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我国档案安全工作,特别是汶川地震中档案部门积累的抗震救灾宝贵经验,不断提高档案安全意识,研究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全面提升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会议的主要任务。继“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之后,“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体现了档案安全在档案工作中地位的上升。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到会致辞,表达了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会议由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和平主持。 会议选择在四川召开,时间定为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我国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充分体现了国家档案局的深远用意——既是为了更好地做好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也是表达全体档案工作者对四川汶川及青海玉树地震遇难者的深切缅怀和对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参与者的崇敬之情。会议的第一项议程就是全体与会人员为汶川及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默哀。 杨冬权指出,建立档案安全体系是落实中央领导同志档案安全保护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的需要;是防止国内外敌对势力窃取我国核心档案信息的需要;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人为灾害对档案造成损失的需要;是解决公共档案信息服务与档案信息安全之间矛盾的需要;是应对新技术条件下数字档案信息安全挑战的需要;是消除档案部门各种安全隐患的需要。“今天,同‘两个体系’建设相呼应,我们还应该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我们应该从档案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及时提出这个任务,并动员全国各级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上下一心,共同努力,积极完成这一任务。” 2009年中央党校全国省级档案局馆长培训班上,杨冬权曾特别强调了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近年来,我国的档案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汶川地震档案部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胜利,共抢救被埋档案和转移档案近110万卷,41个灾区档案馆建设项目被列入国务院批准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档案安全专项督查工作全面展开;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积极推进,截至2008年底,已完成抢救修复档案830万卷;电子文件和重要档案备份工作稳步实施,至今年3月,全国47家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异地备份结对工作全面完成;档案安全科研工作成果显著,自2000年以来,国家档案局组织了涉及档案保护和安全建设的科研课题超过100项。 杨冬权指出:必须始终坚持把档案安全视作档案工作的生命线,把档案安全工作放在档案工作的首位;必须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一手抓安全防范,一手抓受损档案抢救和保护;必须始终坚持把档案信息安全与档案实体安全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确保数字档案和电子文件内容真实、长久可读和有效利用;必须始终坚持把安全督查与制度建设相结合,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必须始终坚持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导作用,不断为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 会议期间,国家档案局还布置了《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的宣传贯彻工作,组织了部分专家、学者和相关业务工作人员实地参观考察因灾受损北川档案抢救修复工作的初步成果,并就档案安全体系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以推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的迅速建立和不断完善。四川省档案局、青海省档案局、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辽宁省档案局先后在会上发言。 来自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各司、部、室及事业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总参办公厅保密档案局的相关负责人及部分高校、企业的专家学者总计近150人参加了会议。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0年5月17日 总第2003期 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