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平教授莅临学院讲学

发表时间:2023年11月27日

 

供稿:王灵芝、陈亚辉        审核:胡倩


2023年11月25日至2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西平应邀莅临学院讲学。

11月25日下午,“‘国际汉学与中国学研究’河南学者学术工作坊”在外国语学院8209会议室举行,张西平教授作为特邀专家出席并做了主题发言。座谈会由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刘丽丽主持,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工业大学、中原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安阳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等兄弟高校从事汉学研究的学者和学院部分老师参加了工作坊。

座谈会上,刘丽丽书记对张西平教授莅临学院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基本情况,并提出河南学者凝聚团队力量共同推动汉学发展的基本思路。张西平教授介绍了目前我国汉学研究现状。他提出,世界汉学和中国学的研究要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要,站在中国立场上与西方汉学家和学者展开平等对话,为传播中国声音、树立中国良好形象而努力。希望汉学研究学者不仅要学好外语,而且还需加强对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学术涵养。与会学者分别向张教授提出了自己在学术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张西平教授为大家逐一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回答。

11月26日上午,张西平教授题为“世界汉学研究的对象、方法与原则”的讲座在学院8221报告厅举行。张教授分别从世界研究汉学的对象、世界汉学的性质、世界汉学研究的两翼、世界汉学研究的方法和世界汉学研究者的知识结构等五个方面展开全面阐述。

张教授指出,海外汉学是中国学术在域外的延伸和发展,它标志着中国的学术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学术。尽管汉学家们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语言和国别千差万别,但万变不离其宗,中国历史文化是他们研究的对象。在我们对他们的学术研究进行评价时,对学者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必须对中国的知识与文化和汉学家所在国的知识与文化这两个方面都要有较好的理解。这对在单一学科下展开学术研究完全不同,知识领域大大扩展,学科界限模糊,内外互通,因此我认为做好海外汉学在知识养成上必须内外双修,必须将一般性域外汉学知识的介绍,转变为专业学科的学者,为中国学术的重建和世界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互动环节,张西平教授解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问题。他指出,中国正处于伟大的变革时代,中国需要在世界上发出更多自身声音,表达自身立场。青年学生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需要努力学习、多多读书,尤其是多读中国典籍,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多参加学术活动,在发现问题和探寻答案中不断成长,与时代一起进步。


张西平现为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导、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学院首席专家,《国际汉学》主编。原北京外国语大学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前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长、荣誉院长,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主任,亚非学院院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原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