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党的建设高质量,引领推动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华水特色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抓理论武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师生头脑,提升思想引领力
一是学校党委班子成员以上率下,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坚持“三个带头”: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带头主持课题研究、带头进行理论宣讲,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形成了党委中心组“四个一”学习模式,即“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达成一项共识,推动一项工作”。2015年以来,校党委书记王清义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发表文章20多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持续进行思想引领。二是加强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发挥高水平科研团队和特聘教授韩庆祥等智库专家优势深入开展理论研究。三是在焦裕禄干部学院、红旗渠干部学院、大别山干部学院等地建立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邀请理论专家、道德模范、英烈家属、杰出校友来校作报告,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提升铸魂育人实效。
二、抓顶层设计,把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升政治执行力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实现全局抓总。在党委领导下,成立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等多个领导协调组织,通过建立若干专项工作的合力机制,形成党建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工作机构,做到整体强化。根据党组织全面覆盖和便于党组织活动要求设立各级党组织和党委工作职能部门,设有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教师工作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保卫部等党委职能部门以及校工会、团委等群团组织,成立社会科学处、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强化对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三是提出“六个坚持”、“四个纳入”。“六个坚持”:坚持立德树人,致力全面发展;坚持服务奉献,谋求共赢发展;坚持情系水利,突出特色发展;坚持聚焦质量,推进内涵发展;坚持凝心聚力,促进和谐发展;坚持从严治党,保障健康发展。“四个纳入”,即把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学科和专业建设、评优评先、班子和个人考核。
三、抓队伍建设,构建协同配合党建工作格局,提升工作胜任力
重点加强“六支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对照“对党忠诚,个人干净,敢于担当”的标准选拔党务干部,通过集中培训、轮岗交流等途径培养党务干部,为学院配备专职组织员,为管理服务部门明确1名兼职党务秘书,落实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和经济待遇。二是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严格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既“姓马、学马、懂马”,又“信马、研马、用马”,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构成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三是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辅导员队伍考核评价体系,辅导员可享受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职务待遇,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四是加强班导师,社团导师队伍建设。为每一个班级社团遴选班导师和社团导师。班导师、社团导师的履职经历,作为年度考核、教学质量优秀奖评选重要条件。五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人员选聘、考核评价等制度,每年选拔骨干老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会议,邀请专家来校进行专题报告。六是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形成了大学生MMDX学习研究会组织学习,校级“孟瑞鹏班”、院级“华小青班”示范学习,学校、学院、班级联动学习的“一组织、二示范、三联动”运行机制,打造 “新生加油站”、华水“MMDX”研究会等育人品牌。
四、抓组织建设,构建“四位一体”党建工作体系,提升基层组织力
一是发挥校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凡属重大问题必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程序,由党委集体研究决定,突出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明确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健全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负责、协调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二是增强二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修订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议事规则,选优配强二级党组织书记,以书记抓党建述职为主抓手,构建三级党组织考核管理体系,发挥二级党组织思想引领、团结动员师生、推动改革发展作用。三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支部建设“两化一创”强基引领计划为抓手,按照“三标准三规范”(支部设置标准化、工作保障标准化、活动阵地标准化,制度机制规范化、组织生活规范化、党员管理规范化)要求,通过达标、提质、创优三大行动,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开展为入党学生家庭送入党喜报、“佩戴党徽亮身份、做好示范当先锋”等活动增强党员意识。6个党支部获批“首批全省高校省级样板党支部”,1个党支部获批教育部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五、抓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效应,提升协同育人力
学校党委提出“三个第一”理念,即努力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打造成第一课堂、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打造成第一学科、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学院打造成第一学院。《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三讲四联动”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2020年全省教学成果特等奖。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制定课程思政建设意见、课程思政工作实施方案,使每门课程、每名授课教师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学校获批“河南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1门课程荣获2021 年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7门课程被评为“河南省课程思政样板课程”,22门课程评为首批校级思政示范课程。
六、抓融媒体建设,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起来,提升舆论引导力
一是敢于“触网”,到学生喜欢去的“舆论地带“去。以设在学校的河南省唯一一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为平台,建设“华水融媒”校级融媒体中心,搭建了“学生在哪,主流声音就传到哪”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二是勤于“联网”,将正能量集聚起来扩展开来。强化平等意识,秉承以育人为本、以服务为先、以引导为重的理念,以关心关注关爱学生为出发点,以解决师生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倡导网络群众路线,形成师生参与“一盘棋”,实现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和谐统一。三是勇于“红网”,把占领阵地与开展斗争作为责任义务。根据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顺势利导,由校学工部、校团委和学生一起,通过网络群起邀请“红色大V”来校作报告,打造华水“微言大义达人讲堂”品牌,无需特别组织,场场爆满,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从“要我听”到“我要听”的重要转变。四是善于“抓网”,牢牢掌握网事网务主动权。抓顶层设计,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矩阵。抓工作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抓方法创新,正确处理好“疏”与“堵”,“键对键”与“面对面”、“管住”与“管好”、“正确”与“有效”的辩证关系,两手抓,两手都要好。抓保障建设,提供经费保障、技术开发和人才支持。
七、抓精神文明建设,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正能量,提升精神凝聚力
一是健全领导体制、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为主任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全面统筹、部署、协调、研究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方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二是围绕创建工作目标,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夯实文明创建的总根基;开展理想信念和核心价值观教育,铸牢文明创建的“压舱石”;开展思想道德建设和志愿服务,凝聚文明创建正能量;开展诚信守法和文明风尚行动,引领文明创建的“风向标”;开展优质服务和履行社会责任,敲响文明创建的“定音鼓”;开展文体活动,汇聚文明创建的向心力。
八、抓典型树榜样,用身边的典型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提升榜样感召力
持续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最美大学生、孟瑞鹏式学生干部等评选,开展教学技能竞赛、青年教师课堂讲课大赛等评选,选树一批看得见、立得住、学得来的先进典型,用身边榜样教育感染身边人。以学习宣传“华水好人”群体为基础,以发挥校外华水模范群体示范引领作用为抓手,以校外模范群体带动校内党员榜样群体培育为方法,以建设党员榜样群体为目标,用华水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滋养好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传承好人精神、精神文明建设选树生发好人榜样、主旋律正能量弘扬营造好人氛围,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教育引导。
九、抓政治生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提升拼搏奋进力
一是树立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好干部标准,把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选好用好,树立了良好选人用人导向,形成了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让学校正能量充沛。二是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深化职称评定和津贴分配制度改革,对政治立场、师德师风等有“硬伤”的一票否决,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为优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坚强人事保障。三是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注重培养和引进,加大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发挥教师在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中的主导作用;重视第一课堂的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形成师生多渠道全方位交往格局;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营造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舆论氛围和人文环境。
十、抓党建促发展,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服务力
一是形成了一批高水平科研平台。学校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河南河长学院、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等设在学校。与全国七大流域机构和全国水利领军企业在学校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全国水利水电创新联盟,开展行业、企业难点技术研发和课题研究。锚定“双一流”目标任务,主动融入黄河实验室和省科学院重建重振建设。二是打造了一批一流专业和一流课程。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45个,占学校招生专业总数69%。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84门,省级以上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三是依托学校办学特色与优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联合水利部等9家单位共同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与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共建“水利文献翻译研究中心”;与省委外办共建“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与黄委会、科技厅对接,共建河南黄河实验室;承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生态环境厅等主办的“全国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暨全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建设生态强省高级研修班”。按照“互联网+一红二绿三产业”思路,定点帮扶鹿邑夏庄。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弘扬焦裕禄精神,助力兰考12个重大项目,打造校地合作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四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更好”殷殷嘱托,在信阳罗山建设江淮校区,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加快振兴。五是国际化办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华禹学院”首批招收马来西亚籍学生100人,入选APEC能源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单位、亚洲水理事会会员单位、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完成《中华源·河南故事》中外文系列丛书《大运河》分卷撰写和翻译工作,获“翻译河南”工程优秀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