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信息多媒体革命、多元文化交织融合、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因而,当前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教师、载体、实践等环节的亲和力显得尤为重要。
客体维度:提升思政课教材亲和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亲和力,首先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否有亲和力,是否为广大师生所喜爱。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党与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当保持政治性和严肃性,但是,作为基础性、大众化的政治理论教材,教材可读性和趣味性也应当兼顾。当下,部分学生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上的“低头族”,究其原因,很重要一点是现行统编教材仍然存在诸如批判功能缺失、话语方式呆板、理论说服力不彻底、现实问题呼应不够、亲和力偏弱等问题。因此,提升该课的亲和力,应从教材编写这一基础环节入手。具体而言,一方面要坚持开放性与理论性相结合,契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紧扣时代主流价值,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教材、头脑、课堂、行为之中,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吸引力和说服力。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也应具备历史纵深感、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放的胸襟,讲清楚中国过去、现在与未来,讲清楚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历史方位、伟大成就和突出贡献,注重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把马克思主义理论通俗化,从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感和认同感。另一方面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之中恰如其分地融入生命观、爱情观、消费观等价值观教育,尤其要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育人功能,真正发挥思政课教材启迪思想、陶冶情操、温润心灵的育人目标,同时要因“生”制宜,在遵循大学生认知规律、成长成才规律和思想政治学科规律的指引下,制定科学有效的更具个性化的施教“套餐”,引领大学生走出思想政治课无用的认识误区,让“低头族”学生抬起头来,提高课堂“抬头率”。
主体维度:提升思政课教师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因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优秀课堂的组织者,是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有无亲和力,教师作为能动的实践主体是关键一环。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亲和力是教师思想政治理论素养、教学技能及个人品德魅力综合作用的结果。为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一要夯实理论基础,彰显知识魅力。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要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要完善知识结构,丰富知识体系,拓宽理论视野,提升为大学生传道受业、答疑解惑的本领。二要注重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要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经师与仁师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为和德性修炼,坚守以德为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一名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模范践行者;要秉持仁爱之心、仁德之心,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包容学生、服务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亲和力。三要提升教学艺术,凸显教学魅力。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语言的通俗化、生动化,善用常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表达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用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语言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用婉转动人和富有时代感的教学语言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语言亲和力。
载体维度:提升思政课方式方法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展示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的问题,至关重要。当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式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不仅应随着时代和技术的发展变化而变化,而且也要采用以受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为此,一要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作为我们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积累行之有效的宝贵教学方法和经验,我们不能摒弃过去那种自上而下、以说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但也不能忽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给思想政治理论课带来的冲击与挑战,要结合当前的新媒体技术,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相得益彰,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思想政治理论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思政翻转课堂、网络直播技术、线上线下学习平台等技术手段来开展实时教学,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技术潮流,增强思政课教学内容与新媒体技术融合程度。二要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要坚持正面灌输方式,而且要重视隐性教育方式,因时而异、因势而新,充分利用启发式、情境式、道德体验式、心理咨询式、人文关怀式等方法,融入至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营造既轻松愉悦又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强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三要坚持专题与多样相结合。过去单一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就业实习、志愿者活动、军事训练等难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预期育人功能,因而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扩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互动平台和路径,要充分运用教师个人微博、微信、QQ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工具,通过易于接受的慕课、翻转课堂、微课堂等教学新形式,或思政移动教学、录播系统教学等新模式和新方式,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接受感和青睐性,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实践维度:提升思政课社会实践亲和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思想政治理论课最终价值诉求就是为引领大学生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助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而实践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整个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为此,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转化上,下真功夫、细功夫,将其落细、落小、落实,要坚持以实践教学感知理论,实现“情境式”实践体悟力,通过创设以思政主题为内容的情境课堂,饰演历史故事和当代鲜活事件,以可感、可知、可柔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渗入效果;充分发挥伟人故居、革命纪念场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现场教学的独特作用,发挥其纸质教材无法超越、教师讲评无法比拟、现代影视无法体验的比较优势;要引导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通过师生午餐会、师生座谈会等面对面交流的形式,也可通过师生间开展常态化的谈心活动、娱乐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造有利条件。
【信息采编:赵振铎 责任编辑:程姣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