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四个方面的基本问题。一是关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建设的问题。二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问题。三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础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问题。四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拓展问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性;科学性;社会服务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指导地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工作和实践工作应当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处理意识形态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关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积极拓展服务社会的新渠道。
1、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相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以更好地完成高校作为立校之本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高度,形成了以“大宣传”“大思政”为核心的工作思路。在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文艺工作座谈会、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党校工作会议、新闻舆论工作会议、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全国教育大会、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以及其他一系列有关意识形态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系列讲话。这些讲话突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形成了“大宣传”“大思政”的思路格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新闻宣传工作以及其他引导民众思想的工作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这些工作都应当自觉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创新,服务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大思政”的工作思路,中央专门召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近平同志的“大思政”思路反映特别明显。比如,以专门队伍来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干部、辅导员、班主任是专门力量,明确强调必须立德树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其他的老师,包括各门业务课任课老师、各级干部的工作也都应围绕立德树人,这就是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实课程育人是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核心环节,课程育人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些思想的指导性很强,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指导性。再比如,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简称31号文件),在“全程、全方位”基础上,加了一个“全员”,构成“三全育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原则。“三全育人”“大思政”的思路在该文件中体现得非常鲜明,更是成为直接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用这一思想来指导,还必须坚持以完整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工作的深化、拓展、升华。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研究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贯彻“大思政”的思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要学习、消化、领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指导各项工作,特别是有关意识形态的宣传思想工作、高校思想工作,这是非常具有时代价值和深远意义的。
我们应当坚持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注重把个人或他人学习、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加以研究和总结。这样,不仅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提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而且也是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指导新实践是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有的学者说是首要政治任务,从研究的角度说,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首要政治任务。
2、正确处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之关系
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工作与实践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基本问题,这两者之间必须高度结合,实现高度统一。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但是也不能仅仅考虑意识形态性。如果仅考虑意识形态性,搞空洞说教,或者仅立足于、局限于课堂教学,或者搞硬性灌输,那么,显然效果不好,而且也没有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教育原则。习近平总书记谈到“全程、全方位”以外,还提到,要运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从内容到方法都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也要让大家喜闻乐见。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科学性就是要把这一教育提高到增强有效性的高度,即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只有达到真善美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科学性首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真理性,没有真理性,显然不能说服人,理论不彻底也不能说服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引导大学生如何做人,又要增强他们做事的能力,积极帮助他们成长、成才,正面鼓劲为主,这就是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讲究恰当的时间、地点、场合、方法、载体、技巧,要让学生喜闻乐见,达到大学生喜闻乐见的程度,也就体现了美的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要求体现创新性。实践在发展,环境在变化,创新便是搞好工作的“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认为,“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提倡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鼓励大胆探索,开展平等、健康、活泼和充分说理的学术争鸣,活跃学术空气。”[3]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体系,创新是灵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不仅表现在学科体系创新、学术观点创新、话语体系创新,而且表现在内容创新、方式创新、手段创新、载体创新、基层创新等,其中,基层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到基层,还要“抓小、抓细、抓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应用学科,更要求“抓小、抓细、抓实”,不能搞形式主义,否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就难以体现。
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学术性、科学性是实现意识形态性的依托、基础。意识形态性必须依托科学性,没有科学性,不但发挥不了意识形态性的导向作用,而且会适得其反,损害意识形态性的形象,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的目的;另一方面,意识形态性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性,科学性作为条件和依托,又能落实、保障意识形态性的实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持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当高度重视基础理论。要做好基础理论研究,必须高度升华实践经验;基础理论研究做得越好,其实践指导价值就越大,指导现实的力量就越强。我们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写作,就坚持和体现了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高度融合的原则。编教材或者写著作,首先是学科理论体系构建,理论的总结概括,从根本上看,都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凝炼,并对实践经验做理论升华来实现的。基础理论越是总结得科学,抽象得科学,它对实践的指导越有价值。因此,在现在的学科建设中,在教材编写、专著写作中,把基础理论研究得越好,它的应用价值就越大,指导性就越强。如果理论很科学,它首先就是原理性的,具有很强指导性。不能把理论、原理视为一种说教,理论、原理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基础。那种不联系实际、照本宣科、打官腔,就是一种空洞的说教。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有学者主张要发展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或者叫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比如,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学,这是很有价值的观点。但是,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学总体上说是一门应用科学,相对而言它还是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分。不能以发展应用思想政治教育学来否定基础理论的研究,而应当坚持把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理论研究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学科体系的创新发展和完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可以用三个图表表示出来。
表一,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主干学科),这些主干学科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学方法论、思想政治教育史与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史可以研究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史、中国近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把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同国外的相关学科加以比较,借鉴、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避免其中的失败教训。例如,西南大学白显良教授,在武汉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时,借鉴国外的隐性教育的概念,着力研究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体系,这也是借鉴国外教育思想的例子。表二,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分支学科),这些分支学科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思想政治教育伦理学等。表三是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其分支学科可以分群体进行研究,如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私营企业的职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研究对象不同,应用思想政治教育所呈现的特点都是不一样的。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研究对象是高校大学生,这一群体具有独特性,它的应用和规律要考虑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在探究其有机统一路径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它的特殊性中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否则其有效性难以获得提升。
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除了分群体研究以外,还有另外一个角度的分支学科,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领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研究、还有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这些都可以看作应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分支。华中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测评体系研究》,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估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测评不能仅仅停留在考试上——过去是闭卷考试,后来是开卷考试。这个测评要考虑多种测评形式,思考如何提高测评的多样性、科学性、有效性、导向性,这是应用研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他方面,例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规律的研究,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有些学者把这三个规律分别作为课题来立项,有的深入研究课程育人等,推动这一方面的研究的发展创新,很有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把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与先进经验推广研究结合起来。对于一些比较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成果或者实践经验的总结,如何推广,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有些学者从事先进理论或先进经验的推广研究,从事科学成果的推广研究,这种理论推广的方向,或者向生产力转化,或者向实践转化,这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薄弱环节,应当得到重视和加强。
4、积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新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任务,除了搞好教学、科研、人才培养,还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文化传承与创新,以及社会服务。高等教育的五个功能作用,在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中都要全面体现,但是弱项就是社会服务。
首先,社会服务应当积极关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是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阵地、摇篮,是培养中高级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应当与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积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社会。
其次,在当地社区、中学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服务的首要任务。社会服务不仅是宣讲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还包括其他一些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多种多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也是一种用实践行动在宣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弘扬正能量。这一活动是运用了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的作用的具体体现,也是红色文化、榜样文化的一种体现。
其三,积极传播和弘扬“红船精神”,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我们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把“红船精神”,红色文化融入各种高校学生教育以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去。现在新闻媒体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主旋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坚持和弘扬“红船精神”,红色文化。传播和弘扬“红船精神”,红色文化,决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应该多创造出一些生动活泼的、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形式与活动形式,多总结一些群众创新、创造的优秀经验并加以理论提升、实践推广,从而更好地促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推进“立德树人”中心环节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1).
[3]习近平: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N].人民日报,2016-2-20(1).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人民日报,2016-12-8(1).
[5]习近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N].光明日报,2016-5-18(1).
(本文刊发自《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图文编辑:孙姝丽 责任编辑:张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