科交叉,鼓励跨专业选课与跨领域参与;推动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借助数字技术拓展创作可能;促进科研与创作融合,以研究引领创作、以创作反哺科研;注重个人发展与社会需求融合,培育既具专业能力又怀社会责任感的高层次人才。

会后,新生与导师分组开展“学术启航”交流活动,围绕研究方向、学术规划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2025级新生白梦琦表示:“师长的嘱托让我对研究生阶段有了更清晰的规划,我将尽快明确研究方向,为三年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