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陷入一团混沌的日常体验时,常常会对自己的社会位置产生虚假的意识,这种虚假意识在辅导员的内心世界里,大多呈现为对自我价值的怀疑。米尔斯说,有这样一种心智品质,能够有助于我们运用信息、发展理性,清晰的概括出周边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们自己又会遭遇到什么,这种心智品质,就是社会学想象力。
清晰的自我认知是点燃辅导员想象力的基本起点
我们经常说“只要方向是对的,就不怕路远”。辅导员对自身定位的科学认知是增强职业认同感、促发职业成就感、提升职业能力的原点。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的性格类型、动力特点、爱好特长、优势劣势,扎实储备辅导员职业相应的宽口径知识,逐渐明确自己的成长方向,最终努力让自己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型辅导员,实现辅导员深度内涵发展和广度外延发展的知情意行统一。
持久的好奇之心是点燃辅导员想象力的强劲动力
刘允怡院士曾说“我现在最困惑的不是科学问题,而是在和学生接触过程中发现,现在的孩子对科学的积极和冲动少了一些,想象力少了一些”。做学术要永远保持好奇之心,辅导员的工作又何尝不是!工作时间越长,我们的好奇心似乎就变得越少。太多的约定俗成、太多的理所应当,让我们面对学生、面对工作、面对学习的时候,很容易陷入一种疲惫、麻木的状态之中。这样的我们,面对无所不知、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面对互联网时代里的原住民,难道不会感到恐慌么?哪怕是每天都要做的常规工作、每学期都要开展的常规活动、每学年都要上的固定课程,是不是也值得我们问自己一句:在不变之中变化的究竟是什么?好奇心会成为我们不断完善自我、创新工作的强劲动力,然后用我们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感染学生,这种示范和牵引作用,是润物无声而滴水穿石的。
完整的工作档案是点燃辅导员想象力的强劲动力的有效工具
米尔斯认为“选择做一名学者,既是选择了职业,同时也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你必须在学术工作中融入自己的个人生活体验,持续不断的审视它,解释它,从而建立一个自己的学术档案”。对于辅导员而言,也需要建立自己的工作档案。珍惜每一次和学生谈话的经历、珍惜自己办的每个活动、珍惜自己一点一滴的思考,梳理归入工作档案中,把自己在细枝末节的事务中留下的痕迹,经过系统整合上升为工作经验、研究成果或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所以这个档案要体现学习——思考——实践的过程,以学习促进思考,以思考指导实践,以实践检验学习,真正做到习总书记强调的“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在这种良性循环中,我们才会深刻切实的知道“如何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我们才能自信清晰的解释“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才会底气十足的说出“辅导员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
愿澎湃的想象力能够帮助我们重新定位自己的观察、梳理自己的关切、坚定自己的选择!
【文字编辑:孙姝丽 责任编辑:张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