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现就做好 2020 年法学院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通知如下。
01
活动主题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
决战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
02
组织机构
成立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组组长:王华杰 张胜前
副组长:万 钧 周海岭 刘丽霞
成成员:冯 涛 李美琼 刘艳珍
李永健:李 彦 郭玉川 刘美洋
周蕊静:闫文菲 吴怡璇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学院团委。
办公地点:法学院团委办公室,综合实验楼(北)115房间。
03
实践形式
今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采取“互联网+社会实践”新模式,以“云组队”、“云调研”、“云访谈”等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即实践队员以线上形式招募队员组成社会实践队,深入家乡周边社区、乡村、企业事业单位等,就某一特定项目开展线下实践调研,线上集体讨论,形成实践成果。
04
实践流程
1.线上组队
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将按照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的方式进行规划、管理、竞赛。根据“按需设项、据项组团”的原则,在法学院团组织的指导和支持下,紧扣实践主题,参照实践内容,线上组建社会实践团队进行项目申报、组织项目实施、参与项目竞赛。
为保证社会实践效果,每个团队原则不得少于10人,不高于15人,须配备1名指导老师进行全程指导,每名老师至多可指导2个团队。要求每日视频指导时间不低于1小时,每支实践队须至少提前一天将会议时间、视频ID报学院分团委,分团委每天汇总本学院所有实践队信息并报备校团委,校团委将开展不定期抽查。鼓励学生打破院系、专业和年级的限制,学生团队在专业、性别和年级等方面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2.项目申报
线上组成的社会实践团队对选定的实践或调研方向进行项目论证,并于7月12日中午12:00前将《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和《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汇总表》以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队员安全责任书》发送至ncwufxyftw@126.com邮箱。
(1)项目实施。社会实践项目立项后,按照项目计划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时间一般为5至10天,原则上所有团队于7月底前完成线下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指导教师负责学生身体健康及实践内容,对实践进度进行有效监控,保留证明信、宣传单、活动照片、影像资料、每日视频会议截图等,以备竞赛时核查。
(2)项目评比。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团队共同完成一套项目结项材料,于9月1日前将材料报送团委办公室,电子版材料发团委邮箱。
I立项组队,报告结项。项目结项材料包括:
① 《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项申报书》;
②项目成果展示材料(可为调研报告、活动纪实等);
③在微博、微信或其他宣传媒体上建立的本项目宣传阵地佐证材料若干(截图等);
④ 项目实施照片(最少5张,最多20张,照片拍摄规范,图像清晰,突出活动主题);
⑤项目实施过程中拍摄编辑的视频短片(选交,以光盘形式提交)。
II专项组队,视频结项。以《镜头中的三下乡》为主题,项目结项材料包括:
① 《2020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项申报书》;
② 社会实践拍摄编辑视频(通过视频编辑、剪辑、解说配音等手段将社会实践中拍摄素材制作成10至15分钟的视频成果);
③在微博、微信或其他宣传媒体上建立的本项目宣传阵地佐证材料若干。
校团委将对各学院社会实践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对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个人、优秀团队和优秀单位进行表彰。根据社会实践开展实效,对各学院进行资助,档次分别为5000元、4000元、3000元、2000元、1500元,具体事项另行通知。
05
实践内容
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背景下,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突出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等重点,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属地化、常态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活动和相关指引将在“三下乡”活动官网和“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上公布。
1.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以学生专业技能为依托,在科学精准有效的防控措施保障下,鼓励学生参与社区防控排查、社会秩序维护、疫后心理疏导、医护子女辅导、便民利民服务、关爱留守儿童、参加生产劳动、典型事迹宣讲等实践活动,为战胜疫情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2.投身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今年突发疫情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在疫情低风险地区可以开展政策解读、实地调研、技能培训、医疗扶持、电商带货、就业服务、资源对接、信息服务、志智双扶等活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凝聚力量、贡献智慧。要注重讲好脱贫故事,展现变化历程,引导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强制度自信。
3.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动员鼓励在乡大学生投身乡村振兴,开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三农、青年工作、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促进公共服务,提升乡风文明,促进基层团的工作。
4.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招募志愿者深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地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活动。着眼倡导文明生活风尚,积极参与保护野生动物、宣传科学健康文明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引导基层群众革除陋习不吃野味,提高公众生态环保意识。
06
相关要求
1.严密疫情防控。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中、高风险地区不得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低风险地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在家学生以家乡为主开展社会实践,尽量减少活动半径,城市学生以居住地为准保持实践不跨区,乡村学生以居住地为准保持实践不跨乡镇,严禁组织大规模、大范围人员聚集活动。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根据地方疫情形势动态调整工作部署,如遇突发情况,应立即暂停相关地区的活动,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2.突出育人实效。要坚守实践育人初心,加强统筹,周密部署,深化育人实效。按照社会实践工作基地化、项目化导向,拓展服务内容,创新实践形式,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基层实际需要,有效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3. 守住纪律底线。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务必将疫情防控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按照“谁组队、谁负责、谁指导、谁管理”的原则,选派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实践,加强过程管理,落实“分团委书记+指导老师”双责任人制度。严格执行队员健康、行程安排日报告,确保学生安全第一位。严格执行实践地疫情防控要求,依法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为线下活动师生购买相关保险,并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变化、极端天气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4. 展现良好风貌。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要提高站位、高度重视,认真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进一步严实作风,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力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要深入实际,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观光旅游;要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不给基层增加负担。严格要求实践队员听从任务安排,服从团队管理,规范言行举止,保持文明礼仪,树立大学生良好形象。
5.擦亮实践品牌。各实践团队要积极向新闻媒体投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强舆情风险防范,不断提升“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要做好典型选树宣传,将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事迹作为鲜活案例,影响教育更广泛的青年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