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本馆动态 >> 正文
传承水利精神,赓续先贤文脉——我校图书馆(档案馆)赴汪胡桢故居开展史料征集工作


捐赠仪式现场

汪胡桢故居合影留念

为深入挖掘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先驱汪胡桢先生的学术遗产,完善我校水利名人档案建设,2025年3月26日,我校图书馆馆长黄健平一行赴浙江省嘉兴市汪胡桢故居,向汪胡桢后人黄国华先生开展史料征集工作。此次工作取得重要成果,与汪胡桢后人签署档案捐赠协议,获赠一批珍贵日记、手稿等历史资料。

在黄国华的陪同下,黄健平一行首先参观了汪胡桢故居陈列馆。馆内历史照片、手稿文献、工程模型等珍贵展品,生动展现了汪胡桢先生主持设计建成我国第一座钢筋混凝土连拱坝——佛子岭水库等重大工程的卓越贡献,在文献展厅里我们看到汪胡桢先生一生为水利事业,大量译、著、编文章及史料,令人十分震撼。

作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原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的重要奠基人,汪胡桢先生的个人档案是研究中国近现代水利教育史的核心素材。此次征集工作收获颇丰,共获得1960年、1965年的日记和《水工隧洞书的原始修改资料》等手稿笔记共11件珍贵原始文献。这些资料将极大丰富我校图书馆“汪胡桢特藏室”的馆藏资源,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黄健平表示,图书馆(档案馆)将对所有捐赠资料进行专业的数字化处理,在保护原始文献的同时,向校内外学术机构开放研究权限,充分发挥这些珍贵史料的研究价值。未来,图书馆(档案馆)还计划以此为基础,开展系列学术研究和文化推广活动,进一步弘扬汪胡桢先生的学术精神和水利报国情怀。

黄国华表示,将这些珍贵资料捐赠给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既是对先辈最好的纪念,也能让这些史料发挥更大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