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断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是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要求。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必须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培养人格魅力为根本,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基础,以完善保障条件为支撑,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总体设计。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 亲和力; 策略
OOO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1]的重要命题。2019年3月,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和关键课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欲实现提升亲和力的目标,必须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新媒体时代相契合,将思政课的传统优势与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新媒体时代提升高校思政课亲和力,必须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先导,以培养人格魅力为根本,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基础,以完善保障条件为支撑,进行综合考虑、统筹规划、总体设计。
一、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先导
彰显思政课亲和力必须以教学理念为突破口,催生改革创新之内在动力。思政课的亲和力指的是思政课在学生心目中的亲近感和影响力。教育理念的先进程度,是影响思政课与学生之间的物理距离和心理距离的首要先决条件。思政课教学理念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物质条件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基于新媒体平台的网络化、信息化的开放式教育格局,教育的内容资源、方式方法、评价体系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亟待思政课教师顺应时代潮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个性化教学理念,切实改变以机械灌输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针对不同基础、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指导方案,努力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利用网络课堂讨论环节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快速进行整合分类,从而针对不同类别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以此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主体性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当代大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吸收呈现出强烈的主体性与批判性色彩,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予以精准合理的引导。思政课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当好讲授者,也要做一名合格的倾听者,同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与灵活运用新媒体获取、传播信息的能力,积极地走在时代潮流的前端。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充足的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环节,思政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新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得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在课后交流环节,思政课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困惑与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答疑解惑、疏导关怀,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充分尊重、理解、关爱学生。
二、以培养人格魅力为根本
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对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具有直接的决定性影响。人格魅力是一种隐性要素,尽管无法用有形的指标去衡量,但它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人格魅力既是思政课教师个人素养的重要一环,又是增强思政课课堂教学说服力、感染力的关键。思政课教师必须把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任务,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2]的要求,利用新媒体平台广泛获取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提升思想境界、道德水准、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塑造人格魅力;同时,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展现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最终实现思政课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思政课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与丰厚理论功底体现在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染下,“爱”上思政课,爱“上”思政课。
首先,思政课教师要学会利用新媒体广泛摄取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积极向各类模范典型学习,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塑造高尚人格,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指引,培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等优良品质。其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诸如“学习强国”等官方网络学习平台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及时准确地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发展规划,培养正确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崇高的理性信念,建立紧跟时代步伐的知识体系。再次,思政课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广泛涉猎各类与思政课紧密关联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以渊博的学识展现“学高为师”的风范和良好形象,让学生产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敬之情与效法之志,并将这些知识恰到好处地应用于课堂,使思政课教学真正触及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最后,思政课教师要经营好微博、微信等个人社交媒体账号,通过输出有价值的观点、分享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正能量片段等方式,让自身人格魅力得到立体化、全方位呈现,并以人格魅力感染、鼓励、引领学生。
三、以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为基础
教学方式方法是连接教师与学生的重要纽带,对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成败。教学方式方法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指出,“要深入研究网络教学的内容设计和功能发挥,不断创新网络教学形式,推动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高校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与不断迭代更新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是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摒弃“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式,掌握信息化、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学会制作慕课、微课,开展线上教学等是高校思政课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不断提升亲和力的有效途径。
一是借助互联网提供的巨大信息库以及种类繁多的新媒体工具,制作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也可直接从网上下载相关的短视频等进行播放,对学生的视觉、听觉予以恰到好处的刺激,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弥补传统思政课授课方式的不足。二是借助网络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线上课程建设使学生能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开展自主学习,通过线下答疑讲解使学生能够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针对性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新媒体时代教学方式发展的重要趋势,高校思政课教师必须努力学习并掌握开展线上线下教学的基本技能。三是在形式上逐步引入并广泛使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平台进行教学,并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联系,争取让高校思政课实现全程联动教学、教学轻松愉悦、愉悦接受教学内容[4],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四、以完善保障条件为支撑
一是创新高校思政课评价机制。高校要将亲和力作为思政课重要评价指标,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推进其向专业化方向发展。首先,高校要制定一套完整科学的思政课教学效果考核评价体系。根据思政课教师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开展思政课教学的情况,制定一系列具体的评估标准,诸如有无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内容是否与大纲要求一致、教学课件是否生动形象、教学效果是否明显、对学生的言行是否有影响力等都应被纳入其中,并形成书面指标。其次,高校要执行定期评估考核制度。例如,以一学期为一个考核周期,对照评估标准逐项进行考核,并按照标准找出差距,以便促进下一学期的教学改革,通过切实执行“新媒体+思政教育”评估考核制度,及时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再次,高校要实行教育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思政课教师开展“新媒体+思政教育”亲和力改革,必要时可以将思政课教学改革指标单列,提高奖励幅度,特别是对于内容优质、形式丰富、参与面广、效果明显、影响力强的网络思政课堂,要给予明确的表彰。
二是让网络信息技术覆盖思政课教学的各个方面。技术条件是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今天才能够享受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两微一端、海量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便利。对于高校而言,最大化利用这些技术、平台,并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物力,是新媒体时代推进思政课改革、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必须付出的成本。首先,高校要加强思政课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专业基础知识丰厚、理论运用能力强、熟练掌握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思政课教师,尤其是在当前各级各类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短缺的情况下,加大人才培养规模,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显得尤为迫切。其次,高校要加强网络平台与媒体阵地的建设,借助微信、微博、易班等渠道搭建思政课网络教育平台,开展思政课专题教育,全面占领“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再次,高校要进一步改革思政课教学班级设置,伴随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扩大,逐步实现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逐步改善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使其推进教学改革无后顾之忧。最后,高校要加强思政课配套设施建设,强化思政课教学效果。例如,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从而提升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加大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力度,与思政课教学形成协同效应。[5]此外,高校还需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组建新媒体技术部门,来协助思政课教师整理更新资料,组建网络课堂,建设新媒体资源库,特别是加强对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支持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新媒体技术的有效衔接,使其能够顺应时代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