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13日至16日,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在洛阳举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江凌,省政府副省长霍金花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8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委高校工委书记江凌省政府副省长霍金花在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的通知》(豫高发〔2020〕82号)。土木与交通学院针对讲话精神,在学院以系为单位进行了集中研讨,研讨形式为腾讯在线会议,针对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学校治理体系,提升学校办学治校能力,扎实推进学校特色骨干大学建设与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建设进程,奋力推进河南教育事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学习讨论。学院领导重视讲话内容学习,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到各系参加分组讨论。
土木与交通学院以系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活动情况如下:
(1)土木工程系讨论情况
土木工程系于2020年8月21日,利用腾讯在线会议对讲话精神进行了研讨学习,全系教师参加了讨论,会议时长近两个小时,大家围绕报告的内容,进行了热烈的研讨,发言踊跃,充分研讨、学习、领会了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这个报告对新时期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将自己的具体工作统一到这个报告的高度上,以报告的精神为引领,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土木工程系研讨会的主要发言总结如下:
办学理念方面,第一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大学的功能。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经济社会发展赋予了高校不少的使命和功能,但高校的根本还是培养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才能成为一流的高校。对一个地方而言,人才更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二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代大学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大学也必须顺应时代变化、塑造新的形态,否则不仅不能引领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自身生存也会面临重大问题。第三要进一步正确认识和把握特色骨干大学。首先,特色骨干大学应该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大学。特色骨干大学本质上是应用型大学,但又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大学。高就高在突出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工程思维、工程文化、工程精神,造就工程人才甚至工程领军人才,而不是培养一般性的应用型人才。其次,特色骨干大学应该以特色学科为支撑。
学科建设方面,学科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资源配置和学术管理的主要载体,决定着大学发展方向和服务能力,是大学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要研究行业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要经常性地研究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发展趋势带来的新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紧贴时代脉搏,否则只能是闭门造车,必然脱离实际。要把资源集中投放到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上来。要围绕优势特色学科构建学科体系。
人才培养方面,加快推进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是根本也是重点。首先,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快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要做到加强思想政治引领,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注重培养创新思想、创新文化、求异思维。其次,要注重工程教育。应用型大学主要开展应用性教育,培养各行各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特色骨干大学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大学,培养的不是一般性的应用型人才,应当是应用型工程人才。应用型工程人才是介于“学术型”的研究人才和“技能型”岗位人才之间的一种创新性的“应用型”人才,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工科理论基础,能够掌握某个领域某个体系的基础理论,更重要的要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能够高效收集、消化、提升信息,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工程人才,必须要实行工程教育。第三,要构建双轨人才培养体系。所谓“双轨”,就是学院和书院的“双轨”。学院是负责专业教育的,是老师开展专业知识教学、学生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场所;书院是负责通识教育的,是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只有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构建成一个培养体系,人才培养才更完整。
高校的治理体系方面,要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学校的治理结构,最重要的是要把二级学院做强,并在体制机制改革上实现突破。
(2)力学系讨论情况
力学系在2020年8月20日下午组织开展了学习活动,活动由力学系主任唐克东教授主持,在唐克东教授带领下,集体学习了《讲话》,领会了文件的重要精神。

针对讲话精神,李晓克、张多新、汪志昊三位副院长进行了发言,所有参会同志积极讨论,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发展、土木与交通学院发展,以及工程力学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献计献策。李晓克副院长结合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深入剖析了我省高校和学科建设中的一些弊病,指出对我院老师而言,最重要的是办好专业,办好力学学科,并针对如何办好力学学科对全体教工提出了具体要求。独木难成林,只有结合河南省经济建设做好教学科研工作,才能做好。针对力学专业研究课题目前仍相对传统的问题,鼓励教师们的研究方向往交叉学科、往新兴产业和特色方向努力,同时将更多精力放在企业关心的问题上,研究方向要有意识地结合国家政策和省里政策适当调整。在自我科研方向凝炼时要注意和社会需求结合。在后面工作中,要重视学科建设,争取尽快完成力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申报建设工作。
在专业建设方面,《讲话》提出特色骨干大学比应用型大学更高的要求,培养的人才更偏向于精英类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我们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还需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调整,包括课改教改等一系列内容需要进行匹配。结合工程力学专业河南省一流专业建设,就专业方向的社会认同感,应该开展一系列调研,获取第一手的数据资料,以此为基础进行科学的专业培养方案调整。调整过程中结合行业需求,河南省地区需求,培养出特色的人才,提升学生个人发展潜力和就业能力。对于任课教师,则需要在授课和辅导学生时思考更多,更加注重授课内容、方式等,做到教而有用。
在立德树人方面,与会老师普遍认为《讲话》对土木与交通学院以及工程力学专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引领作用。我们要立什么德,树什么人,是我们学校、学院和每一个教师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也是现代教育界的一个终极问题。张多新副院长指出,将建立机制,以增强广大教师对学校的认同、对专业的认同。这对我们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而言,都是一种力量的源泉。在会议上,张多新副院长提出了什么是好学校,如何培养人,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等问题,时刻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切实站好人民教师岗,不断提升自己的教书育人水平。
会议的最后,大家针对力学系师资力量建议进行了讨论,针对进一步提升新进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出了具体期望和建议,同时在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方面集思广益,希望青年人才在学校获得更好的发展。
会议中与会领导和教师积极发言,广泛讨论,从影响我校、我院和工程力学专业的学科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等多方面形成了共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和认识,为疫情后新学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指明了道路,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3)交通工程系讨论情况
交通工程系在2020年8月20日下午组织开展了学习活动,活动方式为腾讯在线会议,全系教师针对省领导在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进行了学习与讨论。

副院长汪志昊表示通过深入学习江部长、霍省长的讲话,主要有四点认识与体会。第一,高校的根本在于培养人才,省委大力支持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旨在更好地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更好地将高校人才和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引领支撑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第二,特色骨干大学本质上就是应用型大学,但又是更高层次的应用型大学,应更加突出工程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工程思维、工程文化、工程精神,造就工程人才甚至工程领军人才,而不是培养一般性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第三,高校专业与学科建设始终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专业建设是重要基础与生命线,而学科建设是龙头,应以特色学科为支撑坚定不移地走以特色取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第四,建设好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关键在于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完善高校治理结构与体系,改进高校评价体系和科研转化机制,扎实推进开放共享、科教融合、学科交叉、校企协同,加快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
交通教研室主任胡圣能结合实际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发表了看法:1)要构建载体、 聚集资源,搭建平台,在更大范围聚合资源要素,也就是把自己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聚合外部资源发展自己,让自身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价值。2)要注重工程教育,学校的工程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学生普遍缺乏参与工程实践的机会,或者是实践层次较低,导致工程思维能力、解决复杂系统工程问题能力偏弱;教师大多缺少一线实际生产或工程实践经验,在教学中难以有效结合工程问题来开展工程教育。鼓励全系教师勇于走出校园,服务社会。3)要改善学校的治理结构,校级权利下放,加强二级学院的力量和权利,现在一些高校优秀的年轻干部都愿意在机关扎堆,不愿意到二级学院去,提拔干部时往往也是考虑校本级处室的干部。时间长了,容易助长学校各级领导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4)产学研协同,打开校门,融入社会,关键是构建产学研协同机制,促进高校学科专业、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
桥梁教研室主任赵洋提出了一些建议:1)充分利用新媒体,比如抖音、哔哩哔哩、中国大学慕课等,做好课程建设;2)将社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与企业的联系,相互参与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合作共赢;3)专业特色建设落到实处,以新基建为发展契机,将专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新信息技术相结合,形成特色鲜明的专业特色,做好新工科建设;4)提高人才待遇,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5)教师回归本位,加强教师教学工作的考核,做好教学工作;6)完善学生淘汰机制,以学生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为主要考核指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高素质的工程人才。
交通教研室李振霞表示:1)做好本职工作,给本科生上好课,站稳讲台;2)做好科研工作,包括,凝练自己的研究方向,组建科研团队,利用学院已有科研平台打造新的科研平台,力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立项;梳理已有科研成果凝练创新点,积极申报省级及以上科研奖励;3)培养好研究生:研究生从入学开始,跟着研二学生介入课题,并动手做实验,加强研究生过程考核,培养合格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