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质之春”
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她是青春的记录,历史的见证。2021年5月22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第三十届地质之春文艺晚会”在红色与青春交相辉映中、鲜花与笑颜相互映衬下成功举办。人山人海的操场上只见国旗飘飘、红心闪耀,这就是依然活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地质之春”师生大联欢。她跟随党的步伐、踏着时代的节拍,已成功举办三十届;她循着学校发展脉络,将华水故事娓娓道来;她让灯塔与航船共舞、春风与桃李齐聚、守望与成长满怀,凝聚了师生勠力同心、励志奋进的精神和力量,充分展现了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炫彩斑斓的青春力量和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
一、品牌简介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地质之春”文艺晚会为平台,以“真诚、理解、欣赏、宽容”为原则,以构建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和谐相融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切入点,践行“三全育人”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特色做法
(一)坚持“管理+育人”,强化思想引领
每届晚会都成立由学院领导班子、团委书记、辅导员及各团支部书记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认真筹备、精心组织,依托“地质之春”文艺晚会平台,将党的教育理念、前沿思想、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教育文化引入校园,从晚会主题、表演形式到节目遴选及指导,职责分工明确,形成工作合力,用党的指导思想和先进文化引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拧紧思想建设“总开关”,把牢人才培养“方向盘”,坚持不懈铸魂育人。
(二)坚持“实践+育人”,促进全面发展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会始终以贴近学生为导向,挖掘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挖掘学生乐于接受的节目形式和节目创意,围绕学生开展工作,动员学生积极投身到晚会的筹备过程中,锻炼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深入研究学生思想动态、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精神文化需求,找到穴位、把准脉搏,解决现实问题和解放思想,增强晚会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培养一批又一批专业知识强,文化素养高的复合型人才。
(三)坚持“创新+育人”,激发朝气活力
深挖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内容,结合时代特点、学生特点、科技手段,不断创新节目类型和节目内容,将创新贯穿到节目创作全过程,积极融入时代朝气。在不断追求高质量文艺作品中激发学生活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开拓革新中传承红色基因,充分体现为党办大学的鲜明特色,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中展现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四)坚持“文化+育人”,提高审美情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坚定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和突出优势。学院党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将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通过戏曲、武术、语言、舞蹈等节目,为提高学生审美素养创造有效载体,使其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沉浸式学习中习得传统文化,更好地接触艺术、亲近艺术、提升艺术素养,陶冶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
(五)坚持“协同+育人”,保持团结奋进
晚会始终将师生同台作为重点特色内容,学院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大联欢中,师生同台竞技、各显身手,将教育过程从课堂转到舞台,将说教转为沟通,在言传身教中不断传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和“忠诚、坚毅、务实、奉献”的优良传统,凝聚师生团结奋进的力量,推进师生共同进步、学院和谐发展。
三、建设成效和影响力
(一)持之以恒,落实了“三全育人”使命
1983年,第一届“地质之春”文艺晚会在地质系全体师生的精心筹备下成功举办,这声“春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截至目前,晚会已成功举办三十届,充分折射出时代的变迁、教育的发展和专业的革新。三十届的坚守,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突破一个又一个的瓶颈,始终以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弘扬时代主旋律,使其成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晚会始终坚持以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为主题,将思想引领、校园文化、社会热点等融入晚会相声、小品、武术等丰富多彩的节目中,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爱院教育,克服天气、地点、舞台的限制,打破节目的传统、形式的固化和演员的瓶颈,成功成为师生翘首以盼的文化大餐。
(二)师生同台,构建了和谐师生关系
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为目的是“地质之春”文艺晚会的最大特色。每一届晚会都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作为指导者,需要根据学生的爱好、能力、特长和特点因材施教。同时作为参演者,也需要与学生一起探讨演出技巧、节目效果等。离开了教室为着同一台晚会,师生群策群力;离开了讲台为着同一个节目,师生取长补短;离开了说教为着同一个目标,师生同心协力。台上,是亲密无间的好搭档;台下,是亦师亦友的引路人。晚会架起了师生沟通的桥梁,以平等的角色、真诚的沟通、欣赏的眼光、宽容的态度共聚一堂,谋晚会、绘专业、话过去、讲未来。在欢声笑语中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三)百年树人,成就了一代代“地质人”
“地质之春”文艺晚会开展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作用与意义却是无限的,她不仅是大学生青春生涯的重要闪光点、是爱院、爱校教育的关键内容,更是联结校友情的重要纽带,指引着一代代毕业生们重温青葱岁月,凝结奋进力量。正如参与过两届“地质之春”晚会的1990级校友金永涛所说,“地质之春”不仅是他实现演员梦和主持人梦的地方,更是他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通过“地质之春”平台,有更多的同学认识、了解并结交了他,毕业近30年了,依然有人记得他在舞台上呐喊“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场景。而他自己不仅在音乐、乐器和其他艺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更带着主持晚会时的自信与力量,无论多么重要的场合、面对台下多少人,都能做到不怯场,应对自如。这一声声“地质之春”,将成为他一生的不老回忆。
四、品牌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地质之春”文艺晚会已经成为校园文化基石、文化创新土壤、校友交流平台、大学生风采展示的舞台。师生同台竞演,各展身手,为创造和谐校园、和谐师生、和谐华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传承着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晚会始终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要点,在言传身教中厚植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校爱院教育,努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30届的“地质之春”,无数师生投身其中、享受其中、乐在其中,一代代青年人从五湖四海来到学院,一代代的地质人从学院走向大江南北。薪火相传、源远流长,不变的是对地质工程事业的坚持,不变的是扎根祖国大地,永怀立德树人初心,为国家图富强、为民族谋复兴、为社会育人才,在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放声高歌中推动祖国的伟大事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