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党建引领·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质工程系党支部“双带头人”团队建设与创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5-04-25]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工程系党支部是河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首批河南省高校样板党支部、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是河南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创建单位。党支部依托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智能地球探测与监测学科2个河南省重点学科开展建设。党支部现有党员26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26人。党支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党建引领、服务大局、创新驱动、实践育人”的总体思路,坚持“建设最强堡垒、争做一流样板”的目标,围绕党建联建、教育服务、科技赋能、实践育人四个方面,全面提升党支部建设质量,建设更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卓越地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党支部。

一、特色做法

1 党建引领

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以组织保障夯实工作根基,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业务同频共振。党支部强化思想引领,通过理论学习和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使命担当,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筑牢“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想信念。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确保党建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建立“三会一课+红色研学”制度,定期赴红旗渠等地开展现场教学,强化党性锤炼。通过党建引领与组织保障协同发力,支部获评河南省首批样板党支部、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地质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未来,将持续深化“党建+专业+学科”融合,为培养新时代地质人才、服务国家战略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 科技赋能

以科技赋能激活党建新动能,聚焦科技服务,发挥“双带”优势,构建“党建+科技”双螺旋发展格局。引领教师团队将科技前沿融入教学,通过科研项目、学科竞赛等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地质工程领域输送创新人才。党支部充分利用学校学科、专业、人才、平台资源等优势,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

3 实践育人

党支部深刻认识到实践育人对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坚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构建“课堂-野外-科研”三位一体实践育人体系。在理论层面,党支部以“重实践、强能力、育新人”为指导思想,将地质工程专业知识与国家能源战略、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需求紧密结合,通过野外地质实习、科研创新实践等环节,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地质工程人才,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深入挖掘提炼课程中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中华水文化、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有机融入专业课的授课内容,发挥了“课程思政”育人功能,体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典型事迹及工作案例

1 党建联建

党建联建是推动党组织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促进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地质工程系党支部与学校机关党委第十一党支部、教务处第七党支部、灵宝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山党总支等结对共建,双方党支部通过签约共建、联合设计《黄河水资源知识画册》、开展“保护母亲河,爱护水资源”科普课等活动,将党建与科研、教育紧密结合,拓展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深化了党员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认识,更激发了师生参与国家战略的责任担当,共同推动党建工作和科研事业再上新台阶。这种“党建+业务”模式,既是对新时代党建理论的创新应用,也是对党的“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的积极响应。

与学校机关党委第十一党支部举行“结对共建”

与机关第七党支部共建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支部书记屈吉鸿在“弘扬黄河文化·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党日上发言

与灵宝黄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南山党总支开展联建联创

2 教育服务

地质工程系的前身工程地质教研室和水文地质教研室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地质工程系2019年、2021年和2023年连续3届被评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汪胡桢优秀教研室。2022年,依托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灾害管理方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地质灾害与应急管理行业学院获批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202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大学青年教师地质类课程教学比赛优秀组织奖、2023年和2019年获得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讲课比赛优秀组织奖。

自2018年支部成立以来,1名党员获河南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名党员获批为河南省优秀教师,1名党员获批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党员获批为河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1个团队获批为河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6名党员获国家级讲课比赛奖励,3名党员获省级讲课比赛奖励,2名党员获全国地质类优秀本科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地下水动力学、土力学等7门课程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

部分教学技能竞赛获奖证书

部分一流课程证书

开展专业教育

开展毕业离校教育

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3 科技赋能

近3年承担国家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80余项,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0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为超过300家行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定期组织教师到白鹤滩水电站、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开展工程实践挂职锻炼,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贡献华水智慧;依托校地“结对帮扶”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开展科技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助力河南省地热综合开发梯级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黄河流域碳中和研究院等落户兰考,打造了“结对帮扶兰考”的华水品牌,负责洛宁大石涧水库工程地质勘察和设计,带动周边农民脱贫致富,帮扶鹿邑开展地下水水质化验和水位统测,提出地下水资源、水环境合理保护方案。

兰考县政府感谢信

赴白鹤滩、乌东德电厂开展科研合作调研

与宁夏水文地质调查院开展科研合作

帮扶鹿邑开展水质化验和水位统测

4 实践育人

党支部立足区域优势和专业特长,紧密结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以实践育人为抓手,构建“五维一体”育人体系,培养新时代地质强国建设生力军。以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建“校地企”协同育人平台,与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省水利勘测有限公司河南省有色工程勘察有限公司共建实习基地,通过“行业大师进课堂”“前沿知识进课堂”“基地实习实训”“工程实践锻炼”“工程岗位实践”等途径,真正实现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创新创业的无缝对接。依托地质工程、地质工程(灾害管理方向)、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专业,地质灾害与应急管理行业学院获批河南省特色行业学院。

与行业单位签订科研教学实践基地

部分实践育人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