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拓宽我校师生的学术视野,激发师生的创新思维,2019年5月13日下午,我院有幸邀请到了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科研办副主任赵鹏博士为我校师生做了“人造太阳-人类未来能源之梦”的学术报告。

赵博士首先从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谈起,介绍了核聚变技术的特点,与核裂变相比的优势,提出核聚变(既人造太阳)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终极答案,然后从受控核聚变的实现条件、技术难题等方面,分析了磁约束核聚变成为国际上最有希望的聚变能电站技术的原因,然后详细介绍了世界50年的磁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历史及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的世界核聚变研究中地位和作用,着重介绍了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自主的东方超环(EAST)的基本情况,国际合作的大尺寸超导托卡马克ITER项目运行情况,最后介绍了我国最新的CFETR(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项目的研究基本情况,以及其对核聚变研究的作用与意义。
报告结束后,就同学们最为关心的研究生招生问题,赵博士详细介绍了中科院等离子所的研究生招生政策,独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国科技大学和中科院强强联合的强大的研究生培养平台,并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国际贸易专业本科生,在中科院等离子体研究所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了获得中科院和日本静冈大学工学理学兼具的双博士学位,能为我国及世界核聚变研究增砖添瓦的杰出“聚变人”的人生经历,鼓舞广大学子勇于挑战自我,追求科学之美,实现更高人生价值。
赵博士的报告深入浅出,风趣幽默,理论联系实际,把高深的核聚变研究讲解的通俗易懂,广大师生获益匪浅,犹如享受了一场知识盛宴,全面了解了核聚变相关的国际前沿知识。同时赵鹏博士的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追求将激励更多华水学子投身科研事业,为我国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贡献一份华水力量。
赵鹏简介:女,双博士学位,副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科研办副主任。
2011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获等离子体物理专业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所工作至今。
2014年3月在日本静冈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 主持中科院国际交流项目2项,主持合肥大科学中心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基金项目若干项,发表SCI收录学术论文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主要从事等离子体技术和核聚变面向等离子体材料的研究工作。
2017年代表国家科技部,作为中国聚变的代言人,在阿斯塔纳世博会上宣传“人造太阳-人类未来能源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