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1级培养方案

发布时间:2021-09-12

一、学生学业发展须知

(一)培养方案须知

1.养框架

2.通过毕业资格审核三个必须: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总学分要求;必须完成各模块最低学分要求;必须参加各教学环节考核,并考核通过。

3.集中实践环节包括课外完成的社会实践(1学分)、素质拓展(1学分)、创新创业(2学分)。

(二)考核与成绩

1.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试分闭卷和开卷(任课教师确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全部开卷考试。

2.考核成绩评定要素

1)考试课程:卷面(一般不低于50%+学习过程(课堂测验、课程论文;一般不低于20% +平时考勤与作业完成质量。

2)考查课程:授课教师确定并公布。

3)实践环节的考核统一确定为考查,由授课教师确定成绩评定方式。

3.考核时间:考试课程一般在结课后2周内安排考核,考查课程在结课周考核(一般最后一次课考核)。

4.考试类别:结业考试、补考、补修、重修、再修。具体要求参阅相关规定。

实践教学环节不安排补考,必须随低年级重修或补修;补考安排学期开学初第1周周末;补考不办理缓考;考核违纪作弊不能参加补考;考试课程补考由教务处安排,考查课程补考由课程所属学院安排。

(三)学位

1.授予学位的最基本要求:完成规定的学业任务,平均学分绩点(GPA)不低于2.00.

GPA绩点公式:,其中,考试课程的绩点计算:60分以下为060分为1.0,每超1分为0.1;考查课程的绩点计算:优秀对应4.5,良好对应3.5,中等对应2.5,及格对应1.5,不及格对应0.

2.不授予学位的条件:

1)在政治上有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中国共产党的言论或行为,经教育后仍坚持不改的;

2)平均学分绩点低于2.00(不含2.00);

3)受到学校处分未解除的或者因违背学术诚信(如作弊、剽窃、抄袭等)而受到学校留校察看处分的。

4)未取得毕业资格。

3.辅修学士学位。学校鼓励优秀学生攻读在校期间攻读辅修学士学位:必须跨学科修读,第2学期自愿申请;主修专业未能取得学位,不能取得辅修学士学位;修读辅修学士学位的学生,完成规定学业任务,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辅修学士学位招生专业包括工学专业: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学专业:工程管理、市场营销;文学专业:英语;经济学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学专业:法学。

二、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开设方案

为强化大学生素质教育,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开设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

(一)文化素质类课程分为八个课组:(1)文化与写作类;(2)艺术教育类;(3)哲学与伦理;(4)健康、艺术与审美;(5)历史与文化;(6)管理、经济与法律;(7)工程规范与论文写作;(8)环境、科技与社会。

(二)文化素质类课程一般设置1-2个学分/门。

(三)学生大学期间修读文化素质选修课不得少于7-9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毕业前修读完毕。其中文化与写作类、艺术教育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各专业限定选修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修读完毕。

(四)学生应按照教务处发布的通知要求参加网上选课。没有网络选修的,所修学分不予认定;学生若选修的文化素质类选修课与本专业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内容相同或相近,计入专业学分,不计入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学分。

(五)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除限选课程)一般为考查课。不安排补考,不开设重修班。修读不合格者,需重新选修原课程或其他课程。

(六)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汇总表(见附件)。


附件: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程汇总表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备注

理论

实践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1-2

限选

2

文化与写作类

写作

1

16

1-2

限选

3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

1

16

1-2

4

中国文化通论

1

16

1-2

5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

1

16

1-2

6

艺术教育类

音乐鉴赏

2

32

限选

7

中外音乐史

2

32

8

文学与影视鉴赏

2

32

9

中外美术史

2

32

10

社交礼与形体艺术

2

32

11

艺术美学

2

32

12

艺术概论

2

32

13

艺术教育学

2

14

逻辑学导论

2

32

15

中国古代人生哲学

2

32

16

现代西方哲学思潮

2

32

17

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

2

32

18

工程伦理学

2

32

19

社交礼仪

2

32

20

当代领导方法与艺术

2

32

21

创意手工

1

4

12

22

声乐

2

32

23

基本乐理与名曲赏析

2

32

24

音乐社会学

2

32

25

电影音乐赏析

2

32

26

中国电影史

2

32

27

舞蹈表演与欣赏

2

32

28

中外名歌学唱与欣赏

2

32

29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

2

32

30

美术鉴赏

2

32

31

中外美术与书法鉴赏

2

32

32

西方艺术鉴赏

2

32

33

雕塑艺术鉴赏

2

32

34

摄影艺术概论

2

32

35

现当代设计潮流

2

32

36

城市色彩学

2

32

37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2

32

新校区

38

人格心理学

2

32

39

发展心理学

2

32

40

人际交往心理学

2

32

41

社会心理学

2

32

42

大学生生理健康

2

32

43

篮球技能

2

32

44

排球技能

2

32

45

足球技能

2

32

46

武术

2

32

47

网球

2

32

48

乒乓球技能

2

32

49

羽毛球技能

2

32

50

跆拳道

2

32

51

健美操

2

32

52

瑜伽

2

32

53

体育舞蹈

2

32

54

形体与舞蹈

2

32

55

桥牌

2

32

56

韩国语入门

2

32

57

中国科技文化史

2

32

新校区

58

近现代国际关系史

2

32

新校区

59

华古代创新名人与创新文

2

32

60

晚清七十年

2

32

61

新闻采写

2

32

62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2

32

63

女性文学

2

32

64

中华水文化

1

16

限选

65

国学概论

2

32

66

中国水利史

2

32

67

中国文化入门

2

32

双语课程

68

四大名著解读

2

32

69

影视与文学

2

32

70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2

32

71

高级办公自动化

2

32

信管专业除外

72

商务秘书礼仪与实务

2

32

73

商务谈判与沟通

2

32

74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2

30

2

75

经济学入门

2

32

管理与经济学院除外

76

基础会计学

2

32

77

财务管理

2

32

78

博弈论

32

32

79

物流学

32

32

80

中国水市场管理

2

32

81

不动产估价

2

32

82

制度经济学

2

32

83

人力资源管理

2

32

84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2

32

85

公共管理学

2

32

86

公共关系学

2

32

87

行政管理学

2

32

88

金融危机与中国政治

2

32

89

合同法案例分析

2

32

90

婚姻法与继承法案例分析

2

32

91

劳动法与职场维权

2

32

92

证据法案例分析

2

32

93

商法

2

32

94

法律逻辑学

2

32

95

保险法学

2

32

96

犯罪学

2

32

97

犯罪心理学

2

32

98

宪法学案例

2

32

99

劳动合同法

2

32

100

知识产权法

2

32

101

婚姻家庭法

2

32

102

侵权行为法

2

32

103

侵权法

2

32

104

国际赔偿法

2

32

105

新型经济犯罪与刑罚

2

32

106

刑法案例分析

2

32

107

刑事案例演习

2

32

108

公司法

2

32

109

以案说法实用法律讲座

2

32

110

民事诉讼法

2

32

111

国际商事仲裁

2

32

112

民法

2

32

113

合同法

2

32

114

房地产法

2

32

115

水资源管理法

2

32

116

经济法

2

32

117

物权法案例分析

2

32

118

合同法理论与实践

2

32

119

水法概论

2

32

120

建设法规概论

2

32

121

城市规划及法规认知

2

32

122

商务沟通与谈判

2

32

123

工程规范与论文写作

科技英语

2

32

124

现代应用文写作

2

32

125

科技文献检索与论文写作

2

32

126

工程规范与科技论文写作

2

32

127

公务员考试实务之申论

2

32

128

人口、资源与环境

2

32

129

全球气候变化与水

2

32

130

水资源学概论

2

32

131

海绵城市概论

2

32

132

大气科学概论

2

32

133

辐射环境监测与评价

2

32

134

清洁能源与社会发展

2

32

135

科技与社会发展

2

32

136

能源安全与能源政策

2

32

137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技术

2

32

138

核安全与社会发展

2

32

139

电子设计自动化

2

32

140

能源与环境概论

2

32

141

环境与健康

2

32

142

火灾预防与火场逃生

2

32

143

化学与生活

2

32

144

化学哲学

2

32

145

水资源与水环境

2

32

14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32

147

Java语言程序设计

2

16

16

水文、计算机专业除外

148

汽车文化

2

32

交通运输专业除外

149

Pro/E三维造型设计

2

16

16

150

CAD技术及软件应用

2

16

16

151

汽车电子技术

2

32

32

机自、交通运输专业除外

152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2

32

机械学院各专业除外

153

车辆自动变速箱构造原理与设计方法

2

32

限理工各专业

154

数控技术

2

32

限理工专业

155

数字图像处理

2

32

限理工,机械学院测控专业除外

156

建筑与人居环境

2

32

新校区

157

数据库应用技术

2

16

16

158

计算机选配与维护

2

16

16

159

影视后期合成

2

16

16

软件工程除外

160

三维建模

2

16

16

软件工程除外

161

Illustrator图形制

2

16

16

软件工程除外

162

Photoshop图像处

2

16

16

软件工程除外

163

DIV+CSS网页布局与样

2

16

16

164

生活中的物理学

1

16

165

图像与遥感影像处理

2

32

166

宝石分类与鉴赏

2

32

167

城市地下空间

2

32

168

地理信息系统常用软件操作

2

32

169

SilverlightWPF技术支持下的WebGIS开发实践

2

32

170

遥感技术与应用

2

32

171

空间信息与3S技术

2

32

172

岩土工程概论

2

32

173

灾害地质学

2

32

174

材料、人、环境——走进材料科学

2

32

175

纳米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32

176

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

2

32

全校工科类各专业

177

力学的奥秘

2

32

全校工科类各专业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

专业名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081003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服务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结合学校水利行业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具备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掌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和知识,获得给排水工程师基本能力训练,能在建筑、市政、水利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从事给水排水工程有关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毕业后经过5年实际工作锻炼,预期获得中级职称能够成为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细分为以下4个方面:

培养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素养,坚守岗位,具备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目标2:具备坚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以及从事给排水工作相关的基本专业能力和素养,能够建筑、市政、水利以及环境保护等行业从事给排水工程相关工作。

培养目标3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经工作锻炼能够成为单位的专业技术骨干。

培养目标4: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沟通和组织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中承担特定的角色并发挥相应的作用;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专业技能、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专业技术领域的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具备解决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与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工程知识:能够掌握并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

1.1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并能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2掌握工程基础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1.3掌握专业基础知识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1.4能够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以及现场考察等手段分析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结合给排水及相关学科的基本原理,识别和表述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和过程;

2.2能够运用给排水专业的知识和原理,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复杂工程问题的性质、特征及采用的技术方法,并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出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具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出给排水工程的解决方案,以及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的能力;

3.2具备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的能力。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合理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实验、科学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具备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4.2具备利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得到有效结论的能力。

5. 使用现代工具: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专业技术工具,能够针对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已掌握的工具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所使用方法和技术的局限性。

5.1具备使用通用工具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5.2具备使用专业工具预测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6. 工程与社会:熟悉给排水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熟悉工程的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工程技术和方法,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熟悉给排水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

6.2正确认识复杂的给排水工程问题对客观社会、文化、健康安全法律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方案和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能够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

7.2能够针对规划和工程项目,评价其在资源开发利用、污染处理处置、生态保护等方面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熟悉与专业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标准等,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8.2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

9. 个人和团队:理解个人和团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两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 沟通:能够就复杂给排水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能够就复杂专业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给排水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理解并掌握专业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11.2将掌握到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我,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12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专业的毕业要求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有效地支撑培养目标,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见下表:

毕业要求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本专业毕业要求

二级

指标点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

1.1

H

1.2

H

1.3

H

1.4

H

毕业要求2:问题分析

2.1

H

H

2.2

H

H

毕业要求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1

H

H

3.2

M

H

毕业要求4研究

4.1

M

H

4.2

M

H

毕业要求5使用现代工具

5.1

M

H

5.2

M

H

毕业要求6工程与社会

6.1

H

M

H

6.2

H

M

H

毕业要求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7.1

L

M

7.2

M

M

H

毕业要求8职业规范

8.1

H

M

8.2

H

M

毕业要求9个人和团队

9

L

L

L

H

毕业要求10沟通

10.1

H

H

10.2

H

M

毕业要求11项目管理

11.1

L

H

L

11.2

L

H

H

毕业要求12终身学习

12

L

M

H

注:表中HML分别表示毕业要求对相应培养目标的“高支撑程度”、“中支撑程度”、“低支撑程度”。

、主学科基础

化学、生物学、水力学

、基础与通识课程、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水分析化学、水处理生物学、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给水排水管网系统、建筑给水排水工程、水质工程学水质工程学

、专业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 实习: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工程训练;

2. 设计(论文):泵与泵站课程设计、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I课程设计、水质工程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各类课程学分比例

各类课程学分比例表

序号

专业认证标准课程类别

标准要求

必修

选修

小计

学分

占比

学分

占比

学分

占比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至少15%

29

16.1%

29

16.1%

2

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

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

至少30%

26.375

14.7%

3.5

2.0%

29.875

16.6%

专业类

21.875

12.2%

17

9.4%

38.875

21.6%

小计

48.25

26.8%

20.5

11.4%

68.75

38.2%

3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类

至少20%

41.25

21.1%

41.25

22.9%

4

人文社会科学类

至少15%

31

17.2%

2

1.1%

33

18.3%

体育1-4、军事理论、创新创业基础(1-4)等三门课程学分共计8分,占比4.4%

、毕业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7年。

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方案规定的180学分(其中必修151.5学分,选修28.5学分),符合学校毕业要求,颁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资格的学生,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颁发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教学计划

(见附表)


教学计划

课程

分类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期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必修

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

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42

42

2.5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2

42

2.5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2

42

2.5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5

64

64

4.5

考查

形势与政策(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2

32

32

2

考试

英语读写译(1-3

6

96

96

2

2

2

考查

英语视听说(1-4

4

80

80

1

1

1

1

考试

高等数学A1-2

9

144

144

4

5

考试

线性代数A

3

48

48

3

考试

概率统计

3

48

48

3

考试

大学物理B1-2

5

80

80

2

3

考查

物理实验(1-2

2

40

40

1

1

考试

体育(1-4

4

144

144

1

1

1

1

考查

军事理论

2

32

32

2

考查

创新创业基础(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1

20

8

12

1

考查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1

16

16

1

小计

18

58

1034

726

308

15.5

17.5

14.5

10.5

专业基础课

考试

工程图学概论(土建类)

3

48

48

3

考试

Matlab软件

2

32

16

16

2

考试

工程力学A

4

64

64

4

考试

工程测量学

3

48

36

12

3

考试

无机化学

2.5

40

34

6

2.5

考试

有机化学

2

32

26

6

2

考试

水分析化学

3.5

56

36

20

3.5

考试

物理化学

2.5

40

34

6

2.5

考试

水处理生物学

3

48

32

16

3

考试

水力学

4

64

50

14

4

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

3

48

40

8

3

考试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2

32

32

2

小计

12

34.5

552

448

104

2.5

5

10

9

8

专业核心课

24

384

348

36

6

12.5

5.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6

1

1

2

7

2

9

14

必修合计

152.5

1970

1522

448

19

22.5

25.5

21.5

21

14.5

14.5

14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20.5

328

312

16

1

5

4

10.5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

7

112

112

0

3

2

选修合计

27.5

440

424

16

4

2

5

4

10.5

总计

180

2410

1946

464

23

24.5

25.5

21.5

26

18.5

25

14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考核方式

学分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考试

泵与泵站

2

32

30

2

2

考试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

1.5

24

22

2

1.5

考试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

4

64

64

4

考试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3

48

48

3

考查

水工艺设备基础

2

32

32

2

考查

给排水工程仪表与控制

1.5

24

24

1.5

考试

水质工程学I

4

64

64

4

考试

水质工程学II

4

64

64

4

考查

水质工程学实验技术

2

32

32

2

合计

24

384

348

36

6

12.5

5.5

选修课

考核方式

学分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学生另任选一门,保证选修不少于7学分

考查

文学与影视鉴赏

2

32

32

2

限选

写作

1

16

16

1

限选

考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2

限选

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少于20.5学分)

考查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概论

1

16

16

1

限选

考查

给水排水工程CAD

2

32

16

16

2

考查

土建工程基础

1.5

24

24

1.5

限选

考查

专业英语

2

32

32

2

考查

水环境监测与评价

1.5

24

24

1.5

考查

水工程经济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2

32

32

2

考查

水工程施工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水工程监理

1.5

24

24

1.5

考查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

1.5

24

24

1.5

限选

考查

城市水系统运营管理与维护

1

16

16

1

考查

工程伦理与法律导论

1

16

16

1

考查

专业文献检索与写作

1

16

16

1

考查

科技创新导论

0.5

8

8

0.5

考查

BIM概论

1.5

24

24

1.5

考查

工程项目管理

1

16

16

1

考查

暖通空调

2

32

32

2

考查

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技术

1

16

16

1

考查

系统工程水工程规划

1

16

16

1

考查

农业用水工程

2

32

32

2

考查

污水处理新技术

1

16

16

1

考查

城市供水管网污染与防治

1

16

16

1

考查

水工艺与工程新技术

2

32

32

2

考查

水的再生与回用技术

2

32

32

2

考查

城市垃圾处理与处置

2

32

32

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学分

周数

学期

实习地点

实习类别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2

1

校内

集中

武装部组织实施并考核

2

社会实践

1

利用假期完成,不少于4周时间,完成不少于1500字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并考核,第5学期记载成绩

3

素质拓展

1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4

创新创业训练

2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5

工程训练

1

3

校内

集中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实施并考核

6

测量实习

2

2

4

校内

集中

7

认识实习

2

2

5

校外

集中

8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1

1

5

校内

集中

9

给水排水管网系统课程设计

3

3

5

校内

集中

10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11

生产实习

2

2

7

校外

集中

12

水质工程学I课程设计

2

2

7

校内

集中

13

水质工程学II课程设计

2

2

7

校内

集中

14

毕业实习

2

2

8

校外

集中

15

毕业设计(论文)

12

12

8

校内校外

集中

合计

36

实习类别: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实习地点: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考查。

实践环节可顺延安排假期期间实施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

学科门类:工学                 专业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专业名称:环境工程(082502   标准学制: 4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掌握环境污染防治、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具有较宽广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专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具有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监测、评价、管理及研究开发等方面尤其是水环境治理及水生态保护方面的生产实践或教学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预期学生毕业5年左右,具备工程师或与之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他终身学习渠道增加知识和提升能力,成为所在单位专业技术或管理岗位的骨干力量。

三、培养(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工程基础和专业基础知识用于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化学、工程科学及环境工程等基本原理和知识,识别、分析和判断复杂环境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应用环境工程的专业知识设计和优化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案,设计满足工程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和分析技术手段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复杂环境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工程软件、现代实验分析手段和信息技术工具等进行分析、模拟及预测,并能够理解所使用方法和技术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运用工程和相关人文背景知识合理科学分析,评价环境工程建设实践、规划等方案等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分析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环境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个人诚信和团队意识,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用报告、图纸、设计方案、答辩及回应指令等通用及专业语言就环境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能针对环境工程领域科学发展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从而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

相近专业:环境科学

五、专业核心课程

环境监测、管道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I)、水污染控制工程(II)、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物理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评价、污染控制工程实验、环境规划与管理学、环境工程CAD、环境工程施工与监理、工程技术经济等。

六、专业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实验教学环节: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环境工程原理实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实验、电工与电子技术实验、环境工程CAD实验、污染控制实验等。

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管道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I)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II)课程设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环境评价课程设计、环境监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七、毕业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7年。

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180学分(其中必修不低于161.5学分,选修不低于18.5学分),符合学校毕业要求,颁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资格的学生,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八、教学计划

(见附表)


教学计划

课程

分类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期

合计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必修

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

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42

42

 

2.5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2

42

 

 

2.5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2

42

 

 

 

2.5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5

64

64

 

 

 

 

4.5

 

 

 

 

考查

形势与政策(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2

32

 

32

 

2

 

 

 

 

 

 

考试

英语读写译(1-3

6

96

96

 

2

2

2

 

 

 

 

 

考查

英语视听说(1-4

4

80

 

80

1

1

1

1

 

 

 

 

考试

高等数学A1-2

9

144

144

 

4

5

 

 

 

 

 

 

考试

线性代数A

3

48

48

 

 

 

3

 

 

 

 

 

考试

概率统计

3

48

48

 

 

 

 

3

 

 

 

 

考试

大学物理B1-2

5

80

80

 

 

2

3

 

 

 

 

 

考查

物理实验(1-2

2

40

 

40

 

1

1

 

 

 

 

 

考试

体育(1-4

4

144

 

144

1

1

1

1

 

 

 

 

考查

军事理论

2

32

32

0

2

 

 

 

 

 

 

 

考查

创新创业基础(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1

20

8

12

1

 

 

 

 

 

 

 

小计

18

57

1018

710

308

14.5

17.5

14.5

10.5

 

 

 

 

专业基础课

考试

无机化学

3

48

42

6

3

 

考查

环境工程专业导论

1

16

16

1

考试

有机化学

2

32

26

6

 

2

考试

工程图学概论(土建类)

3

48

48

 

3

 

 

 

 

 

考试

工程力学A

4

64

64

 

 

 

4

 

 

 

 

 

考试

分析化学

3

48

32

16

 

 

3

考试

物理化学

3

48

42

6

 

 

3

考试

Matlab软件

2

32

16

16

2

考试

流体力学

3

48

42

6

 

 

 

3

考试

环境工程原理

3.5

56

44

12

 

 

 

3.5

 

考试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3

48

36

12

 

 

 

3

考查

土建工程基础

2

32

32

 

 

 

 

 

2

 

 

 

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

2

32

26

6

 

 

 

 

2

 

 

 

小计

13

34.5

552

466

86

4

5

10

11.5

4

0

0

0

专业核心课

31

496

424

72

0

0

0

2

10.5

9

9.5

0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9

624

0

624

1

0

1

3

5

8

7

14

必修合计

161.5

2690

1600

1090

19.5

22.5

25.5

27

19.5

17

16.5

14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1.5

184

184

0

0

0

0

0

6

4.5

1

0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

7

112

112

0

3

4

 

 

 

 

 

 

选修合计

18.5

296

296

0

3

4

0

0

6

4.5

1

0

总计

180

2986

1896

1090

22.5

26.5

25.5

27

25.5

21.5

17.5

14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考核方式

学分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验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考查

环境工程CAD

2

32

16

16

 

 

 

2 

 

 

考查

管道工程

2

32

32

 

 

 

 

 

2

考试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2

32

32

 

 

 

 

 

2 

考试

环境监测

3

48

48

 

 

 

 

 

3

考试

物理污染控制工程

2

32

32

 

 

 

 

 

2

考查

工程技术经济

1.5

24

24

 

 

 

 

1.5 

考试

水污染控制工程(I

3

48

48

 

 

 

 

 

3

 

考试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3

48

48

 

 

 

 

 

 

3

考试

环境影响评价

3

48

48

 

 

 

 

 

 

3

考试

水污染控制工程(II

2

32

32

 

 

 

 

 

 

 

2

考查

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3.5

56

 

56

 

 

 

 

 

 

3.5

考查

环境规划与管理学

2

32

32

 

 

 

 

 

 

 

2

考查

环境工程施工与监

2

32

32

 

 

 

 

 

 

 

2

 

合计

31

496

424

72

0

0

0

2

10.5

9

9.5

0

选修课

考核方式

学分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验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选修不少于7学分)

写作

1

16

16

 

1

 

 

 

 

 

 

 

限选

考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文学与影视鉴赏

2

32

32

 

2 

 

 

 

 

 

 

限选

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少于11.5学分)

考查

环境法学

2

32

32

 

 

 

 

 

2

 

 

 

考查

水文学与水文地质学

2

32

32

 

 

 

 

 

2

考查

环保设备基础

2

32

32

 

 

 

 

 

2

考查

专业英语

1.5

24

24

 

 

 

 

 

 

1.5

 

考查

环境生态学

1.5

24

24

 

 

 

 

 

 

1.5

 

 

考查

清洁生产

1.5

24

24

 

 

 

 

 

1.5

考查

水利水电工程环保概论

1

16

16

1

考查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1.5

24

24

 

 

 

 

 

 

1.5

 

 

考查

环境修复工程

2

32

32

 

 

 

 

 

2

 

 

 

考查

地下水环境保护

2

32

32

 

 

 

 

 

 

2

 

 

考查

学科前沿系列专题

1

16

16

 

 

 

 

 

 

 

1

 

考查

文献检索与科技创新

1

16

16

 

 

 

 

 

1

 

 

 

考查

流域面源污染控制

2

32

32

2

考查

环境土壤学

2

32

32

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学分

周数

学期

实习地点

实习类别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2

1

校内

集中

武装部组织实施并考核

2

社会实践

1

利用假期完成,不少于4周时间,完成不少于1500字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并考核,第5学期记载成绩

3

素质拓展

1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4

创新创业训练

2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5

工程训练

1

3

校内

集中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实施并考核

6

认识实习

2

2

4

校外

集中

7

环境工程原理课程设计

1

1

4

校内

集中

8

管道工程课程设计

2

2

5

校内

集中

9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课程设计

2

2

5

校内

集中

10

水污染控制工程(I)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1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12

环境监测实习

2

2

6

校外

集中

13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14

水污染控制工程(II)课程设计

2

2

7

校内

集中

15

生产实习

2

2

7

校外

集中

16

毕业实习

2

2

8

校外

集中

17

毕业设计(论文)

12

14

8

校内

集中

合计

39

 

 

 

 

实习类别: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实习地点: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考查。

实践环节可顺延安排假期期间实施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002

一、专业简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创办于1994年,是河南省较早开设本专业的高校,2007年获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学位点,建立了完善的本硕人才培养体系。经过27年的建设与发展,形成了暖通空调与能源应用两个人才培养方向。2017年通过河南省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定性排名第2;2018年获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竞教结合实践学校,同年在河南省按一本招生;2020年获批河南省多能互补供热供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1年获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截至2020年底,本专业共向社会输送专业技术人才2600余人。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政治觉悟,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备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能力,在设计研究、工程建设、设备制造、运营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研发制造、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技术或管理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够成为工程一线的技术骨干或中层管理者。

预期学生毕业5 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能够达成以下目标:

1.了解国相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熟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法律法规,具有高尚职业道德、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2.具有宽广的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结构能够胜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领域设计施工、规划管理监测发和咨询方面的工作并能够综合运用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研究本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并得到有效结论;

3.能够以人文、法律、伦理、社会、环境、安全和经济等方面的视角,从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工作,并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4.能够掌握和应用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能判断所从事领域的发展趋势,并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管理和协调能力。

5.具有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运用多元化的沟通渠道,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与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交流和合作。

三、毕业要求

表1 毕业要求与指标点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

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

1.1 具备数学与自然科学知识,能将其用于工程问题的表述。

普通化学

大学物理B(1-2)

高等数学A(1-2)

线性代数A

概率统计

1.2 具备力学、热学、电工学、控制原理等工程科学知识,能将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分析工程问题。

工程力学A

流体力学

传热学

工程热力学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电工与电子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

建筑设备自动化

机械设计基础

1.3 具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能将专业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用于解决复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问题。

暖通空调

燃气供应工程

流体输配管网

供热工程

冷热源工程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工业通风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具备应用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和语言对本领域工程问题进行识别、描述和判断的能力。

普通化学

大学物理B(1-2)

高等数学A(1-2)

线性代数A

概率统计

电工与电子技术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A

2.2具备运用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表达能力。

大学物理B(1-2)

工程力学A

机械设计基础

测量学

建筑环境学

工程热力学

传热学

流体力学

流体输配管网

2.3具备对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影响因素分析论证的能力,提出解决方案,获得有效结论。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燃气供应工程课程设计

空调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开发)满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特定需求的系统、设备或自动控制方案,并在设计环节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在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时具有创新意识。

3.1根据本专业多因素、多目标的特定需求,具备确定供热、通风、空调、燃气供应等系统的设备选择、设计和计算的能力。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流体输配管网

冷热源工程

暖通空调

供热工程

工业通风

燃气供应工程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燃气供应工程课程设计

空调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3.2具有创新思维和创造性的工程方法,在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中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热泵技术

建筑节能技术

空调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3.3具备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文化等制约条件,能够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和分析的能力。

建筑环境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4实验、收集、处理、分析与解释数据,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并应用于工程实践。

4.1具备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问题进行实验设计和操作的能力。

电工与电子技术

物理实验(1-2)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创新创业训练

专业实验

4.2具备利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得到有效结论的能力

物理实验(1-2)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Matlab程序设计及应用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专业实验

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获取现代信息技术及现代工程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用于分析复杂工程问题,并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开发、选择和使用恰当的现代工具的能力。

Matlab程序设计及应用

工程制图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建环专业CAD及BIM技术

建筑电气工程

工程训练

5.2运用现代计算工具和信息技术,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信息检索、模拟预测及辅助设计,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专业英语

Matlab程序设计及应用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建环专业CAD及BIM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标准,评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调试与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6.1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熟悉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企业质量管理体系。

工程制图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6.2具有对比和分析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调试与运行方案的能力,以及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潜在影响能力。

冷热源工程

暖通空调

建筑设备自动化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施工技术

6.3具有能客观评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项目设计、施工、调试与运行过程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具有应对本领域的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

建筑概论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空气洁净技术

燃气供应工程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项目建设相关的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

形势与政策(1-4)

建环专业导论

建筑概论

建筑环境学

7.2 能够评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项目建设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思考工程项目建设的可持续性。

建筑节能技术

空气洁净技术

热泵技术

毕业设计(论文)

8. 职业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8.1了解中国国情、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做到责任担当、贡献国家、服务社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1-4)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文学与影视鉴赏

军事理论

军事训练

8.2 理解工程伦理的核心理念,熟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社会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能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并履行责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9. 个人和团队:在解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时,能够在多学科组成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分享信息,理解每个角色的定位以及对于整个团队的意义,能够独立完成团队分配的工作。

创新创业基础(1-4)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物理实验(1-2)

工程训练

素质拓展

社会实践

毕业设计(论文)

9.2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与其他成员协同合作,具有团队意识,承担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军事训练

创新创业基础(1-4)

测量实习

10. 沟通:能够就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表达或回应指令。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写作

生产实习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10.2 了解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领域的国际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形势与政策(1-4)

建环专业导论

建筑节能技术

10.3 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基本沟通和交流。

英语读写译(1-3)

英语视听说(1-4)

实用英语

专业英语

毕业设计(论文)

11. 项目管理:在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相关的多学科环境中理解、掌握、应用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领导能力。

11.1掌握解决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的基础知识。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施工技术

11.2具有运用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的能力。

空调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实习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有提高自主学习和适应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发展的能力。

12.1 了解本专业多学科交叉和快速发展的特点,意识到自主和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环专业导论

创新创业基础(1-4)

创新创业训练

12.2 具备在工程实践过程中温故知新,并不断探索学习专业领域、社会、生活的新知识的能力。

创新创业基础(1-4)

社会实践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四、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

本专业主干、核心课程为:

(1)工程热力学(4学分)、传热学(4学分)、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2学分);

(2)流体力学(4学分)、流体输配管网(3学分)、工程力学(4学分);

(3)工程制图(3学分)、机械设计基础(2学分)、测量学(2学分);

(4)电工与电子技术(3学分)、建筑设备自动化(2学分)、建筑电气工程(2学分)、建筑环境测试技术(2学分);

(5)建环专业导论(1学分)、建筑环境学(2.5学分)、建筑概论(1学分);

(6)暖通空调(4学分)、冷热源工程(3学分)、燃气供应工程(3学分)、建环专业CAD及BIM技术(2学分)、供热工程(2学分)、工业通风(2学分)、空气洁净技术(2学分);

(7)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2学分)、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施工技术(2学分);

(8)计算机与信息技术(1学分)、Matlab程序设计及应用(2学分)。

五、主要实践课程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实践体系教学(见表2)由实验、实习、设计和课外科技活动。实践体系教学的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具有实验基本技能、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能力等。

表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的实践体系教学

序号

教学类别

教学内容

1

实验

公共基础实验:自然科学与工科工程技术基础的教学实验;

专业基础实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教学实验;

专业实验: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知识的教学实验。

2

实习

工程训练:机械制造各工种(车、钳、铣、磨、焊、铸等)操作;

认识实习:专业设施、设备、运行系统的参观;

生产实习:专业设备及系统的现场安装、调试及运行等实践环节;

毕业实习:专业工程设计、学科研究的专题实习。

3

设计/论文

课程设计:专业工程方案设计;

毕业设计:专业工程方案与施工设计;

毕业论文:专业技术问题研究。

4

课外科技活动

大学生创新训练、素质拓展

5.1 实验

实验包括公共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等。公共基础实验参照学校对工科学科的要求,统一安排实验内容。实验学分按每16学时核计1学分。

专业基础实验有: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等课程实验。

专业实验有:燃气燃烧与设备、冷热源工程、暖通空调、供热工程、空气污染控制、建筑环境测试技术等课程实验。

5.2 专业实习

专业实习包括: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习学分按1周核计1学分。工程训练2参照学校对工科学科的要求,统一安排实习内容。

认识实习2周,基本要求为:

(1)了解本专业建筑环境及能源系统的知识要点和教学的整体安排;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内容;

(2)增加对本专业的兴趣和学习目的性,提高对建筑环境控制、城市燃气供应、建筑节能、建筑设施智能技术等工程领域的认识,为专业课程学习做好准备。

生产实习2周,基本要求为:

(1)印证和巩固已学过的基础技术与专业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相关设备、系统运行过程中相关参数与能源消耗的关系,能对相关设备、系统做出基本的故障诊断,并为后继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打好基础

(2)学习了解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了解现场生产组织和管理的知识;分析和评价项目的设计、施工、生产、调试与运行的方案,以及复杂工程问题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培养学生工作责任感、增强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

毕业实习2周,基本要求为:

  1. 了解本专业工程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过程的工作内容;了解专业相关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成果的应用;熟悉有关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2)增强对专业设计规范、标准、技术规程应用的认识。

5.3 专业设计

专业设计包括:专业课程设计总周数为7周(见表3);毕业设计(论文)为14-15周。

3 专业课程设计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周)

1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1

1

2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2

2

3

空调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3

3

4

燃气供应工程课程设计

1

1

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1)掌握工程设计计算用室内外气象参数的确定方法;方案设计的基本方法;方案设计所需负荷计算、设备选型、输配管路设计、能源供给量等的基本计算方法;

2)熟悉设计方案、设计思想的正确表达方法;熟悉建筑参数、工艺参数、使用要求与本专业工程设计的关系;

3)了解工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熟悉所设计暖通空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统的设备性能等;掌握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

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1)掌握工程设计方法;建筑负荷计算、设备选型、输配管路设计、能源供给量等的计算方法;工程图纸正确表达设计思想的方法;

2)熟悉工程设计规范、标准、设计手册的使用方法;

3)了解所设计暖通空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统的设备性能、运行调节;所做工程设计的施工安装方法及所做工程的投资与效益。

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掌握科研论文的写作的基本方法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法;

2)熟悉科研论文正确表达研究成果的方法;使用试验研究的仪器仪表、系统装置;研究中所使用的分析方法;表达试验研究成果的基础数据;

3)了解所研究问题的技术背景和研究成果的用途。

5.4 大学生创新训练

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和本专业组织的国际、国内大赛。

六、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176学分(其中必修不低于147学分,选修不低于29学分),符合学校毕业要求,颁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资格的学生,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21级培养方案学分要求,见表4所示。

4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21级培养方案学分要求

项目

学分

%

毕业总学分

176

100

其中

公共基础课

必修课

59

66

37.50

选修课

7

专业基础课

必修课

20.5

20.5

11.65

专业课

必修课

33.5

55.5

31.53

选修课

22

实践教学

含素质拓展

34

34

19.32

七、工科专业课程体系要求

5 课程体系要求

序号

课程类型

认证要求比例

实际开设比例

1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

不低于15%

16.2%

2

工程基础类

不低于30%

48.3%

3

专业基础类

4

专业类

5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

不低于20%

23.4%

6

人文社科类

不低于15%

19.3%

八、学制与学位

本专业标准学制为4年;弹性学制3-7年,所授学位为工学学士。

九、教学计划表

2021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课程

分类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期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必修

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

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42

42

2.5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2

42

2.5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2

42

2.5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5

64

64

4.5

考查

形势与政策(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2

32

32

2

考试

英语读写译(1-3

6

96

96

2

2

2

考查

英语视听说(1-4

4

80

80

1

1

1

1

考试

高等数学A1-2

9

144

144

4

5

考试

线性代数A

3

48

48

3

考试

概率统计

3

48

48

3

考试

实用英语

1

32

32

1

考试

大学物理B1-2

5

80

80

2

3

考查

物理实验(1-2

2

40

40

1

1

考试

体育(1-4

4

144

144

1

1

1

1

考查

军事理论

2

32

32

0

2

考查

创新创业基础(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1

16

16

1

考查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1

20

8

12

1

小计

19

59

1066

758

308

14.5

16.5

14.5

13.5

专业基础课程

考试

工程制图

3

48

48

3

考查

建环专业导论

1

16

16

1

考试

Matlab软件

2

32

16

16

2

考试

工程力学A

4

64

64

4

考试

普通化学

2.5

40

30

10

2.5

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

3

48

40

8

3

考试

测量学

2

32

24

8

2

考查

建筑概论

1

16

16

1

考查

机械设计基础

2

32

28

4

2

小计

8

20.5

328

282

46

6.5

0

4

6

4

专业核心课

33.5

536

490

46

8

4

9.5

1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4

1

2

2

2

4

11

12

必修合计

147

1930

1530

400

22

18.5

26.5

25.5

15.5

16

11

12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22

352

328

24

4

8

10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由学校统一设置并公布)

7

112

112

3

2

2

选修合计

29

464

440

24

3

2

6

8

10

总计

176

2394

1970

424

25

20.5

26.5

25.5

21.5

24

21

12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考核方式

学分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考试

工程热力学

4

64

58

6

4

考试

流体力学

4

64

58

6

4

考试

传热学

4

64

58

6

4

考试

建筑环境学

2.5

40

40

2.5

考试

流体输配管网

3

48

44

4

3

考试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2

32

28

4

2

考试

工业通风

2

32

28

4

2

考试

燃气供应工程

3

48

44

4

3

考试

暖通空调

4

64

58

6

4

考试

冷热源工程

3

48

44

4

3

考试

供热工程

2

32

30

2

2

小计

11门

33.5

536

490

46

8

4

9.5

12


选修课

考核方式

学分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素质选修课由学校统一设置并公布(选修不少于7学分)

考查

写作

1

16

16

1

限选

考查

文学与影视鉴赏

2

32

32

2

考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2

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少于22学分)

考查

建筑环境测试技术

2

32

28

4

2

限选

考查

建筑电气工程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建环专业CADBIM技术

2

32

12

20

2

限选

考查

建筑设备自动化

2

32

28

4

2

限选

考查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施工技术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专业英语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空气洁净技术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建筑节能技术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热泵技术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计算方法

2

32

32

2

考查

工程经济学

2

32

32

2

考查

燃气燃烧与设备

2

32

32

2

考查

系统工程

2

32

32

2

考查

计算流体力学

2

32

32

2

考查

建筑热过程

2

32

32

2

考查

暖通空调设计方法与系统分析

2

32

32

2

考查

暖通空调新进展

2

32

32

2

考查

高层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2

32

32

2

考查

能源科学导论

2

32

32

2

考查

建设监理概论

2

32

32

2

考查

物业管理

2

32

32

2

考查

燃气安全技术

2

32

28

4

2

考查

城市燃气源

2

32

32

2

考查

燃气计算机应用

2

32

26

6

2

考查

燃气测试实验技术

2

32

28

4

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学分

周数

学期

实习地点

实习类别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2

1

校内

集中

武装部组织实施并考核

2

社会实践

1

1-4

利用假期完成,不少于4周时间,完成不少于1500字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并考核,第5学期记载成绩

3

素质拓展

1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4

创新创业训练

2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5

工程训练

2

2

2

校内

集中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实施并考核

6

测量实习

1

1

5

校内

集中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组织实施并考核

7

认识实习

2

2

5

校外

集中

8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

1

1

6

校内

集中

9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10

燃气供应工程课程设计

1

1

7

校内

集中

11

生产实习

2

2-3

7

校外

集中

12

空调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3

3

7

校内

集中

13

毕业实习

3

3

7

校外

集中

14

毕业设计(论文)

12

14-15

8

校内

集中

合计

34

实习类别: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实习地点: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考查。

实践环节可顺延安排假期期间实施


消防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

专业名称:消防工程(083102K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消防工程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优秀的思想和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具备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在防火监督管理部门、各级建筑规划设计院、消防工程施工和大型企事业等部门,从事消防监督检查、消防工程设计、消防工程施工以及消防事务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毕业后经过5年实际工作锻炼,预期获得执业工程师资格或者具备一定的独立完成消防工程相关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火灾科学基本理论、消防技术基本原理、消防工程基本方法、消防政策法规等,接受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等方面的训练,具有依据消防法规完成建筑消防系统设计、施工等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并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流体力学、火灾动力学和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建筑消防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物理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建筑消防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出复杂建筑消防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能够用图纸、报告等工程语言呈现设计方案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建筑消防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合理设计实验、规范操作实验、科学分析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掌握并能熟练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工具和专业技术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建筑消防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和已掌握的工具进行分析、预测与模拟,能够理解所使用方法和技术的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熟悉建筑消防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和产业政策;熟悉工程现场工作流程、操作规程、工程技术和方法,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建筑消防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工程方案和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熟悉国家及专业的法律法规,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理解个人和团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两者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建筑消防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够不断地更新专业知识,丰富知识储备,不断提升自我,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四、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工程热物理。

五、基础与通识课程、核心课程

工程力学A、高等数学A、大学物理A、电工与电子技术、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消防燃烧学、火灾动力学、自动控制原理、安全系统工程、消防给水工程、非水灭火技术与工程、防排烟工程、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

六、专业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1.实习(设计):工程训练、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消防给水工程课程设计、防排烟课程设计、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课程设计、非水灭火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2.实验: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工程热力学实验、普通化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消防燃烧学实验、火灾动力学实验、消防给水工程实验、防排烟工程实验、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实验、灭火工程实验、消防工程综合实验等。

七、毕业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7年。

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180学分(其中必修不低于145.5学分,选修不低于34.5学分),符合学校毕业要求,颁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资格的学生,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颁发学士学位证书。

八、教学计划

(见附表)


教学计划

课程

分类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期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必修

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

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42

42

2.5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2

42

2.5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2

42

2.5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5

64

64

4.5

考查

形势与政策(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2

32

32

2

考试

英语读写译(1-3)

6

96

96

2

2

2

考查

英语视听说(1-4)

4

80

80

1

1

1

1

考试

高等数学A1-2

9

144

144

4

5

考试

线性代数A

3

48

48

3

考试

概率统计

3

48

48

3

考试

实用英语

1

32

32

1

考试

大学物理A1-2

6

96

96

3

3

考查

物理实验(1-2)

2

40

40

1

1

考试

体育(1-4

4

144

144

1

1

1

1

考查

军事理论

2

32

32

0

2

考查

创新创业基础(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1

16

16

1

考查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1

20

8

12

1

小计

19

60

1082

774

308

14.5

19.5

14.5

11.5

专业基础课

考试

工程图学概论(土建类)

3

48

48

3

考试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3

48

32

16

3

考试

工程力学A

4

64

58

6

4

考试

普通化学

3

48

40

8

3

考试

电工与电子技术

3

48

40

8

3

考试

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

5

80

76

4

5

考试

流体力学

4

64

58

6

4

考试

机械设计基础

2

32

28

4

2

小计

8

27

432

380

52

6

3

7

11

专业核心课

25.5

408

380

28

13.5

1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3

1

2

2

5

4

5

14

必修合计

145.5

1922

1534

388

21.5

22.5

23.5

24.5

18.5

16

5

14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27.5

440

404

36

4

4.5

6

13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

7

112

112

3

2

2

选修合计

34.5

552

516

36

3

2

4

4.5

6

15

总计

180

2474

2050

424

24.5

24.5

27.5

24.5

23

22

20

14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考核方式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考试

自动控制原理

3

48

48

3

考试

消防燃烧学

4

64

58

6

4

考查

火灾动力学

3

48

42

6

3

考试

安全系统工程

3

48

48

3

考试

消防给水工程

3.5

56

52

4

3.5

考试

非水灭火技术与工程

3

48

44

4

3

考试

防排烟工程

3

48

44

4

3

考试

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

3

48

44

4

3

合计

8

25.5

408

380

28

13.5

12


选修课

考核方式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文化素质选修课由学校统一设置并公布(选修不少于7学分)

考查

写作

1

16

16

1

限选

考查

文学与影视鉴赏

2

32

32

2

限选

考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2

限选

考查

其它素质类选修课

2

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少于27.5学分)

考查

AutoCAD

2

32

12

20

2

专业各方向

选修

考查

火灾风险评估

2

32

32

2

考查

工程经济学

2

32

32

2

考查

电气防火技术

2

32

32









2

考查

专业英语

2

32

32

2

考查

消防法规

2

32

32

2

考查

消防工程综合实验

1

16

16

1

考查

建筑概论

2

32

32

2

考查

智慧消防

1.5

24

24

1.5

考查

建筑防火设计原理

2.5

40

40

2.5

建筑消防工程

选修

考查

泵与风机

2

32

32

2

考查

消防工程施工与概预算

2

32

32

2

考查

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

2.5

40

40

2.5

考查

城市地下空间防火与安全

2

32

32

2

考查

建筑防火材料

2

32

32

2

考查

建筑消防设施运行与维护管理

2

32

32

2

消防安全管理

选修

考查

消防器材与装备

1

16

16

1

考查

发电厂(站)防火技术

2

32

32

2

考查

灭火救援安全技术

2

32

32

2

考查

消防安全管理

2

32

32

2

考查

危化品防火防爆管理

2

32

32

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名称

学分

周数

学期

实习地点

实习类别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2

1

校内

集中

武装部组织实施并考核。

2

社会实践

1

利用假期完成,不少于4周时间,完成不少于1500字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并考核,第5学期记载成绩。

3

素质拓展

1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4

创新创业训练

2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5

工程训练

2

3

校内

集中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实施并考核。

6

消防给水工程课程设计

2

2

5

校内

集中

7

非水灭火技术与工程课程设计

2

2

5

校内

集中

8

防排烟工程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9

火灾识别与联动控制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10

认识实习

2

2

4

校外

集中

认识实习

11

生产实习

2

2

7

校外

集中

生产实习

12

毕业实习

2

2

8

校外

集中

毕业实习

13

毕业设计(论文)

12

12

8

校内

集中

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33

26


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授予学位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070302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设电厂化学和新材料两个专业方向,在第四学期选择专业方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具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较好地掌握化学、化工、材料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宽广的应用化学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在热电厂、核电厂、化工厂、新材料、环境保护部门及其他相关领域从事工艺设计、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功能材料研究、水质分析、水处理工程以及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应用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受到化学研究与应用的基本技能训练,掌握精细化学品研究开发、新材料研究化工工艺设计、水处理工程、水质分析等方面的基本技能。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爱国敬业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2. 了解应用化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3. 掌握应用化学学科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数学、物理学、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4. 初步掌握化学研究及化学品设计、开发、检验、生产等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化学及相关学科问题的初步能力

5. 初步掌握环境保护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6. 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获取、处理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信息;

7. 具有较强的学习、表达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8. 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五、基础与通识课程、核心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图学概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精细化学品合成、仪器分析、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等

六、专业主要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应用化学综合实验;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精细化学品合成课程设计、热电厂水处理课程设计/材料化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化工实习、毕业实习、创新创业训练等。

七、毕业与学位

标准学制:4年;实行弹性学制,37

学生在规定学习年限内,修满本方案规定的最低160学分(其中必修不低于142.5学分,选修不低于17.5学分),符合学校毕业要求,颁发全日制本科毕业证书;获得毕业资格的学生,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校学位委员会审议,颁发工学学士学位证书。

八、教学计划

(见附表)


教学计划

课程

分类

考核方式

学分

学期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必修

公共基础与通识课程

考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42

42

2.5

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2

42

2.5

考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2

42

2.5

考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5

64

64

4.5

考查

形势与政策(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

2

32

32

2

考试

英语读写译(1-3

6

96

96

2

2

2

考查

英语视听说(1-4

4

80

80

1

1

1

1

考试

实用英语

1

32

32

1

考试

高等数学A1-2

9

144

144

4

5

考试

线性代数A

2.5

40

40

2.5

考试

概率统计

3

48

48

3

考试

大学物理B1-2

5

80

80

2

3

考查

物理实验1-2

2

40

40

1

1

考试

体育(1-4

4

144

144

1

1

1

1

考查

军事理论

2

32

32

2

考查

创新创业基础(1-4

2

32

32

0.5

0.5

0.5

0.5

考查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1

16

16

1

考查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1

20

8

12

1

小计

19

58.5

1058

750

308

14.5

18.5

14

11.5

专业基础课

考试

工程图学概论(机电类)

3

48

48

3

考试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

3

48

32

16

3

考试

无机化学

4

64

64

4

考试

有机化学(1-2

5

80

80

3

2

考试

分析化学

3

48

48

3

考试

物理化学(1-2

5

80

80

3

2

考试

化工原理

6

96

96

3

3

小计

7

29

464

448

16

7

6

5

6

5

专业核心课

23

568

168

400

1

1

2

2

8

7.5

1.5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32

 

 

 

1

 

1

2

3

6

5

14

必修合计

142.5

2090

1366

724

23.5

25.5

22

21.5

16

13.5

6.5

14

选修课

专业选修课

10.5

184

152

32

 

 

1

2

2

3.5

2

 

文化素质类选修课

7

112

112

 

3

2

2

选修合计

17.5

296

264

32

3

2

1

2

2

3.5

4

 

总计

160

2386

1630

756

26.5

27.5

23

23.5

18

17

10.5

14

专业核心课(必修课)

考核方式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考查

无机化学实验

1

32

32

1

考查

有机化学实验(1-2

2

64

64

1

1

考查

分析化学实验

1

32

32

1

考查

物理化学实验(1-2

2

64

64

1

1

考查

化工原理实验(1-2

2

64

64

1

1

考试

仪器分析

3

64

32

32

3

考试

化工热力学

3

48

48

3

考试

反应工程

3

48

48

3

考试

精细化学品合成

3

56

40

16

3

考查

应用化学综合实验(1-2

3

96

96

1.5

1.5

小计

10

23

568

168

400

1

1

2

2

8

7.5

1.5


选修课

考核方式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年、学期、周学时

备注

合计

理论学时

实践

学时

1学年

2学年

3学年

4学年

1

2

3

4

5

6

7

8

素质选修课由学校统一设置并公布(选修不少于7学分)

考查

写作

1

16

16

1

限选

考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32

2

考查

文学与影视鉴赏

2

32

32

2








考查

其它素质类选修课

2








专业选修课(选修不少于10.5学分)

考查

化学与社会发展

1

16

16

1

专业各方向

选修

考查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2

32

32

2

考查

AutoCAD与化工设计

3

64

32

32

3

考查

高分子化学

2

32

32

2

考查

应用电化学

2

32

32

2

考查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1

16

16

1

考查

应用化学专业英语

2

32

32

2

考查

绿色化学

2

32

32

2

考查

前沿文献阅读

1

16

16

1

考查

热力发电厂概论

2

32

32

2

电厂

化学

方向

选修

考试

电厂化学

2

32

32

2

考试

热电厂水处理

2

32

32

2

考查

核电站水质工程

2

32

32

2

考查

材料科学基础

2

32

32

2

新材料方向

选修

考试

材料化学

2

32

32

2

考查

新能源材料

2

32

32







2

考查

新材料前沿

2

32

32







2

考查

膜科学与技术

2

32

32

2

考试

材料分析与表征

2

32

32

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序号

名称

学分

周数

学期

实习地点

实习类别

备注

1

军事训练

1

2

1

校内

集中

武装部组织实施并考核

2

社会实践

1

1-4

利用假期完成,不少于4周时间,完成不少于1500字调查报告,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实施并考核,第5学期记载成绩

3

素质拓展

1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4

创新创业训练

2

1-7

利用第二课堂学校指导学生自主实践,学院组织考核,第7学期班导师记载成绩

5

工程训练

1

3

校内

集中

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实施并考核

6

认识实习

2

2

4

校外

集中

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

2

5

校内

集中

8

化工实习

2

2

6

校外

集中

9

精细化学品合成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10

热电厂水处理课程设计

2

2

6

校内

集中

电厂化学方向必修

材料化学课程设计

新材料方向必修

11

生产实习

2

2

7

校外

集中

12

毕业实习

2

2

8

校外

集中、分散

13

毕业设计(论文)

12

14

8

校内/校外

集中、分散

合计

32

实习类别:集中实习、分散实习;实习地点:校内实习、校外实习;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考查。

实践环节可顺延安排假期期间实施

48


上一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下一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教室提升改造项目中标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