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聚焦艺术学专业数智化转型需求,着力构建新时代高层次艺术人才培养体系,7月26日,人文与艺术学院组织召开了2025年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专题会议。人文与艺术学院党委书记韩玉洁、院长武金勇、副院长刘明、学术副院长卢荻、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武金勇表示,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传统艺术教育需主动拥抱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以培养方案的系统性改革推动艺术与科技深度融合,构建前瞻性、开放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科高质量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刘明结合教育部及学校最新政策文件,详细解读了修订工作的指导原则与具体要求。一是区分学术型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目标,学术型研究生应强化理论研究与创新思维,专业型则突出实践能力与行业应用。二是增设“智能艺术创作”“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等前沿课程模块,推动AI、大数据深度融入艺术教育。三是参考国际一流院校课程体系,优化学分结构,加强国际联合培养与学术交流,提升人才培养的全球竞争力。
与会教师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建言献策,围绕平衡传统艺术技法与数字技术课程的课时分配、加强实验室与数字创作平台硬件配套,以及推动与国际艺术院校的联合课题研究,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
围绕艺术学专业2025版培养方案修订框架,会议明确了多项关键任务。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新增“艺术科技交叉课程群”,强化“艺术+产业”实践课程,联合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在导师团队建设方面,引入计算机科学、数字媒体等领域专家,推行“双导师制”,提升师资队伍的跨学科育人能力;在质量保障机制上,构建动态评估体系,增设“学生创新能力成长档案”,全程追踪培养成效,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
武金勇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培养方案修订需坚持“分类培养是基础、数智赋能是引擎、国际对标是标尺”三大原则,确保改革方向不偏移、落实有抓手,全力保障2025级研究生能够如期使用全新培养方案,开启艺术学习与成长的新征程。
下一步,人文与艺术学院将面向全院导师征求意见,广泛组织研讨论证,诚邀行业资深专家与高校权威代表共同评审,系统推进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切实提升学院研究生培养质量,助力学科及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