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剧《玛纳斯》剧照。克州歌舞团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7月在新疆考察时观看了《玛纳斯》说唱展示,强调要做好保护、传承、整理工作,使之发扬光大。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共同守护好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克州歌舞团编导、演员图尔荪阿依·萨拉马提说。
3月28日,在繁华的北京西单商业区,蒙藏学校旧址暨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举行开放仪式。“蒙藏学校是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前身,此次参观是学校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内容。师生们回溯学校光荣历程,赓续红色血脉,进一步增强了自豪感、使命感。”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党委常务副书记佟丽娟说。
▲
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生参观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馆。赵游梅摄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持把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方面,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指导和推动各地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学习教育与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有机融合。宁夏组织开展“传承党的百年光辉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从百年党史中寻找民族团结的“基因密码”,成立各级各类宣讲团43个,宣讲骨干近1000人,开展宣讲近1000场次;甘肃省兰州市举办“学习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讲活动,组织专家学者深入乡镇社区、机关单位、学校以及各类公共场所开展宣讲,营造人人维护团结、参与创建的良好氛围。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精神力量。新疆健全完善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发挥好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全方位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牧民夜校、村史馆、乡村大舞台等活动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组建“马背宣讲团”“银龄宣讲团”“石榴籽宣讲队”等开展“点单式”“点对点”宣讲;陕西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连续8年以“激扬青春,筑梦延安”为主题,组织各民族大学生赴延安参加教育实践活动。
——广泛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周、日),组织形式多样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广西把“三月三”活动与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宣传结合起来,实现活动、宣传、行动相互促进;西藏紧密结合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等重大节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工作的内容、形式和载体。
——创作和传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理念的文化产品,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在改革开放40年之际,国家民委、中央网信办联合制作的《40年:来自56个民族的家国故事》系列微视频在主要网络平台投放,以56个“小家”的幸福故事折射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辉煌历程,展示了和谐自信的中华民族形象;国铁集团铁路文工团利用1000多个车站、3000多对动车组列车视频终端,播放民族团结进步公益宣传片、模范个人先进事迹等,营造民族团结的社会环境和宣传氛围。
——常态化举办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的群众性文体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民族团结。云南香格里拉市在游客众多的独克宗古城开展传统舞蹈循环展演,各族群众同跳一支舞,共同建设文化交流大舞台、民族团结好平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连续23年举办昭君文化节,唱响民族团结的赞歌;海南海口市连续19年举办冼夫人文化节,打造了集纪念瞻仰、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特色文化品牌。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近十年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常态化机制不断健全,覆盖面不断扩大,感召力不断提升。载体方式多元、网上网下联动,各民族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中,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
2023年3月21日,浙江安吉县黄杜村,新茶吐绿。作为绿茶中的稀有品种,安吉白茶2022年品牌价值达到48.45亿元,是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与此同时,远隔千里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四川青川县、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普安县,也迎来了白茶丰产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