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互联网科技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向多元,并已衍生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文章分析了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和面临的新挑战,提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优化。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关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稳定发展,更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融入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是新时代高校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新时代,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愈发积极重要。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学校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与路径。面对网络时代的新形势和新优势,如何落实“三全育人”和“五个思政”的新要求,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念和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为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新课题。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
1.教育形式更灵活。“网络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给学习带来的便捷,是毋庸置疑的。”[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借助网络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纸质媒介、课堂授课、主题班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极易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借用网络媒介,包括微信、微博、QQ、抖音号、腾讯会议小程序等,使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便利、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例如,他们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推文,让学生及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新思想、新观点;通过在微博空间发表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小文章,让学生自发评论、互动、交流意见,进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价值取向;利用抖音号发布短小视频,积极宣传身边的优秀事迹和正能量,从而正确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主旋律。一些辅导员由于地域、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在课堂空间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时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介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如此灵活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较大的便利性。
2.教育内容更丰富。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从课本、报刊等传统媒介上获取,这种老旧的说教式内容难以达到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和效果。这些“陈词滥调”让课堂教学缺少活力,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挑战。然而,通过网络平台渠道,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及时获取大量新鲜资讯,与受教育者实现信息对称,缩小沟通壁垒,并且网络平台信息的时时更新,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因此,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理论为保障,以信息为依托,以平台为媒介,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育手段,使教育内容呈现多样性、整体性、时代性的特征。
3.教育成果更突出。当前大学生主体为“00后”,他们成长于互联网飞速发展时期,网络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社交途径,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就业、情感等诸多方面。基于此,传统线下教育说教式、灌输式的教育形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内在需求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借助大学生熟悉的媒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通过新的平台、渠道进行传播,实现线下到线上的转移。这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更符合教育对象的行为习惯和内在诉求,使其接受的教育渠道更全面,更直观、更立体,产生的效果也更好。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各高校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同期也着重开展了思想政治主题教育活动,因其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很好地实现了教育传导的有效性。网络平台容量大,互动性强,资源丰富,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中获取海量资源信息并进行相互交流借鉴,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需求,自主的选择和吸纳有关知识,进而全面提升自我。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网络信息复杂化。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相互促进,互联网已经融入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2](P197)互联网科技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的价值选择和政治判断产生不利影响。国家之间的往来日益紧密,中西方文化交流互融日益频繁,西方意识形态不断输入,网络平台充斥着难以消弭的各类信息,它们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科技等方方面面。一些敌对势力、不法分子借用网络信息渠道,利用大学生政治立场不坚定、辨别能力浅薄、分析问题能力不足、易相信谣言的特点,散布一些危害党和国家利益、歪曲事实的不当信息和言论,企图破坏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地位、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的关键阶段,他们缺乏完整的政治理论体系,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自信,缺乏对世界和国家的认知,缺乏政治敏锐性和信息辨别力,对网络信息的甄别、对重大事件的评判常常主观臆断,这极易造成他们思想的波动以及价值取向的动摇,这些问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网络监管不全面。首先,网络的开放包容、网络信息传播的迅捷广泛、网络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满足广大网民的物质精神需求的同时,也给网络监管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利。各大监管部门难以在有限的时空内对信息进行及时甄别、反馈,难以找到信息传播的源头,更难以在技术上实现突破。其次,网民内部存在巨大的层次差别(年龄、地域、信仰、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网民群体鱼龙混杂,网民素质良莠不齐。有些网民对待社会问题产生偏激的认识,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一些抱怨、指责、抹黑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良信息言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共同认知。网络监管部门在某些较大的信息平台上可以做到及时跟踪、反馈,但对于众多不显眼的小平台较难进行全面监管。再次,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国外已经遥遥领先地将网络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形成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国内近几年才重视网络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阵地作用,思想认识、实践经验远远滞后于国外,甚至还有部分高校至今仍未认识到网络对思政工作的重要意义,面对不良信息的传播,疏于对网络阵地进行清理、净化、滋养,任由其荒废,直到最后痛失阵地。因此,网络信息监管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对广大网民的教育引导是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工作。
3.师资队伍不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健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群体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导致高校辅导员忙于大量的学生日常事务性工作,无法真正地从学生服务管理中解放出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不够、精力不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业被搁置,政治引领的作用没有凸显。一方面,一些高校辅导员及教师都是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他们初来乍到,由于自身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政治理论水平不够高、政治素养有所欠缺,对国家发展大势难以宏观把控,对国家政策方针难以融会贯通,致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迈上新台阶。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疏于关注。在教育部要求新时代各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大课程体系的情况下,部分高校对此类问题依旧没有高度重视。一般教师很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授课程中,并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的融合度不够强,配合不够默契,往往出现各自为营、相互对立的格局。
总之,当前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业人员不足、素养不高、工作阵地不稳、工作成效不佳等问题,其中一些民办高校在此类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
1.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移。新时代背景下,网络日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传统的依靠线下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顺应时代潮流,结合网络的特征,把握网络发展态势,全面实现从传统的以课堂为主阵地的线下到以网络为主要阵地的线上的转移。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3](P198)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强化阵地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网络素养,做好网络舆论导向,牢牢把握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导权,对错误思潮的批判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高度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使其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环境更加风清气正,从而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要借助网络观察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从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要通过网络收集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教学资源、鲜活素材,宣传身边的优秀事迹和感动人物,以他们为新时代风向标,弘扬社会主旋律和正能量,让大学生深层次地接受主流的社会思潮。
2.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不仅依靠网络新阵地,同时也应巩固传统的阵地优势。因此,要线上线下双措并举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线上,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以时间空间上较为灵活的形式开展,使教育对象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浓厚氛围,耳濡目染地强化自身的理论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结合当前网络技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其更具创新性与生命力。线下,高校党委应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特点,定期开展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沙龙活动、主题讲座及研讨,鼓励师生共同参与,现场就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重大问题、重点难点进行剖析、研讨,总结历史经验,制定出符合高校长远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案。高校党委牵头,联合学生工作各部门通过将网络上出现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热点进行汇总,以线下面对面的形式开展“辅导员工作坊”等活动,并充分衔接每周晚点名等常规工作,积极动员广大辅导员主动授课,引导大学生广泛参与,深入探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3.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现从单一到多元的优化。要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度依靠教材的局面,实现教材到案例的延伸,通过网络各大平台、网站等资源库,收集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内容,对优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炼出相关经典案例,并结合案例本身的故事性、趣味性、具体性开展工作。辅导员要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教育活动中本着“我们都是局中人”的原则,展现大学生由旁观者到真正参与者的精神面貌,培养大学生“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将以上活动内容形成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题材,及时植入到各大高校网站上,结合网络平台的传播效果以及大学生的可塑性,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成为多元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受众。
综上所述,在网络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有可为。“要着重引导广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顺应新形势、新媒体、新环境,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育人体系最为核心的一项工作,以全媒体纵深发展为机遇,结合新时代网络特点、学校特色以及思政对象的特性,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制定符合自己学校育人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路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