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模式。新中国成立开启了党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权威主义、全面主义和运动式的特点,也存在缺乏互动性和稳定性的局限。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科学化、专业化、制度化为特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但也出现了专门化、局部化、部门化的问题。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到全局性的重要战略地位,从整体和综合的角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生态建设,形成了以整体综合、全面融入、主导多样为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
关键词: 新中国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系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模式。从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实践运行情况看,它既有顺应时代而形成的独特优势,也存在由时代所造成的局限性。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历史演变,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平台。
一、改革开放以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在党内、党领导的军队内部和党局部执政地区等有限范围开展,为武装夺取政权服务,具有局部性、零星性和不稳定等特点。新中国成立开启了党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起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秩序尚不稳定,政权的建设与巩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如何建立与党的意识形态相适应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如何充分利用党的执政优势把党的指导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并让人民接受,如何在全国范围内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等,都是党着力解决的问题。这一时期,党和人民政府声望日高,人们对新生社会制度充满热情,思想政治教育逐渐显现出全面主义色彩。毛泽东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这正是全面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生动写照。
改革开放以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总体表现出权威主义、全面主义和运动式的特点。权威主义是指充分发挥党作为执政党的优势,以党和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调动各方面力量和资源推行思想政治教育;全面主义是指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各方面的人员都要负责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一切活动中;运动式则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围绕中心工作展开,以社会动员方式,通过疾风暴雨的运动开展。这种模式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讨,具有长足的优势:一是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强势主导、专门机构大力推动和各级组织积极响应下,党中央的决策短时间内即可传递到基层,具有全面覆盖、深入渗透的特色和优势。二是重视专门机构的作用,通过专门机构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优势。三是强化意识形态教育内容,重视政治因素和思想因素的主导作用。这为教育对象成长和发展提供了长远、宏观、整体的视野,使其能用宏观、整体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为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奠定良好基础。四是广泛参与性,通过社会动员方式调动人们参与其中,并与各种运动结合在一起,形成声势浩大的气势,造成强大的思想压力。五是采取说理教育方法进行思想引导,说服而不是压服,说理而非说教,这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特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六是通过政权的力量,借助党和政府的高度权威,采取显性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以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存在缺乏互动性和稳定性的局限。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视政府和教育部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作用,忽视受教育对象的主体作用,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参与者,而不是行动的主体。二是重视正规、有组织、系统的正面教育渠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由政府部门和学校等机构展开,忽视非正式、活动性、偶发的教育渠道。三是重视直接、显性教育渠道的作用和功能,比较忽视间接、隐性教育渠道的作用和功能。四是重思想政治内容方面的教育,忽视道德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认知发展,忽视情感和心理的发展;重教育力量,忽视其他力量。五是以社会动员为主要方式展开思想政治教育,但系统性、稳定性和科学性不够。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走向极端,其弊病也日益显现。
二、改革开放以来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生活方式日渐多样化、复杂化,人们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多变,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不断凸显,加之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日益复杂的环境,受到多样化社会思潮和观点的挑战。改革开放初期,深感于此前频繁的运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破坏和冲击,人们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命题。在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上,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了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构建了以科学主义、专业主义和制度化为导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变化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变化经过科学化、专业化、行政主导等方面力量的推动而形成。其一,科学化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被确定为一门科学,按照科学方式建设,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二,专业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结果,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内生力量。在这种力量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从科学到本科专业、学科,再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目录下独立二级学科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也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三,行政部门在形塑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中,各级党委和行政主管部门既是背后的推动者,也是直接参与力量。
为了应对改革开放以后思想多元化的挑战,中共中央和相关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专业化进程。如《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这些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作用和功能、目标任务、途径方法、组织管理、队伍建设等,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日益制度化、体制化和规范化。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专业化、专门化、职业化的最典型代表。此后,中共中央又下发了多个配套文件,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走向科学化、专业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外部环境、政策举措及内部动力等各种力量的形塑下发生深刻变化,呈现出多元、双向、互动、并重的发展状态。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形态从经验状态向科学和学科状态转化,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逐渐成为有学理和学科支撑的实践活动,这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从党政主导向双向互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双向沟通对话的特点更明显。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状态从运动式向制度化、体制化转变,伴随着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文件出台,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建设日益健全。四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重视直接教育、显性教育向兼顾间接教育、隐性教育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日益向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活动延伸。五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注重认知向认知、情感和活动并重转变,方法日益丰富。六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政治内容向全面发展内容转变,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日益成为重要内容。七是思想政治教育渠道从重视正规渠道向兼顾非正式、活动性、偶发的渠道转变。八是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从教育教学向多样化手段转变,网络、微信等新媒体手段得到充分利用。九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视角从重视教育者向重视受教育对象转变,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影响成为关注的重要因素。十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全员到重视专职、再到专门职业与全员并重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呈现出多元化态势。
(三)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局限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科学化、专业化、双向性发展过程中取得明显成绩,但也留下一些问题。一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艺术性受到忽视。二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成分”日益深厚,工作色彩日益淡化。三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进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矛盾日益凸显。四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教育化倾向,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局限于学校和专门领域。五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双向互动转变,思想政治教育者主导性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出现相对主义倾向。六是伴随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体制化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趋于微观、具体,大范围、调动全员、激动人心的活动日益减少。七是伴随领域的分化,思想政治教育关注视野日益微观,思想政治教育宏观生态环境优化成为问题。八是伴随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出现,思想政治教育逐渐变成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的工作,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变得越来越专门化,思想政治教育专职人员承受了过多压力。九是思想政治教育依然相对封闭、单一、静态,没有走出自我循环、自说自话的困境,与社会其他领域的交流联系不足。
三、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理论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事关全局的重要工作,提升到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对思想宣传领域改革作出部署,对不同领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要求,其中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更为充分。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明确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从局部提升到全局的重要地位。这四次讲话主线明确、内容连贯、各有侧重,既从宏观整体和人才培养角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阐述、提出明确要求,也从课程建设角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规律性问题进行重点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论述有一个逐渐深入、聚焦和发展的过程,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第一,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盐”的比喻。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论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此次讲话既与有关思想政治工作的其他重要讲话(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等)一脉相承,又具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内涵。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直接论述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而是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他指出,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涉及教育根本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加强,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新进行了定位。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重要理念,以及“四个坚持不懈”“四个正确认识”的重要任务,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构建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用“盐”比喻巧妙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认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地吸收”,要求教育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力避千书一面、千人一面,力避脱离实际的空话、大话,注重分析不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改进教学方式方法,讲求艺术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虽然从宏观整体上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全面阐述,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盐”,但还没有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问题。
第二,提出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任务。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任务,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由此前的“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上升为“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强调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建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这项任务的提出,是对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认识的深化。
第三,提出“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进行系统总结,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进行总体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习近平总书记分别从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方式方法、工作重心、专业队伍、渠道拓展等方面展开专门论述。他强调:“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这进一步明确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此前提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用“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总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对“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模式进行理论概括,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决不是单纯一条线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方位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不能搞成“两张皮”。这种新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是对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专门化、专业化、专家化模式的升华,也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的理论总结。从“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理念,到“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模式的提出,标志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具体化,表明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形成和深化。
第四,提出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要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其中包括“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第一次明确提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的教学要求,标志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观念的深刻变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不仅需要通过显性方式对学生直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且需要通过隐性方式对学生进行间接渗透教育。为此,必须“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鼓励教学名师到思政课堂上讲课”,解决好推动其他教职员工和思政课老师相辅相成的问题,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这进一步从课程建设角度,深化了“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思想政治工作模式的具体内涵。
从“盐”的比喻到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提出,再到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模式以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思想的明确,标志着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渐明晰化。
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发展路向
新中国成立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吸收与融合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对前期的发展积淀进行批判性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经历了从权威、全面到科学、专业再到整体综合的发展过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专门化的基础上,向整体综合、双向并举、融入渗透、科学艺术、多样差异、全员专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发展。
其一,整体性与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运用党的领导优势,使党的指导思想上升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整体和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格局,这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党的十八大以后,思想政治工作提升到党和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高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思想政治工作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部门的局部工作,也不只是部分人员的专职工作,而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问题。因此,要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从专门部门工作向全局工作、中心工作、核心任务转变,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从具体教育活动向系统整体的战略高度转变,让思想政治教育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整体上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生态,形成整体性与全覆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全社会思想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
其二,主导性与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先进思想政治观念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引导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个人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或者单位的代表而介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发挥主导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亦应注意人的主体性问题。主体性是指教育过程中人的因素,人与教育内容相对应,人是积极活动的主体。因此,相对于物的因素,所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人都是活动的主体。而在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里,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趋于双向互动,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不断凸显。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人与物关系中人的主体性和人际关系中教育者主导性的问题,形成充分发挥主导性与主体性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其三,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社会实践活动,不可能仅通过间接渗透的方式进行,必须进行专门的教育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但是,这并不是说思想政治教育只能采取专门化的教育才能实现。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地位的确立,对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使人们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由专门机构和人员展开,而与其他业务活动关系不密切的误解。实际上,“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如果以为,被整个现代社会置于愚昧无知和囿于偏见这种境地的亿万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和手工业者)只有通过纯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这条直路,才能摆脱愚昧状态,那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最坏的错误”。党的十八大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在抓好主渠道和主阵地建设的同时,从专门领域向专业领域、文化领域、实践领域、社会领域等所有领域延伸,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全方位、全过程发展,这使此前由于专业化、专门化而造成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窄化的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以往被忽视的间接渗透式教育也日益受到关注,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贯穿各个领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发展,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取向。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仅提出了“融入式、嵌入式、渗透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且提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从学校教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指明了融入、嵌入、渗透的路径,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善于运用一切场合、一切载体、一切方式,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其四,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通过科学方法说明意识形态要求,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属性。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进程取得长足发展,但却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的艺术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艺术性要求,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具有艺术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深刻揭示“表面上”与“实际上”、“宏观上”与“微观上”、“显性”与“隐性”、“道理”与“故事”、“键对键”与“面对面”、“漫灌”与“滴灌”的关系,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性提出了具体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该是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的模式。
其五,多样性与差异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多元复杂的工作,仅从某一角度对其进行建设,不仅有局限而且是危险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处理思想政治问题的优势。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教育对象有着诸多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差异当成资源,把多样当成优势,而不能使差异变成威胁,让多样成为对主导的消解。因而,要构建多样化与差异性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使这些教育模式相互补充、相互支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多样繁荣发展。
其六,全员化与专家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新中国成立初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呈现全员化特点。改革开放以后,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队伍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呈现专业化与全员化并重的状态。党的十八大以后,思想政治教育被提升到全局性战略地位,思想政治工作依靠力量由专职思想政治工作者向全社会拓展,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各方面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基本技能。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通人才培养体系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的基本目的,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需要全员化发展。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科学、一门专业、一门职业,需要专门化、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导引。思想政治工作者除了要把专门工作做好以外,还需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带动各种教育力量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发展。要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员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态度、专业能力、专业人格,也要推动全员思想政治教育格局形成,学会从“自己做”到“调动大家一起做”,推动整体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的形成。因而,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是全员化与专家化相结合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