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型学位培养方案

   来源:           供稿:              访问人数:       日期:2014-09-10       [打印本稿]

085236工业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工业工程是一门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工程领域,它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为导向,采用系统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法,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创新和决策等工作,使之成为更有效、更合理的综合优化系统,从而使生产系统的投入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以达到获取系统最佳效益的目的。

工业工程领域的特点是强调“系统观念”和“工程意识”,重视研究对象的统筹规划、整体优化和综合。涉及的主要学科领域有系统科学、运筹学、人因工程、现代管理科学等。

目前,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趋缓使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成本不断上升的环境,工业工程学科的特点和功能引起学术界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大力推广工业工程技术将促使我国企业通过内部挖潜方式,在不投资或少投资的情况下实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的目标,从而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二、培养目标

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大中型企业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拥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经济、管理学基础理论与企业相关的工程技术发展前沿知识,系统掌握工业工程领域核心技术、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或服务系统复杂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具体培养目标为:

1. 较好地掌握国家有关经济建设和改革的基本理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2.  通过工业工程核心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训练,使学生了解工业工程学科特点、功能,掌握工业工程学科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及研究步骤,能够从事设施规划与设计、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物流管理、项目管理、项目可行性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

3.  掌握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关的工程技术前沿知识,系统掌握解决工程和管理问题所需要的技术方法,了解现代管理技术和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改进和解决生产系统(或服务系统)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

4. 在原有的本科外语训练基础上,通过工程硕士阶段外语学习,能较熟练地阅读工业工程领域的外文文献,并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及写作能力。

三、研究方向

1、产品创新与品牌工程

2、生产运作与管理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采取以学校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指导为辅,与学科领域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各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课程教学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期间,保证半年以上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为15-17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为11-13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生产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10学分,一般以20学时为1学分。

1.学术活动。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五次本学科领域新技术进展讲座或学术活动,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学八周内完成,开题报告需经所在工程领域的领导小组和双导师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生产实践。为提高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须到实践基地生产实践,实践内容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填写专业实习(实践)记录表,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双导师给出考核成绩,成绩合格者,此环节获得8学分。无实践基地的,完成1项8000字以上的设计或研发报告,经导师考核合格后,也可获得8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5学分。

八、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组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组负责制是指导师团队合作指导制度,导师合作团队中必须有1人为首席导师,1人为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由3-5人组成。导师团队合作指导应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导师负责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校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

3、论文中期检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4、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我校学位评定会员会审核批准授予专业硕士学位。各研究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资料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工业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7

学分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信息检索

1

18

1-1

讲授

考试

 

知识产权

1

18

1-1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安全系统工程

2

40

1-1

讲授

考试

8-10

学分

 

矩阵论

2

40

1-1

讲授

考试

 

可靠性工程

2

40

1-1

讲授

考试

 

人力资源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运筹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2

40

1-1

讲授

考试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试

 

现代工业工程

2

40

1-2

讲授

考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1-3

学分

 

生产与运作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文献综述与学术报告

2

40

1-2

讲座

考查

 

物流网络规划

2

40

1-2

讲授

考查

 

质量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工程项目管理

2

40

1-1

讲授

考查

8-10

学分

 

工效学原理与应用

2

40

1-2

讲授

考查

 

企业战略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企业资源规划与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设施规划与设计

2

40

1-2

讲授

考查

 

生产系统建模仿真

2

40

1-2

讲授

考查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2

40

1-2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初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生产实践

8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5-17)学分;非学位课(11-13)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

085240物流工程领域全日制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完美的结合,它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

本学科拥有一批从事物流管理、工业工程、水利工程等教学和研究工作的专家和学者,教师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现有教师1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

我校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我校的水利水电专业优势,以侧重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物流和应急物流为特色,利用网络广泛、高层次的校友资源,以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培养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出众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二、培养目标

物流工程专业结合本校水利水电专业优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的通用知识、物流系统规划设计与评价及物流管理先进技术与方法,独立负担物流企业、企业物流及水利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的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高级人才。

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各项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努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2、掌握物流工程及管理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了解物流工程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能独立从事物流企业及企业物流活动中的物流决策、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等物流工程与管理等工作;能够根据水利水电的专业特点,进行水利物流的开创性理论研究和社会实践。

3、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顺利阅读相关文献,并具有一定的口头和书面沟通能力。

4、身体健康。

三、研究方向

物流工程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

1、物联网

2、应急管理

四、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采取以学校导师指导为主,企业导师指导为辅,与学科领域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各学科领域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课程教学体现厚基础理论、重实际应用、博前沿知识,着重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期间,保证半年以上的实践教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为15-17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为11-13学分。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生产实践和参加学术活动,10学分,一般以20学时为1学分。

1.学术活动。全日制专业硕士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五次本学科领域新技术进展讲座或学术活动,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开学八周内完成,开题报告需经所在工程领域的领导小组和双导师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生产实践。为提高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须到实践基地生产实践,实践内容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协商决定,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要制定并提交实习(实践)计划,填写专业实习(实践)记录表,撰写不少于5000字的专业实习(实践)总结报告,经双导师给出考核成绩,成绩合格者,此环节获得8学分。无实践基地的,完成1项8000字以上的设计或研发报告,经导师考核合格后,也可获得8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5学分。

八、学位论文

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

实行双导师制或导师组负责制。双导师制是指1个校内学术导师,1个校外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应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导师组负责制是指导师团队合作指导制度,导师合作团队中必须有1人为首席导师,1人为社会实践部门的导师,由3-5人组成。导师团队合作指导应贯穿整个培养环节,导师负责制中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校外实践部门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论文工作须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校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技术背景,可以是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的内容可以是:工程设计与研究、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工程软件或应用软件开发、工程管理等。论文应具备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

3、论文中期检查: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要进行论文中期检查。导师组要根据硕士生论文开题情况,检查论文写作计划的进展和完成情况,并针对论文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指导,以保证硕士学位论文撰写工作的顺利进行。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在第四学期完成,否则学校将不受理其答辩申请。

4、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我校学位评定会员会审核批准授予专业硕士学位。各研究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资料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物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7

学分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信息检索

1

18

1-1

讲授

考试

 

知识产权

1

18

1-1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安全系统工程

2

40

1-1

讲授

考试

8-10

学分

 

工程项目管理

2

40

1-1

讲授

考试

 

矩阵论

2

40

1-1

讲授

考试

 

可靠性工程

2

40

1-1

讲授

考试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服务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

2

40

1-1

讲授

考试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物流信息系统

2

40

1-1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3

学分

 

采购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仓储与配送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物流设施与设备

2

40

1-2

讲授

考查

 

物流网络规划

2

40

1-2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8-10

学分

 

集装箱运输管理实务

2

40

1-2

讲授

考查

 

企业战略管理

2

40

1-2

讲座

考查

 

企业资源规划与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文献综述与学术报告

2

40

1-2

讲授

考查

 

物流成本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应急物流专题

2

40

1-2

讲授

考查

 

运输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初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生产实践

8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5-17)学分;非学位课(11-13)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