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学位培养方案

   来源:           供稿:              访问人数:       日期:2014-09-10       [打印本稿]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理论经济学中的二级学科,是研究人口发展及其与自然资源、环境关系的一个经济学分支学科。它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揭示、分析人口经济过程以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基本规律和辩证关系,评价和指导制订相关政策。内容不仅覆盖人口经济学、资源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中的主要的、已经成型的概念、体系、逻辑和理论,而且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主线,将人口发展过程与资源配置、环境政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建立了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框架。学习和研究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关系及其存在问题,有深入的理解;能掌握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关系问题所必需的技能;能测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情况,并能从生态、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教育等方面来进行评价;能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关系问题而采取适当的行动,深化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关系问题的责任感与紧迫感。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掌握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做出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具有创新能力、较高外语水平及广泛适应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毕业后能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或从事人口、资源、环境部门的高层管理工作。

三、研究方向

1、区域可持续发展

该方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要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原因,现代发展观的变革趋势,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系统结构、理论基础和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和区域战略、生态环境伦理与环境管理体制、人口资源环境的社会经济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评价标准体系以及实践模式等。本方向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前沿,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门的相关行业,侧重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的导向性、创新性及其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层面的应用研究,突出国土资、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等方面研究的特色与优势。

2、环境经济与管理

该方向运用微观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来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协同规律、环境经济分析、建设项目环境经济评估的理论与方法、环境投资与环保产业发展、环保政策、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该方向注重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相结合,侧重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研究,包括城市环境经济评价、投资项目环境经济评价、矿业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地质灾害损失经济评价、农业发展与农村生活环境经济评价、排污收费和排污权交易以及环保产业政策与政府管制、环境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等问题,通过深入研究,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有条件的方向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但本专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合作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培养计划的制定。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为17-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12-14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3学分,专业选修课12-14学分 。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4学分。

1、学术活动。2年内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开题报告由导师及所在学科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精读10篇由导师指定的近年来发表在国外优秀期刊上的反映本专业研究热点、研究动态或最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外文文献,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并至少将其中5篇翻译成中文,连同阅读报告一起在中期考核阶段交导师审查考核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计2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36-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18学时为1学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背景,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并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学位论文是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规划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相关资料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发展经济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12-14学分,其中数学课程不少于2门

 

高级宏观经济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计量经济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投入产出分析

2

40

1-2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2

40

1-2

讲授

考试

 

模糊数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制度经济理论

2

40

1-2

讲授

考试

 

自然资源学原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选3学分

 

 

灰色系统理论

2

40

1-1

讲授

考查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查

 

 

循环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12-14学分

 

 

产业组织理论

2

40

1-2

讲授

考查

 

 

公共经济学(含公共政策)

2

40

1-2

讲授

考查

 

 

环境经济学

2

40

2-1

讲授

考查

 

 

环境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

2

40

2-1

讲授

考查

 

 

企业资源规划与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区域经济学

2

40

2-1

讲授

考查

 

 

人口经济学

2

40

2-1

讲授

考查

 

 

生态经济学

2

40

2-1

讲授

考查

 

 

土地资源经济管理

2

40

2-1

讲授

考查

 

 

资源经济政策分析与评价

2

40

2-1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末前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专业外文文献精读

2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下属的二级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是从19世纪90年代科研管理的发展开始,随着人类生产、服务、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广泛开展,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获得长足的进步,并在实践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为社会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管理科学与工程有着广阔的、迫切的社会需求,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管理科学与工程侧重于研究同现代生产经营、科技、经济、社会等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应用现代科学方法与科技成就,阐明和揭示管理活动的规律,发展管理的理论、方法和工具,提高管理的效率,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必将有许多新的管理问题出现。同时,新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也必将诞生,这些都将推动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二、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是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敢于创新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管理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体健康,能胜任学习和工作任务。

三、研究方向

1、科技创新与知识管理

本研究方向侧重于研究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区域技术平台、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创新生态链的协同创新管理机制、基于科学计量的突破性创新研究、知识转移、技术竞争战略、创新创业机制以及创业服务体系等。

2、管理系统工程

本研究方向运用系统科学、运筹学、决策科学、博弈论、计算机技术等理论与方法,研究生产安全、应急管理、质量控制、系统协调与控制、网络优化等理论与管理实践问题。

3、运筹优化与决策方法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复杂系统优化理论与决策方法及其应用,即从系统的总体最优出发,采取数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复杂决策系统的建模、预测、控制、规划、决策、模拟仿真等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应用上的研究。

4、信息管理与系统仿真

本研究学科方向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与系统等研究,如信息系统与开发、面向网络的信息共享体系、基于物联网的信息管理系统等相关理论与技术等。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有条件的方向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但本专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合作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培养计划的制定。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为17-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12-14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3学分,专业选修课12-14学分 。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4学分。

1、学术活动。3年内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开题报告由导师及所在学科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精读10篇由导师指定的近年来发表在国外优秀期刊上的反映本专业研究热点、研究动态或最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外文文献,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并至少将其中5篇翻译成中文,连同阅读报告一起在中期考核阶段交导师审查考核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计2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36-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18学时为1学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背景,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并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学位论文是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各研究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资料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管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VB程序设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12-14学分,其中数学课程不少于2门

 

管理数学方法

2

40

1-1

讲授

考试

 

模糊数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运筹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试

 

现代管理信息技术

2

40

1-2

讲授

考试

 

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2

40

1-2

讲授

考试

 

专业外语(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

2

40

1-2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选3学分

 

 

工程项目管理

2

40

1-1

讲授

考查

 

 

灰色系统理论

2

40

1-1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12-14学分

 

 

创业管理专题讲座

1

20

2-1

讲授

考查

 

 

管理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管理学专题讲座

1

20

2-1

讲授

考查

 

 

技术创新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2

40

1-1

讲授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查

 

 

企业战略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实证研究方法专题

1

20

2-1

讲授

考查

 

 

投入产出分析

2

40

1-2

讲授

考查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查

 

预测与决策

2

40

1-2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末前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专业外文文献精读

2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120201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会计学自创建以来,本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快速发展”的建设思路,依托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点建设,密切关注地方经济发展中财务、会计领域的现实与理论问题,注重产、学、研的结合和研究成果的应用性。

会计学专业主要特色体现在于突出了水利办学的特色,紧紧抓住水利水电企业会计学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难点与重点;同时充分利用工科院校在计算机、数学方面的优势,采用和开发财务会计电算化软件、ERP软件,通过实证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来对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重大规范性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推进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开发和应用。

二、培养目标

会计学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会计学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敢于创新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会计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体健康,能胜任学习和工作任务。

三、研究方向

1、财务会计与审计

财务会计与审计专业是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对会计、审计人才的迫切需要而设立的,是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学科,财务会计与审计是一个传统名牌专业,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国计民生、企业公司发展、家庭理财都可以看到会计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财会审计人员已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力量。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已经成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及政府部门改善经济管理、评价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财会审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扩大。从简单的事后记账、算账,逐步转向预测、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经济效果、考核业绩、参与决策等。一个合格的财会审计人员给领导提供准确而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领导的正确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我国加入WTO后,财会与审计人才需求量更大,特别是在全国政府机构和大、中型企业,该专业具有长盛不衰的就业竞争力,可以长期实现高就业率和优质就业。

2、公司财务理论与方法

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专业之间的渗透和分工的规律性;注重理论与方法的自主研究与国外引进相结合,即通过借鉴与引进国外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以丰富、完善我国会计理论和分析方法;同时大力发扬会计学科的实践性品格,围绕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问题,积极开展实证性和对策性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研究过程中,广泛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与经济分析方法,培养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审计学和财务管理各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从事相关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有条件的方向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但本专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合作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培养计划的制定。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学位课为考试课,非学位课为考试课或考查课。考试课须采用百分制(平时成绩不超过30%)。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为17-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12-14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3学分,专业选修课12-14学分 。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4学分。

1、学术活动。2年内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开题报告由导师及所在学科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精读10篇由导师指定的近年来发表在国外优秀期刊上的反映本专业研究热点、研究动态或最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外文文献,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并至少将其中5篇翻译成中文,连同阅读报告一起在中期考核阶段交导师审查考核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计2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36-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18学时为1学分。研究生未取得要求的实践环节学分,不得申请毕业和学位论文答辩。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背景,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并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学位论文是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各研究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资料,到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等实习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会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计量经济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12-14学分,其中数学课程不少于2门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现代经济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专业外语(会计学)

2

40

2-1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高级财务会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高级理财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会计理论

2

40

1-1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选3学分

 

 

成本管理

1

20

1-2

讲授

考查

 

 

国际会计专题研究

2

40

2-1

讲授

考查

 

 

审计理论专题研究

1

20

1-1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财务报告分析

1

20

1-2

讲授

考查

12-14学分

 

 

财务管理专题

1

20

1-2

讲授

考查

 

 

高级管理会计专题研究

1

20

1-2

讲授

考查

 

 

公司战略和风险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灰色系统理论

2

40

1-1

讲授

考查

 

 

金融投资理论与应用

2

40

1-2

讲授

考查

 

 

跨国公司理财

2

40

1-2

讲授

考查

 

 

税收法规与纳税筹划

2

40

2-1

讲授

考查

 

 

统计分析及SAS应用

2

40

1-2

讲授

考查

 

 

现代财务会计专题

1

20

1-2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末前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专业外文文献精读

2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120202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企业管理主要研究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系统的要素及其相互间的联系所进行的规范和调整活动,是以现代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为基础,以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分析方法为工具,研究经济过程和管理系统变化规律的跨学科专业,其研究领域涉及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

主要学习现代经济学、企业组织理论、生产运作与管理等,课程设置紧密结合河南省及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突出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人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建设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企业管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较强的理论创新能力,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最新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管理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够熟练的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和进行外文写作。

4、身体健康,能胜任学习和工作任务。

三、研究方向

1、创新管理

企业创新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立足于企业管理,着重研究企业创新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企业竞争与发展创新战略、创业创新环境与资源,探索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商业模式。

2、财务管理

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主要研究财务理论与实务、企业财务控制与管理、战略与财务分析、资产评估与财务分析、组织与财务控制等。

3、营销管理

营销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或组织目标,建立和保持与目标市场之间的互利的交换关系,而对设计项目的分析、规划、实施和控制,主要研究市场营销理论、市场营销战略、服务营销管理、营销渠道管理、网络营销和品牌管理等。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集体培养为辅,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有条件的方向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但我校必须配备相应的合作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培养计划的制定。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为17-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12-14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3学分,专业选修课12-14学分 。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4学分。

1、学术活动。2年内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企业管理实际或具有明确的企业管理背景和应用价值。开题报告由导师及所在学科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精读10篇由导师指定的近年来发表在国外优秀期刊上的反映本专业研究热点、研究动态或最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外文文献,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并至少将其中5篇翻译成中文,连同阅读报告一起在中期考核阶段交导师审查考核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计2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36-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18学时为1学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背景,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并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学位论文是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各研究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国内外一级学会主办的有关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资料等。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模糊数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12-14学分,其中数学课程不少于2门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现代经济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专业外语(企业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计量经济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企业战略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企业组织理论

2

40

1-1

讲授

考试

 

生产与运作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选3学分

 

 

管理研究方法论

1

20

1-1

必选

考查

 

 

管理运筹学

1

20

1-2

讲授

考查

 

 

人力资源管理

1

20

1-2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财务管理专题

2

40

1-2

讲授

考查

12-14学分

 

 

管理沟通 

2

40

2-1

讲授

考查

 

 

管理会计研究

2

40

2-1

讲授

考查

 

 

管理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管理学专题讲座

2

40

2-1

讲授

考查

 

 

技术创新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查

 

 

企业伦理与企业文化

2

40

2-1

讲授

考查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项目管理

2

40

2-1

讲授

考查

 

 

项目投融资与风险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营销管理

2

40

2-1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末前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专业外文文献精读

2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120203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旅游管理专业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硕士授权学科。旅游管理紧密结合我校传统优势专业和办学特色,下设旅游规划和跨文化旅游营销两个研究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素养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和在高职高专等大中专院校从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

2、掌握旅游管理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了解本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和动态,具有独立从事旅游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运用该门外国语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和进行一定的口头交流。

4、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三、研究方向

1、旅游规划

注重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的基础理论研究,将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旅游规划及景区管理结合,既注重对旅游规划与景区管理实践中一般问题的研究,也进行热点问题的研究该方向的研究为我国旅游业发展提供科学、实用的理论依据与方法,促使我国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资源利用与保护尽快走向科学化、合理化的轨道。

2、跨文化旅游营销

结合旅游管理与营销学的学科核心,紧抓学科前沿方向,着重突出外向型培养特色,力图将跨文化的元素整合到旅游营销中去,培养能够掌握(旅游)企业的推销与营销管理工作,适应大中型企业(含酒店、旅行社、旅游景点等)营销主管工作,可从事旅游企业营销和推销工作,能在企业经营管理领域中胜任推销、企业策划和营销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有条件的方向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但本专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合作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培养计划的制定。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为17-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12-14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3学分,专业选修课12-14学分 。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4学分。

1、学术活动。2年内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开题报告由导师及所在学科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精读10篇由导师指定的近年来发表在国外优秀期刊上的反映本专业研究热点、研究动态或最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外文文献,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并至少将其中5篇翻译成中文,连同阅读报告一起在中期考核阶段交导师审查考核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计2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36-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18学时为1学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背景,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并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学位论文是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旅游管理专业方向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规划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旅游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资料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旅游管理理论

2

40

1-1

讲授

考试

12-14学分,其中数学课程不少于2门

 

旅游规划理论与方法

2

40

1-1

讲授

考试

 

旅游学理论与方法

2

40

1-1

讲授

考试

 

专业外语(旅游管理)

2

40

2-1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旅游创业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旅游广告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旅游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旅游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

40

1-1

讲授

考试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运筹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选3学分

 

 

旅游地理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旅游市场营销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旅游文化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旅游电子商务

2

40

2-1

讲授

考查

12-14学分

 

 

旅游调查与统计

2

40

2-1

讲授

考查

 

 

旅游法研究

2

40

1-2

讲授

考查

 

 

旅游环境管理

2

40

2-1

讲授

考查

 

 

旅游景区与园林景观设计专题

2

40

1-2

讲授

考查

 

 

旅游开发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旅游营销策划

2

40

2-1

讲授

考查

 

 

旅游资源学

1

20

1-2

讲授

考查

 

 

生态旅游专题研究

2

40

1-1

讲授

考查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

2

40

2-1

讲授

考查

 

 

中外旅游产业政策研究

1

20

1-2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末前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专业外文文献精读

2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专业简介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工商管理下属的二级学科。技术经济及管理是以技术的生产、流通和应用为基本对象,将技术与经济管理结合的新兴学科。我国“科教兴国”和“两个根本转变战略”的实施,使科学技术在企业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将技术与经济管理融于一体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提出了大量的需求。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为适应现代化企业技术管理、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金融和咨询机构论证和管理、相关部门投资规划及资源利用管理等提供理论支持。作为工商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经济及管理与企业管理紧密联系。

二、培养目标

技术经济及管理是技术与经济管理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较高管理素质、合理的知识结构、较强的研究工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努力实践“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技术经济及管理方面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敢于创新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了解本学科及其研究方向范围内的学术成果及发展动态。

3、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和担任专门管理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写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并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以顺利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身体健康,能胜任学习和工作任务。

三、研究方向

1、生产安全与危机管理

该方向的研究主要通过企业财务风险、营销风险和组织管理风险等方面构造相应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来监测状态,并进行综合评价。其主要特色是煤矿企业生产动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重点探讨煤矿事故预警管理系统和预控对策机制的相关理论及应用问题,在危险辨识的基础上建立动态、全面监测和控制风险的方法体系,进而构建安全预警管理系统。

2、技术经济评价

技术经济评价是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项目管理、投资决策、成本控制、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更具有重要意义。

我校在技术经济评价方面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重点研究水利工程、电力工程经济效益理论与计算方法、项目评价理论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评价方法,先后承担了多项大型工程的经济评价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四、学习年限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

五、培养方式

采取导师负责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以导师指导为主,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有条件的方向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为我校的兼职硕士生导师或合作导师,但本专业必须配备相应的合作导师,校内导师负责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培养计划的制定。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研究生课程实行学分制,课程分学位课、非学位课两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实践环节部分。

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必修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其中公共必修课为全校通开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由学生结合学科研究方向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要求学位课总学分为17-19学分,其中基础理论课与专业基础课12-14学分。

非学位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全校通开课)、专业选修课,要求选修课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公共选修课3学分,专业选修课12-14学分 。

研究生学位课程成绩75分为及格、非学位课程成绩60分为及格。

实践环节包括开题报告、学术活动和专业外文文献精读,4学分。

1、学术活动。2年内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6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每次写出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由导师给出成绩。成绩全部合格者,计1学分。

2、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般在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介绍项目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预期成果和计划安排。开题报告应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要求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开题报告由导师及所在学科审核通过,完成此环节获得1学分。

3、专业外文文献精读。精读10篇由导师指定的近年来发表在国外优秀期刊上的反映本专业研究热点、研究动态或最新研究成果的优秀外文文献,写出文献阅读报告,并至少将其中5篇翻译成中文,连同阅读报告一起在中期考核阶段交导师审查考核并评定成绩,通过后计2学分。

七、应修满的学分总数

36-40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得低于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18学时为1学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在导师指导下,选题应来源于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科学研究与工程技术背景,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科学问题或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论文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实用价值,并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和新内容。

学位论文是按照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要求中提出的有关事项和格式撰写的论文。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3.评审与答辩。

(l)学位论文的评审应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应有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应由不少于5位专家组成;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中均有来自本行业的教学、科研和工程设计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九、其他学习项目安排

各研究方向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研究生参加导师的课题研究,出席有关的学术会议,出差调研、搜集资料等。研究生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上。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

编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开课

学期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        程

 公共必修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1

讲授

考试

 

 

第一外国语(含听力)

3

140

1-1、1-2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VB程序设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12-14学分,其中数学课程不少于2门

 

管理数学方法

2

40

1-1

讲授

考试

 

数理统计

2

40

1-1

讲授

考试

 

运筹学

2

40

1-1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高级微观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模糊数学

2

40

1-2

讲授

考试

 

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试

 

专业外语(技术经济及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试

非          学         位          课          程

公共选修课

 

 

自然辩证法

1

18

1-1

必选

考试

选3学分

 

 

工程项目管理

2

40

1-1

讲授

考查

 

 

灰色系统理论

2

40

1-1

讲授

考查

 

 

 

 

 

 

 

 

专业选修课

 

 

产业经济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12-14学分

 

 

创业管理专题讲座

1

20

2-1

讲授

考查

 

 

当代经济理论

2

40

1-2

讲授

考查

 

 

技术创新学

2

40

1-2

讲授

考查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与方法

2

40

1-1

讲授

考查

 

 

技术经济专题

1

20

2-1

讲授

考查

 

 

建设项目后评价专题

1

20

2-1

讲授

考查

 

 

经济增长与生产率理论

2

40

1-2

讲授

考查

 

 

决策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查

 

 

企业战略管理

2

40

1-2

讲授

考查

 

 

系统工程理论与方法

2

40

1-2

讲授

考查

 

预测与决策

2

40

1-2

讲授

考查

实践环节

 

开题报告

1

 

 

第三学期末前完成

 

学术活动

1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专业外文文献精读

2

 

 

第四学期末前完成

学分合计(36-40),其中:学位课(17-19)学分;非学位课(15-17)学分;实践环节(4)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