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应我院智能建造系邀请,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永胜莅临我院,为2025级智能建造系本科新生作“隧道掘进智能建造技术及展望”报告。我校教务处副处长胡圣能教授、智能建造系主任周新显及智能建造系部分教师参与听取了报告,并与刘永胜主任就隧道方面的前沿技术和智能建造专业建设开展深入交流。

刘永胜,教授级高工、博士、博士生导师,隧道掘进机及智能运维全国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长期致力于超宽超深极端条件隧道建造理论及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系统研发了70m级超大跨扁平洞库、千米级埋深复杂隧道建造技术,并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了超宽超深隧道施工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及变异性难题,填补了传统隧道建造理论和场景应用空白。成果在川藏铁路、雅下水电等百余座重大工程中推广应用,牵头第1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另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等3项,学/协会奖10项;授权发明专利24项,发表论文23篇,编写规范2部,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茅以升铁道工程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个人等称号。

刘永胜主任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为智能建造专业学生详细介绍了我国环形铁路战略、川藏地区隧道工程的痛点问题、我国盾构机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盾构机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在报告过程中,刘永胜主任以自己在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的经历和重点实验室与华为合作开展的智能掘进数字底层技术开发的案例,鼓励学生们珍惜当下,除了学好扎实的工程专业背景知识,还要掌握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方面的跨专业技术,努力成长为掌握跨专业知识技能和先进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本次报告是我院“行业大师进课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通过邀请行业大师、知名专家为本科生作课堂报告,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使学生们能够接触到行业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这种面对面的交流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为他们未来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学院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