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讲四联动”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体系
“是人民还是英雄创造历史?”“机遇和实力哪个更重要?”“爱与被爱哪个更幸福?”同学们唇枪舌剑、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激烈交锋,犀利的语言、敏捷的思维和巧妙的陈词博得了师生们阵阵掌声······
这是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开展课程辩论赛的场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党委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总结2005年“三讲法”教学改革、2012年“三模块”教学创新经验。2015年校党委书记王清义提出“三个第一”工作理念,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打造成第一课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打造成第一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第一学院”,大力加强思政课改革与建设,探索形成了“三讲四联动”思政课教育教学特色体系。
一、打好“组合拳”,以“三讲法”创新形成思政大课堂
课上教师精讲,使思政课“动”起来。在2005年思政课“三讲法”基础上,2012年形成“3模块”教学法,老师精讲45分钟、小组研讨25分钟、学生发言及老师点评20分钟讲精学透重点难点。2015年以来深化改革,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贯穿主题演讲(尚德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开展历史情景剧表演(鉴史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以辩论(明理杯)活跃课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把微视频制作(筑梦杯)引入教学。通过课下课上选拔并以校级大赛展示成果,最终成为学校品牌赛事受到学生欢迎。
课下专家活讲,使思政课“火”起来。选取理论难点、时政热点开展专题教学,2017年以来特聘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韩庆祥教授开展专题教学。邀请马工程首席专家刘建军等来校作专题辅导,邀请大批长江学者、理论名家开设专题讲座。结合学生关注焦点、热点话题延伸课堂教学,组织微讲座、小论坛等,邀请华水好人、文化学者进行对谈交流,已经举办305期。
红色文化常讲,使思政课“活”起来。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展红色教育。运用焦裕禄精神等河南红色文化资源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讲好红色故事。坚持课堂教学、学术讲座、文化讲堂等多方联动,运用现场观摩、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讲好红色文化。通过邀请焦裕禄女儿焦守云、义务守护焦桐50年的魏善民、与焦裕禄有着亲身交往的肖亮臣等来校宣讲,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共建焦桐苑等形式,弘扬焦裕禄精神。每学期选拔40—60名学生组成考察团,走进大别山、深入红旗渠等开展红色教育,组成学生报告团进行课堂宣讲。
二、突出“整体性”,以“四联动”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联动,落实教书育人。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把思政教育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建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实施“双百计划”,建设“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成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1门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开展优秀典型课程思政案例评选,设立课程思政教改专项,鼓励联合思政课教师开展教改研究。建立交流联谊制度,引导其他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结对教学,同频共振。支持其他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合作开展研究,一批项目被国家立项。
校内各职能部门整体联动,实现三全育人。2015年学校党委以“三个第一”的工作理念引领思政课改革。学校党委定期研究,加强顶层设计,成立领导小组协调推进,汇聚力量实施改革,构建合力育人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教务、宣传、团学等部门深度联动,在课堂比赛、专题化教学、社会实践等方面深入融合,各部门协同联动,形成育人合力。
学校与社会联动,实现协同育人。2015年以来,与大别山干部学院等20余家单位合作共建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合作育人。与河南省社科院等研究机构开展战略合作,协同育人。与兰考县等地方政府签署框架协议,共享文化资源,共建育人平台。与河南农业大学等五所高校建立联盟,探索合作育人模式。与上级宣传部门等联合开展“我为正能量代言”等活动,举旗帜育新人。
传统教育与信息技术联动,实现融合育人。主动“联网”,把思政课建成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网上思政课程资源库和课程思政案例库,线上线下联动育人。积极“融网”,依托“华水融媒”中心,构建“两微一网十三端”全媒体传播矩阵,开发河南高校首个融媒系统,通过融媒云、标准化线上生产等模块建设思政教育素材库,优化供给。善于“红网”,由学生微博群起邀请主讲、网络协商确定话题创设“微言大义”讲堂,请到胡锡进等“红色大V”作报告,“大V”“小V”连成一线,形成网上思政“虹吸效应”。
三、善用“大思政”,“三讲四联动”产生良好示范作用
十年磨一剑。学校打造了系列思政品牌,创新了“三讲四联动”教育教学体系。目前“尚德·鉴史·明理·筑梦”课堂实践活动已举办9届,每年960多场比赛有近万名学生参加。2016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莅校调研,给予“三讲四联动”教学改革高度评价。改革成果得到时任省委宣传部长赵素萍充分肯定。校党委书记王清义主持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河南省201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改革经验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经验模式被20多所高校学习借鉴,产生了良好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