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为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成效,稳扎稳打讲好每个专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于2022年9月1日在303会议室举行了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会。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形势与政策”课全体专职授课教师参加备课会并讨论学习,会议由副院长彭慧敏主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梅作“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发言,从新形势下提高我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的高度,讲明“形势与政策”课的重要性及发展前景,并结合我校“形势与政策”发展历程,基于怎么“讲深、讲透、讲活”这门课,向全体任课教师提出两点要求:一是教学内容要区分重难点,重点讲解精华,难点化繁为简,讲解要有逻辑有条理。二是要走专业化路线,对常规性专题联系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和新变化,常讲常新,根据“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不断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补充,突出时效性与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彭慧敏指出,推进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集体备课长态化制度化,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举办集体备课会,不仅深化授课内容,更缓解了新进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紧张感与压力感。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养成密切关注时事,准确把握中央精神,随时随地收集讲课素材的好习惯,要紧抓学生关注点和国内外新闻热点,帮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复杂现象背后的本质。
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王湘云围绕本学期教学工作,对如何讲好“形势与政策”课从课程定位、课程性质、专题内容、考试方式、教学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安排,强调要依据课程建设发展要求加强线上平台的使用,增强师生双向互动,创新线下线上混和教学模式,打造“形势与政策”课精品课程。

四位专题组长、主备课人谢文娟、彭慧敏、王湘云和耿进昂分别对专题《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书写“一国两制”实践新篇章》《乌克兰危机演变及影响》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逻辑思路、重点难点等方面进行精彩的说课,为大家分享授课思路和教学经验。备课会现场掌声阵阵,氛围热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建坡作会议总结发言,指出集体备课会是进行时的活动,并结合课程性质重申“形势与政策”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要求所有任课教师应从专业深度、题材选择、效果兴趣等几个角度结合专题深入思考,持续研讨,努力讲出形势感和政策味,增强“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效果。
(供稿人:潘怡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