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非遗熔铸中华民族智慧,感悟蕴含丰富民族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承载了过去,孕育着未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了生活在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凝结了几代人的智慧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族内涵,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与经济价值。在此次实践过程中,华水学子实地考察周口市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淮阳芦苇画、棕编、核雕、汴绣等造型各异、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的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厚植了强烈的爱国情怀。
在淮阳泥泥狗传承人许述章的家中,整齐摆放着众多已经成型的泥泥狗和还未成型的泥泥狗泥坯,它们造型粗拙、怪诞、力量感极强,这是一门相传从伏羲时期流传至今的传统工艺,黑色泥坯上的彩色符号象征着早期人类的生殖崇拜与文化信仰。淮阳泥泥狗发展至今也经历过从几近失传到涅槃重生的过程,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远古文明与快节奏时代的摩擦,透过泥泥狗这个小物件儿,传统文化顽强的生命力与中华民族的民族特性得到生动体现。通过与非遗传承人面对面的交流,深切感受非遗的“匠人”精神,蕴含着追求卓越、勤奋刻苦、勇于创新、团结友爱。非遗是中华民族先辈们勤劳和智慧的彰显,让学生深刻感悟华夏民族的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精神,激发学生为国家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热情,引导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观、荣辱观,积极传承中华民族吃苦耐劳、坚持不懈、团结奋进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