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这个称呼是从临毕业开始在不断的填表过程中才习惯的,虽然在升大三的时候,法学系已经升格为法学院,但在校的四年里,我们都已习惯了“法学系”、“咱们系”的叫法,直到现在和老师同学联系时依然这么叫着。我想这就是最朴质的感情吧。
我是零七年入校的,已经是系里的第四届学生了,正好赶上法学系从大一到大四“满建制”,当时零四级学长都在老校区,在新校区的年级依然算是“残缺”,但记得当时大家心里着实兴奋了一把,就像瞬间摘掉了什么落后的帽子一样——一年以后,这种兴奋又一次重现,因为零八级开了8个班,我们的队伍空前壮大,一下子跳出了学校小院的范畴。那种一年一跨步的喜悦心情,至今想起来依然沸腾,因为自己切身地伴随着她一点一点地成长,亲眼目睹了全系师生一砖一瓦地将她建设。
想起来那时候确实挺苦的。首先是系里大部分同学是理科背景,进入法学系后,思想上有包袱,口头上有怨言,一开始很难进入状态。其实不仅仅是学习思维转换的问题,毕竟国内招收理科生的法学院不在少数,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对法学系建立之初各项工作赶不上的失落和不信任。其次就是软硬件的缺位。当时法学系在新校区没有办公楼,学校临时划给的两间学生活动室也非常简陋,图书馆里边涉及法学专业的资料少之又少,新校区当时还没有教职工楼,除了上课和答疑时间,基本见不到老师,师生之间的沟通受到很大限制。再有由于建系时间短,系里学科基础尚不深厚,在组织学生活动方面经验也相对不足,开展各项工作步履维艰,难度很大。
不过在那四年里,我们也尝到了很多的甜。系领导和老师们十分体恤同学们的不易,想法设法地创造条件,满足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需求。每学年开学之初,系里都认真务实地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上下年级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的联系,在学习和生活上给新生提供帮助。为了让大家能在暑假期间认真准备司法考试,系里专门开放了安装有空调的模拟法庭供大家使用,使得其他学院学生羡慕不已。系里还安排辅导员在学生宿舍楼里住宿值班,以便随时解决同学们的问题。学生组织晚会、运动会、各种比赛,遇到联系场地、租用设备等困难时,系领导和老师们不辞辛苦地跑前跑后帮助解决困难。同学们开展假期实践活动,老师们细致入微地辅导大家制定计划,安排日程。同学们考研、找工作时,全系老师齐上阵,为大家想办法,找路子,尽全力给予帮助······
总之,小院系有小院系的难处,但小院系也有小院系的好,正是靠着全系师生不怕困难、甘于付出、精诚团结的精神,法学系才在这十年中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取得令人骄傲的成绩。
毕业之后,偶尔听到系里有了自己干净宽敞的办公楼,邀请了学界专家作报告,开展了成规模的学生活动,学弟学妹中有人考到了更好的研究生院去深造,找到了更好的工作平台,心里既羡慕又欣慰,羡慕的是他们赶上了好时候,正值法学系蒸蒸日上时来到了这里学习,欣慰的是为我们法学系增砖添瓦的力量越来越强盛,法学系的未来越来越远大。
追忆过去,青春不再,我将永远铭记华水法学院的老师们在我人生最重要的四年里给予我的教育和关怀,永远怀念和我亲爱的同学们在一起度过的欢乐和悲伤。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骄傲地说,我是一个法学人,是一个华水法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