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Door

胡妍妍

教授 博士研究生 

简介

胡妍妍,1972年5月出生,教授,博士研究生,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河南省影视家协会理事,河南省电影评审专家,第八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参与国家级重大课题三项,主持省部级社科项目八项,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CSSCI八篇,中文核心一篇,出版专著一部,获得省部级奖项六项。主要从事艺术学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术成就

一、荣誉称号:

   1、2014年4月被为评“河南省百名优秀青年社科理论人才”

   2、2016年12月被评为“第八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

二、社科项目:

   1、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马工程重大项目《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批准号:2015MZD056,主要参与人

   2、2016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子课题《殷商社会文化形态与甲骨文研究》  批准号:16@ZH017A6  第一参与人

   3、2021年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河南黄河流域传统手工艺研究与数据库建设》 批准号:   主持

   4、2016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委托项目《网络社会思潮的发生机理及引领机制研究》  批准号:16JF001   主持    

   5、2018年省社科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持续打造全国文化高地的对策建议》   批准号:2018JC41  主持

   6、2016年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中西方大众文化观影响下的中国电视文艺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  批准号:2016BYS013  主持

   7、2015年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河南省开展“百姓宣讲直通车进基层巡演活动”效果研究》  批准号:2015G014    主持

   8、2015年省社科规划决策咨询项目《河南特色民间工艺品产业化研究》  批准号:2015JC10    主持

   9、2014年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演变与引导研究》    批准号:2014BXW008   主持  

   10、2013年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论假定性在影视戏剧中的建构功能》    批准号:2013BYS004    主持

三、论文与著作:

   1、论文《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新路径探析》,《中州学刊》,2021.11 CSSCI

   2、论文《试论冯小刚电影对个体存在的表达》,《中州学刊》,2017.08 CSSCI

   3、论文《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思路一新天地开》,《光明日报》理论版,2016.12.29

   4、论文《叙事空间中的‘平民史诗’ 剧的建构,《郑州大学学报》, 2015.03,CSSCI

   5、论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路径探析》,《中州学刊》,2015.08,CSSCI

   6、论文《互文性视角下的微电影解读》,《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05 ,CSSCI

   7、论文《论中介教育在影视编导教学中的作用》,《河南大学学报》,2015.5,CSSCI

   8、论文《文化产品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时间序列的分析》,2015.5,《经济经纬》,CSSCI

   9、论文《从真人秀到真文化》,《河南社会科学》,2014.8 ,CSSCI,《东方今报》转载

   10、论文《真人秀节目的戏剧化特征》,《中州学刊》,2013.11 CSSCI

   11、论文《漫谈戏剧小品》,《中国戏剧》,2013.11 ,中文核心期刊

   12、论文《试论戏剧假定性的作用》,《新剧本》,2013.12

13、专著《影视艺术解析》,2016年4月入选河南省“百优人才” 文库。ISBN书号:

14、论文《试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和创新》,《当代电视》2007.05

15、论文《论电视真人秀节目个性发展与潜在活力》,《新闻战线》2007.10

16、论文《试论电视真人秀节目的运作和创新》,《中华新闻报》2007.05

17、《“创”未来“新”出彩--地区融媒体建设与赋能区域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光明网》,2023.2.20,作者:常智明、龚伟亮、胡妍妍

四、省部级获项:

   1、2022年  论文《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的创新路径探析》获得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二等奖

   2、2014年  论文《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戏剧化特征》获得201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3、2015年  论文《从真人秀到真文化》获得2014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

   4、2014年 微电影《白月光》获得2013年度“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 ” 好作品奖

   5、2014年 微电影《影戏人生》获得2013年度“首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 ” 好作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