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学院专业教学科研水平,切实增强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与团队协作效能,10月16日晚,生态环境学院特邀国内生态环境领域知名专家张光生教授举办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肖恒副院长主持,生态环境学院院长李海华出席此次报告,全院教师参加。
院长李海华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教学科研是高校教师的核心职责,也是学院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希望全体教师能以此次报告为契机,积极汲取经验,主动交流探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教学科研实践的动力。
张教授以“生态环境领域科研创新路径与团队协作模式”为题展开报告。他系统梳理了碳中和背景下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前沿方向,详细讲解了科研选题、项目申报和成果转化的实用方法。在团队协作方面,张教授结合国内重大生态环境科研项目的协作案例,阐述了跨学科团队组建原则和协同创新机制,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经验。
互动环节中,教师们围绕科研方向定位、跨院系合作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张教授一一给予细致解答。现场教师普遍反映报告内容实用性强,对教学科研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李海华院长在总结时表示,希望全体教师主动对标学科前沿,加强跨专业协作,形成教学科研合力,共同推动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
(供稿人:边鹏洋)
专家介绍:张光生
原江南大学校长助理,现任宜兴食品与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江苏集萃未来食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教授。1993-2000年在俄罗斯留学,主要跟随导师从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审核评估专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环境类认证委员会委员,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5星企业评审专家,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专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生态学会人类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生态旅游分会副会长。江苏省旅游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室内环境污染防治学会副理事长(法人),原江苏省无锡江大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法人)。无锡市第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立法咨询专家。
主要从事污染生态学、环境生态学、旅游环境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持863子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子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巨紫根水葫芦在太湖流域的运用与工程实践”、“无锡太湖保护区土地整理与土地生态修复研究”等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以及众多横向课题。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出版著作5部。获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获得全国“生态学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