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7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在桂林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桂林理工大学承办、我校等单位协办。国内212家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学者、专家代表,约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团队成员在刘汉东教授带领下参加了本次盛会。
我校刘汉东教授应邀主持了“工程地质的新理论、新技术”专题报告会。团队成员分别在三个专题中作了学术报告,展示了我校一些前沿的科研成果,对扩大我校在整个工程地质行业的影响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我校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与本领域院校的交流与联系,也向地质学会有关专家介绍了我院地质工程专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并就我院申请地质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交换了意见,对认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大有裨益。
会议主题围绕国家提出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对工程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与学科发展进行研讨,共同为建设强盛和美好的国家献计献策。
会后,刘汉东教授一行参加了桂林兴安县灵渠地质遗迹考察。通过此次地质考查,我院师生获益颇丰,增加了对工程地质专业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更对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灵渠,与都江堰齐名的秦代水利工程,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沟通了漓江和湘江,使长江与珠江得以通航。自秦代至民国两千余年来,成了岭南和中原唯一交通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