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鲜明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这一重要论断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民族情怀和世界情怀。
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阐述。《纲要》内容丰富、结构严整,鲜明地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这一重要论断鲜明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民族情怀、国家情怀和世界情怀,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立场、民族抱负、世界责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逻辑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逻辑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最深刻、最具体、最生动的发展与运用。因此,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同时,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诸多重要内容和领域、方面,凸显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彰显着鲜明的时代精神。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是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高度统一的理论,是指引人类逐步走向共产主义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又是合价值性、合正义性、合先进性相统一的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同样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和重要品质。《纲要》明确提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金钥匙。之所以是“金钥匙”,关键就在于其体现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展现着当代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和精神风范,是我们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主题、实践追求、价值取向和情感寄托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思路,也是我们必须着力加以理解和掌握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充分发展,具有严整的科学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历史主体论、民族国家复兴论和世界历史理论的生动表达,是结合中国近代历史、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而做出的科学判断。为人民谋幸福,是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需要表达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不忘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实践主体与实践对象的高度统一中推动历史的发展进步。从这一点出发,为民族谋复兴就必须依靠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力量,并同时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才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复兴。基于此,当民族国家实现了独立自由,当每一个国家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和基于平等的各个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世界一家、地球一村、全球大同的愿景也才能真正实现。这些科学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都深刻蕴含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体表现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等“八个明确”的基本内容中,既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生动表达,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马克思主义是始终以人民为最根本价值取向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也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为人民谋幸福,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惠民利民措施的推行到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正确认识,无一不体现着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无一不彰显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无一不继承发展着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实现自我解放的科学论断。而为民族谋复兴,则是为人民谋幸福的自然延伸。从本质上说,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是统一的,体现了民族整体性与国民个体性奋斗目标的一致。没有民族复兴的保障,就不会有人民幸福的长久,没有人民幸福的具体获得感,就没有民族复兴的广泛真实感。而为世界谋大同,则着眼于全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最终是以全人类为中心,最终是立足于全人类的福祉和愿望。由此,个体群体和全体实现了统一,个人民族和世界得到了兼容。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深刻运用,具有严谨的实践性。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立足基点是人民,保障条件是民族,宏阔视野在世界。而要达到这样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关键在于“谋”。这个“谋”既是谋篇布局的统筹把握,又是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有机统一,同时又是发展规划实干兴邦的基本考量。人民的幸福,民族的复兴和世界的大同,绝不是在空谈幻想、敲锣打鼓中实现的,而是必须要通过实干的精神、谋事的智慧、艰苦的努力等一系列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来不断推进、胜利向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如何“谋”、怎样“谋”、“谋”什么等问题做出了深刻解答。党的领导和人民首创的关系、顶层设计与基层试点的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统一、试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发展的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适应等,这些基本问题既是在实现人民幸福、推进民族复兴、致力世界大同的过程中所必须重视的实践问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明了的理论问题。同时,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十四个坚持”来看,其也是从实践方略的角度对“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的深刻阐明,带有明确的实践指向。
最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也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从而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富有极强的开放性。这三句话把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诉求和普遍利益需要都包含在内,把全民族的共同心愿和普遍心声充分反映出来,把世界人民的美好追求和生活愿景高度概括,从而让理论的指向更加广泛、思想的内容更加丰富、实践的效果更加精准。这样就使得看似简单的论断成为凝聚中国各民族和全世界人民的强大精神纽带、成为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强大动力,也使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开放的气度。
总之,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能够从“金钥匙”入手,充分把握其微言大义和深刻内涵,从中学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质,学到这一思想的理论品格,看到这一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光辉。
(作者分别系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中共中央党校博士)
【文字编辑:赵振铎 责任编辑: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