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这满怀憧憬的迎新时节,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响应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要求,依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华水政〔2021〕91 号),以新生入学这一重要起点为契机,于9月9日组织开展了2025级本科新生专业教育活动,多措并举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树立专业理想、明确未来方向,在潜移默化中厚植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地质工程专业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

地质工程系副主任何红前,学业导师贾艳昌、王少凯、刘宏伟、赵志强,校友联络员李玉琴,教师代表杨继红及2025级地质工程专业全体学生参加了2025级地质工程专业教育。
何红前从学校学院概况、地质工程专业概况、专业就业升学、大学生活与学习、汪胡桢班遴选等方面,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地质工程专业的历史沿革、学科特色、师资力量、教学科研成果及就业前景,让新生们对专业有了全面深刻的认识。学业导师贾艳昌、王少凯、刘宏伟、赵志强等老师先后发言,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新生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体要求,强调大学不仅是学习知识的殿堂,更是培养能力、锤炼品格的熔炉,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大学时光,明确学习目标,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参与各类学术活动和社会实践,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李玉琴讲述了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多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经历,并结合多年的学生辅导情况,给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建议。杨继红结合自己的研究生求学经历,为同学们讲解了如何参与和做好科学研究,为以后进一步的求学深造打好基础。
此次专业教育会议不仅加深了新生们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信心,为他们即将开启的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岩土工程专业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

岩土工程系教师在龙子湖校区工训北505教室,为2025级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新生举办了一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专业教育讲座。本次讲座由岩土工程专业负责人孟令超主讲,历时一个半小时,旨在帮助新生更好地了解专业特点、明确学习目标、适应大学生活。
孟令超老师首先对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历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自建校以来,始终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为国家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水利和土木工程人才。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学校深厚的学科底蕴,持续优化师资队伍和科研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坚实保障。
讲座中,孟令超重点强调了大学学习与高中阶段的不同。他指出,大学教育更注重自主学习和个人自律能力的培养,鼓励同学们主动探索知识、积极参与实践,逐步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环节引起同学们的广泛共鸣,为大家顺利过渡到大学学习模式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介绍岩土工程专业时,孟令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进行了深入浅出地阐释。广义上,岩土工程涉及地质、力学、环境等多学科交叉,致力于解决与土和岩石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狭义上,则主要包括地基处理、边坡稳定、地下工程等具体领域。生动具体的案例和贴近实际的讲解,使新生对岩土工程有了初步而直观的认识。
随后,孟令超详细介绍了岩土工程专业的学制安排、培养目标、核心课程、就业方向及研究领域。他提到,本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开设土力学、岩石力学、基础工程、地下结构设计等主干课程,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交通工程、水利水电、资源开发等行业从事设计、施工、管理或科研工作,发展前景广阔。
针对岩土工程专业的现状与未来,孟令超重点介绍了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黄河干流古贤水利枢纽工程、中国内河航运网络建设,以及川藏和新藏铁路等国家战略性工程。分析了行业在智慧岩土、绿色施工、防灾减灾等方向的发展趋势。他鼓励同学们夯实专业基础、关注行业动态,早日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孟令超就同学们提出的关于大学生活、课程学习、专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解答。现场气氛活跃,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增强了对专业的认同感和对未来学习的信心。
本次专业教育讲座在掌声中圆满结束,为2025级岩土工程方向新生的大学之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学们不仅收获了宝贵的专业信息,更感受到了学院的关怀与期望。未来,学院将继续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助力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

地下空间系教师在龙子湖校区为新入学的城地2025007班、008班本科生开展了专业教育主题交流活动。交流会上,系主任为同学们解读了专业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两位学业班导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寄语他们追求卓越。同学们积极发言,就大学学习规划、保研政策等主题与老师们开展了广泛交流。
智能地球探测专业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

智能地球探测系老师在506教室为智能地球探测专业2025级新生开展专业教育,专业负责人陈世仲、系副主任索奎、2025级学业导师霍元媛和张慧参加。
陈世仲结合专业建设依据、发展现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情况向新生们作了详细讲解,他表示智能地球探测作为我校新增本科专业,充分契合学校的“聚焦特色、引领发展、目标导向、服务需求、科学布局”和“强化水利特色,重点布局新兴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理念。他强调,我校是全国第二所获批该专业并招生的高校,是水利相关行业唯一建有该专业的高校,并表示,本专业的建设发展可为我国传统地勘专业和水利行业高等教育的优化升级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随后,2位学业导师从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分别向同学们进行了寄语和嘱咐,并认真解答了同学们的踊跃提问。通过本次专业教育,该专业新生对专业的建设现状和学业发展规划有了初步的认识。
9日午间,两位学业导师走访了新生宿舍,关切慰问新生的思想和生活状况。
地质工程专业(中英合作办学)2025级新生专业教育

地质工程专业(中英合作办学)负责人兼学业导师黄健瀚、基础地质系副主任邹明俊、2025级学业导师郑文龙及黄肖潇在花园校区开展2025级地质工程专业(中英合作办学)新生专业教育会。
在新生专业教育会举办之前,辅导员宗林杉老师带领专业教师前往花园社区走访,并深入学生宿舍,与新生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了解学生对大学生活的展望以及对专业的初步认识。
下午2点,全体同学齐聚花园校区讲堂五,黄健瀚老师围绕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基本情况、专业简介、专业课程体系、就业前景与去向、主要实践环节、地质工程相关项目等六大方面展开详细讲解,重点向新生介绍了学院发展历程、中英合作办学模式、野外实践环节以及学生就业情况,使新生对专业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在随后进行的新生交流问答环节中,基础地质系副主任邹明俊、学业导师郑文龙和黄肖潇等教师,针对学生关心的就业去向、中英联合培养、专业课程设置、毕业设计等问题给予了详尽解答,并对学生的大学生活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寄语。
通过此次新生专业教育会,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和理解,明确了大学生活的目标和方向,同时也激发了对未来大学生活的憧憬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