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媒体报道我校新校名启用仪式

           

编 者按:5月17日,我校在美丽的龙子湖校区举行了简朴而隆重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启用仪式,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郑州日 报、教育时报、中国科学报、中新网、光明网、凤凰网、大河网等媒体纷纷对此进行了报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网易新闻、中国日报网、腾讯网、21CN新闻 网、新浪网、河南工人日报网等对上述报道进行了转载,现将部分报道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中新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特色专业闯海外营造国际平台

(记者 李朝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特色专业闯海外营造国际平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正式启用仪式现场

 

27104233635.jpg

 

新校名前留影纪念

 

27104233635.jpg

 

宽敞的学校林荫大道

    中新网郑州5月21日电 (记者 李朝栋)约好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采访,正好赶上该校新校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启用仪式。沿用了60余年的原“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名称将成 为历史,那些受邀回校参加仪式的老领导、老校友等纷纷在老校牌前留影纪念,还时不时有外国留学生加入。见此情景,记者也不免有所触动,采访的心情也随之迫 切起来。

    吸引留学生特色专业誉海外

  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宣传部,记者见到了学校宣传部长部长景中强,提到学校的国际教育,景部长也是开宗明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也就是原来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作由来已久,屈指算来已有50余年的历程。那时候,也就是从 1958年起,学院就先后接受越南、尼泊尔、印度尼西亚、喀麦隆等国的留学生。1960年学校还又赴越南负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简单介绍之后,景部 长带记者来到了该校国际教育学院。

  看到记者的到来,国际教育学院的曹德春院长忙放下手中的工作和记者打招呼。

  曹院长告诉记者,“总体来说,国际教育学院的工作和兄弟大学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但我们立足自我,创新特色的做法 还是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并得到了社会的肯定的。”曹院长拿出相关资料向记者介绍说,“目前,学校已与国(境)外4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并签署了人才交流 科技合作协议,可以说遍及了五大洲。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取得成效,如,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联合开设了《建筑工程技术》与《会计电算化》两个专科专业; 与英国提赛德大学联合开设了地质工程、机械专业两个本科专业项目等。”

  “国际教育也要创新”,曹院长不无感慨地说,“目前,汉语日益受到各国政府及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汉语已经成为国际 上学习人数增长最快的一门语言。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源头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应该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内容。为适应 我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对汉语人才的需求,在国际上推广和弘扬以武术为特色的中原文化。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2007年,当时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与嵩山少林武 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以武术和中原文化为特色的英语本科和对外汉语本科项目。旨在培养外语和对外汉语本科人才的同时,传授少林武术和中国传统文化,为国家汉 语国际推广工作培养人才。现在已形成了较完善的办学体系和管理模式,2011年以来,共有22人赴泰国、尼泊尔等国家从事汉语推广志愿服务,另有部分学生 正在办理出国事宜;并有超过10%的应届毕业生成功考取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说到学校的交流,曹院长介绍说,学校曾选派优秀中青年教师到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日 本等国进修、考察或开展合作研究。通过学校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近三年共派出3批次共21人接受并参与了澳方的教学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与交流。同时,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外知名高校从事较长时间的访学进修活动。三年中,已有出国访学教师15名,参加国际学术会议38人次。”他们向记者介绍 说,“我校河流研究所副所长严军博士与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RogerA.Falconer教授合作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规律。另外,通过校际交 流、中美“1+2+1”工程和国家国际汉语推广等项目和途径,2009年以来共派出55名学生出国(境)学习和工作。

  引进来走出去营造国际平台

  “引进来走出去营造国际平台,是学校扩展国际交流的重点关注。”曹院长对记者总结说,“外教的引进,已经成为学校教 师队伍中一支特殊的力量,对学校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工作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近三年来,共引进中长期外教32人,短期外教30人次。所聘外教呈现多 样化和专业化,特别注重引进专家型外教。申报的国外短期专家参与的引智项目已达12项,获准配套资助的有8项;其中国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7项。这些 项目的研究对学校在国际科研领域的知名度、科研水平和整体的发展和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由此,学校也获得“河南省引进智力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十一五 期间引进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汉语国际推广是他们学校走出去工作的重要部分,从介绍中记者得知,近年以来,他们学校共组织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22人次赴泰国、尼泊尔从事汉语推广工作,受到了国家、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肯定。

  “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吸收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经验和资源开辟了渠道,引进和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才。走出去在传播汉语知识的同时,还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和中原厚重文化,展示了学校在世界的良好形象,增进了与各国人民的友谊,促进了学校各项事业发 展。”对于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曹院长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前不久,法国尼斯综合理工学院校长、法国综合理工集团国际事务主席、欧盟水利学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顾博维尔·菲利 普教授与综合理工集团国际学术合作与教育推广总监尹娜女士来我校交流访问,双方就在科研、学生交流、教师培训等多领域进行交流与合作的愿望。并签署了《华 北水利水电学院与法国尼斯综合理工合作备忘录》。”采访中曹院长还告诉记者。

    谈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发展,曹院长充满信心,并表示,学校由学院更名为大学后,将为国际教育学院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的空间和更多的机遇。他 们也将会努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扩大合作;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适度稳定规模;着力提高质量和效益,拓宽全校师生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国 际教育服务,积极参与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开放和多样中实现共享,大力推进学校深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完)

大河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今日揭牌 仪式简朴

(记者 许会增)

27104233635.jpg

揭牌

27104233635.jpg

现场

27104233635.jpg

学生兴高采烈的在新校名牌前合影

  大河网讯(记者 许会增)5月17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揭牌仪式在该校龙子湖新校区举行。仪式现场,没有摆放鲜花,没有气球彩旗,没有烟花爆竹,然而,简朴的仪式挡不住喜庆祥和的气氛。当嘉宾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揭牌时,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严大考在致辞中说,自1951年学校的前身——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创建,到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校已经走过了62年的光辉历程。

  据介绍,经过62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形成了以水利电力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相互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 学。学校现有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60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0000多 名。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院士工作站4个。近5年来,获得国家科技 进步二等奖2项,各类科研项目立项合同总额近4亿元。2012年,学校成功入围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凤凰网: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正式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记者 李彬)

    5月1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启用仪式在龙子湖校区举行。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孙高振,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贾连朝、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等省领导,水利行业兄弟单位代表、学校主要领导及师生代表参加仪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朱海风主持仪式。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揭牌仪式举行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严大考致辞

    仪式上,河南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亚伟宣读了《教育部关于同意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函》。

    该校校长严大考在致辞中表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良好的社会声誉是靠每一位校友的社会贡献积淀而成,华北水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意味着责任更加重大,更相信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一定能够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

    贾连朝、朱清孟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揭牌,至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正式启用。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是学校顺应中国高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历史选择,是该校固本强基,特色发展,蓄势期远,不懈努力的必然结果,标志着该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办学规模、综合实力夸上了一个新台阶。

    该校建校62年来,学校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三次搬迁,四易校址,风雨兼程,矢志不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华水人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 的办学精神,“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博学善思、知行统一”的学风, “身正、学高、严谨、善教”的教风,为祖国培养了一批“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为祖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凤凰网网河南频道 李彬

河南日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记者  惠 婷)

    本报讯 (记者 惠 婷)5月1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启用仪式在该校龙子湖校区举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从此成为历史,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1951年,为了满足国家对水利建设人才的需求,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创建,历经三次搬迁,四易校址,学校走过了62年的光辉历程。

    目前,学校形成了以水利电力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相互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向社会输送了10多万名专业技术与 管理人才。学校是省政府与水利部共建、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2 个,全日制本科专业60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万多名。

光明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启用

(记者 黄世俊)

    光明网郑州5月17日电(黄世俊)“从今天起,华北水院正式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了,由学院升为大学,对我们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 严大考激动地对数以千计的同学宣布。今日,建校62年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成为了过去式,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新校名将响彻美丽的龙子湖畔。

    严大考在致辞中表示,华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意味着责任更加重大。建校六十二年来,三次搬迁,四易校址,但是华水人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 学精神,“育人为本、学以致用”教育理念,“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博学善思、知行统一”的学风,“身 正、学高、严谨、善教”的教风,为祖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今后学校将加强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使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之名真正崛起于龙子湖畔。

    据悉,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自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创建,到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已走过了六十余年的 征程。学校发展成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多学科互相渗透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2012年,学校成功入围国家中西部 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今年取得了博士授权单位的资格。[责任编辑:李国强]

郑州晚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正式更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记者 张竞佚)

    [导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正式更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再添一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学校现有博士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60个。

    5月18日郑州晚报讯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正式更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省再添一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昨天,水利部人事司副司长孙高振出席该校新校名揭牌仪式,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贾连朝、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等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揭牌。

    昨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启用仪式在该校龙子湖校区举行。河南省高校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张亚伟在仪式上宣读了《教育部(微博)关于同意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函》,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校名正式启用。

    据了解,该校建校62年来,形成了以水利电力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相互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学校现有博士授权 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7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60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2万多名。今年,该校不仅更名大学, 也成为博士授权单位,是学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

    至此,我省共有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招生办)、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9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

东方今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昨日挂牌

 (记者 赵媛)

    东方今报郑州讯  昨日上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揭牌仪式在该校龙子湖新校区举行。该校也成为我省第9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严大考在致辞中说,自1951年学校的前身——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创建,到2013年4月18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华北水 利水电大学,学校已经走过了62年的光辉历程,培养了10万余名“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据悉,目前,该校已发展成为以水利电力为特色、以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相互渗透、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加上新揭牌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目前我省已有9所以大学命名的高校。

                     




发布时间:2013-07-06

上一篇:校党委书记朱海风、校长严大考2014年新年献词

下一篇:深切缅怀我校高级顾问张光斗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