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教育途径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以外,也包括实践教学、现场教学、校内媒介教学等形式。文章从说服效果和话语体系结构两个方面强调了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存在的不足,从矩阵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其教育途径丰富多样,除了传统的第一课堂教学以外,也包括实践教学、现场教学、通过校内媒介教学等形式。本文从说服效果和话语体系结构两个方面强调了新媒体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分析了校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存在的不足,从矩阵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如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现状
1.说服效果更加明显。传统的灌输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下大学生的接受习惯和思维特性。作为“数字原住民”,当代年轻人熟练于各种新媒体的使用,他们善于分享与传播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更容易接受去中心化的碎片式信息,同时他们也是信息的生产者,通过UGC内容生产模式多点生成信息,与之而来的是信源的多样性。美国传播学者霍夫兰提出的“说服理论”认为,想要提升好的说服效果,需要注重几个条件,即留给对方好的印象;信息、理由、论据充分;注重表达程序。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变得更接地气,更注重与学生的思维互动,主张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思辨能力来进行学习和解读,以便于更好地理解精神内涵。
2.话语体系结构向年轻化倾斜。列宁认为,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这就说明了意识形态不是天然就存在的,而要将其转化成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就尤为必要,只有牢牢掌握舆论阵地方能掌握话语权。我们知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学术化、理论化,具有一定的高度,对于理论水平有一定局限的大学生群体,局限于课程、课堂教学的方式有明显的短板。在高校“三全育人”的教育思想引领下,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语言生态正逐渐改变,育人的思路由专职思政教师课堂教育转变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话语体系结构也向年轻化倾斜。
二、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1.缺少思政类专门的媒体。高校的传播媒介主要是由出版物如校报、学报、社团杂志、两微一端等新老媒体构成的传媒矩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内容制作粗放化,管理人员缺少品牌建设的意识,社会服务功能单一,内容同质化等,这些校内媒介往往仅服务于校内师生或往届校友,并没有发挥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同时由于内容重合过多,其专业化程度就比较低,而专门开设思政类的媒体则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多数学校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和擅长新媒体资源开发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学校人力资源有限,思政专职教师没有达到一定师生比的硬性要求,导致学校往往没有精力投入到运行专门类别的媒体中去。
2.内容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建设。内容流于形式缺乏内涵建设是高校思政媒体(包括专项和模块)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首先,很多学校会及时传递各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传达的各项精神,也会组织师生进行比如研讨会、读书会等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但其中往往是机械地上传下达,学习活动则是走过场,没有深入学习而是拍照上传网站以供检查。其次,很多学校没有打造品牌思政的意识,校内媒体缺少社会影响力,甚至校内影响力,师生参与互动程度低,原创内容少,转载内容多,长此以往自然容易被弱化。这往往是由于工作人员仅仅是出于为了应付工作的目的,而不是想真正地通过宣传教育来塑造学生的人格,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求的优秀人才。
三、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1.构建高校媒体矩阵,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构建高校媒体矩阵的目的是整合高校现有媒介资源,发挥校内媒介的最大传播价值,实现“1+1>2”的效果。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党委宣传部都下设融媒体中心,负责整合校报、校园新闻网、官方微博、校园抖音等平台的资源和运营,融媒体中心实行“中央厨房”的作用,负责材料收集和总调度,同时高校宣传教育的工作通常也是由宣传部门主要完成,学生工作处、教育处等部门协同完成,这样,融媒体中心(或新闻中心)收集和处理的新闻信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深度结合,内容共享,这是大思政格局下的趋势所在。
2.结合学校特色,扩大学校影响面。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学科建设情况,尤其是专业特色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比如艺术院校重点突出艺术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院校则突出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前者可以通过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形式展现来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比如通过剪纸艺术来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后者可以结合历史上著名的教育家事迹来弘扬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理念和精神。如何发挥校内媒体最大传播价值,扩大其校内乃至社会影响力,覆盖更多人群,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内容品质。由于校内媒体本身具备技术瓶颈,平台表现上通常类似,而内容上各校情况不同,可以在做出不同风格和品牌上下文章。比如南京艺术学院官微推出的思政系列小课,就是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将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并且长期向社会公开举办各类艺术活动,市民和学校师生可以通过官微增票形式参观,达到现场教学的目的。
3.贴近青年人思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涉及内容包罗万象,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到生态文明、党的建设,涉及改革发展、内政外交、治党治国等方方面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当前国内外形势发展瞬息万变,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而学生所关注的一些前沿性设计理论与实践的问题则考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传播知识能力。与此同时,新时代学生的思维习惯、媒介使用习惯、话语体系有所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也应贴合他们的习惯思维特征,“90后”年轻教师群体与在校大学生年龄差距小,同时也具备着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其授课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4.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激发师生学习积极性。无论是课堂授课还是校内媒体传播,内容和传播形式上的创新途径毕竟有限,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而线上线下教育结合,充分挖掘学校所在地周边地区的思政相关文化资源,增加师生现场教学的机会,从而激发师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通过思政教育夏令营拓展课堂空间,利用好学生暑期社会实习机会,如“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鼓励学生到艰苦地区传播知识、弘扬文化;与红色教育基地开启合作,设立教学实践基地,增加师生现场教学的机会。
随着新媒体内涵的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从内容到技术形式都有着重大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满足于课堂教学,也渗透在师生日常行为中,而新媒体正改变和塑造着新生代群体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只有充分研究好各类平台特征并与内容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好校内媒介矩阵的最大作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