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4月12日下午,我院2024级数智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实验班开班仪式暨产科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花园校区第三会议室举行。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原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副校长解伟,河南省公路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春江,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原院长郭院成,学校教务处处长宋刚福,以及3位企业专家应邀与实验班科创导师和全体学生共同见证了实验班的启航,并以“智创未来,慧通天下”为主题,围绕数智建造与智慧交通领域的人才培养与发展前沿进行了深度研讨。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国和院长汪志昊分别主持开班仪式和论坛。
开班仪式首先由宋刚福致辞。他在致辞中强调,实验班设立是响应国家战略需求、助力学校“双一流”创建的创新实践,更是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平台。他对实验班提出3点希望,一是希望学院加强顶层设计,坚持“立德树人”,高标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融通学生专业学习和能力提升,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二是希望实验班科创导师积极指导学生参加科研训练和科创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帮助学生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三是希望实验班学生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所需,在数智化浪潮中找准定位、锚定方向,以追求卓越之志、勇攀高峰,闯科研深水区敢为人先,立创新制高点勇担使命。接着学院副院长赵洋介绍了创新实验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机制、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等基本情况。随后,实验班科创导师代表汪德才针对实验班导师职责和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做了发言,学生代表柳雨蒙表达了加入实验班的感想,表示要以青年智慧回应“数智赋能美好生活”的时代命题。然后,由解伟和王春江为科创导师代表颁发聘书,宋刚福和汪志昊向实验班学生代表授予录取通知书,标志着这一创新育人平台正式启程。
仪式最后,王志国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明确表示实验班要以党建引领、改革破局、服务大局为主线,提出实验班建设发展的三点核心方向:一是党建引领,筑牢育人根基,二是改革破局,打造创新人才培养实验高地,三是服务社会,赋能区域发展。他寄语实验班同学们,希望他们在智能建造的工地上书写青春,在智慧交通的路网中定义价值,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成为数智时代的开路先锋。

产科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以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原院长郭院成教授以题为“立足城市更新目标导向、坚持产科教融合培养四力人才”的报告拉开帷幕,他强调城市更新需以“四力”:学习力、创新力、实践力、领导力的人才为支撑。北京构力科技有限公司教育事业部总经理楚仲国在“以数字孪生驱动创新,以智能建造重塑未来”报告中,剖析了BIM技术与数字孪生在工程教育中的应用,他建议高校与企业共建虚实融合的教学场景,培养能驾驭智能建造技术的复合型工程师。郑州宝冶钢构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国春分享“钢结构智能化转型与思考”,以企业实践为样本,系统阐释了钢结构行业的数智化升级路径,他表示钢结构行业亟需精通数字化技术的新工科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是破题关键。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信息与大数据中心主任李晨阳基于“河南省城市通勤监测大数据报告”,揭示全省通勤小汽车占比高、公交服务不足等痛点,提出优化慢行系统、推动智慧交通治理等策略,并指出学生成长需要有“四心”,即决心、信心、恒心和平常心。现场学生结合行业现状、专业学习与职业规划,围绕报告内容踊跃提问,积极与专家深度对话,气氛热烈,掌声频起。
论坛最后,汪志昊围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对实验班学生提出三点期望:一是要坚定信心、科创驱动,激发创新动能;二是要复合创新、学科交叉,锤炼想-做-写-讲“四部曲”能力;三是要脚踏实地、保持韧劲,努力成为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沟通的“四会”人才。
本次活动是我校二级学院深化产科教融合实验班建设,落实学校“一院一班”要求,助力“双一流”创建的创新实践。未来,学院数智建造与智慧交通创新实验班将依托学会资源和校企协同创新平台,探索数智化人才培养新范式,以“顶科技前沿之天,立地方需求之地”的格局为行业升级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