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融媒体作为传播信息、沟通交流、舆论宣传等重要渠道和工具载体,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手段。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要秉持“以生为本”的初心,提升 “立德树人”的使命意识,以精准思维深度挖掘融媒体时代下精准思政的内涵与特征,以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为原 则、需求与供给相结合为目标、监管与自控相配合为方法、形成“五位一体”格局的内容体系,合理有效运用融媒 体工具手段,努力搭建“三全育人”新平台,从而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全贯通。
关键词: 融媒体; 精准思政; 特征; 内容; 路径
主要内容
一、理解融媒体时代下高校精准思政的含义与特征
1.融媒体的含义
2.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的含义
3.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的特征
二、明确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构建的内容体系
1.守正与创新相统一是构建内容体系的根本原则
2.需求与供给相结合是构建内容体系的核心目标
3.监管与自控相配合是构建内容体系的有效方法
4.“五位一体”格局是构建内容体系的基本框架
三、探索融媒体下精准思政构建的根本路径
1.更新理念,搭建“三全育人”新平台
2.构建体系,推动高校思政工作全贯通
3.提升能力,培育高校优秀思政工作者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实效性,“关 键是要树立精准思维,从高校思政工作实际出发, 从不同层面全力推动精准思政[1]。”新形势下,高校落实精准思政举措要能够结合新特点,找到新办 法,从而满足学生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 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 “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 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当前融媒体因传播广、速度快、易于发挥合力等优势而 备受关注。如何能够借助融媒体的技术平台,构建 高校精准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使思想政治 教育工作有高度、有温度、有力度,是当前高校思政 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所谓融媒体,是利用媒介载体将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资源优势进行整合,使其功能、手 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的一种运作模式,是实现“资 源共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的新型媒体。其目的 是“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 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 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3]。”
在 2019 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对于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精准思政[4]”。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就是要借助融媒体整合优势,以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手段为支撑,广调研、深分析、重精准,因材施教、因学施计、因校施策。引导学生将自身需求与国家、时代要求紧密相连,个人理想与社会、专业现实紧密结合,搭建“五位一体”新平台,使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亲起来、强起来,开创思政工作新局面。
将新媒介手段与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要求紧密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优势合力,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具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从单一到多元体现可互通性。高校传统的思政工作虽经过多年探索,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和 形式,但在宣传和参与手段上,仍然要受到学校、地 域或资源条件等限制,往往只是“关起门来热热闹 闹”,影响范围有限。以网络、广播、电视、报纸等媒 介为平台,既可以突破地域、校际界限广泛收集优 质资源,学习交流有效经验,又可以通过多元立体 全方位媒介手段将优秀思政工作内容在校园内外、网上网下同步传播出去,真正实现地域互通、资源 互通、影响互通。
第二,从主导到主体体现可互动性。高校思政 工作的主体是广大青年学生,但传统思政工作由于 借助平台有限,学生的主体性很难体现,思政工作 者与学生的互动形式也受到了局限。融媒体下高 校精准思政,就是要充分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来进行 创新设计,通过不同的媒体手段将所讲授的课程、所举办的活动传播出去,增加教室利用网络多媒 体、班课 APP 及手机投屏等技术运用,在课堂内与学生实现全面实时互动。条件成熟的高校还可以 将某一课程或活动打造成精品作为推广核心,通过 网络、电视、广播同步直播方式,扩大主体受众,真 正实现多平台互动、跨地域互动。
第三,从漫溉到滴灌体现针对性。高校传统思 政工作在开展过程中常会出现过度追求覆盖面的 情况,只重视全面推广而忽视个体接受,加之受条 件技术及思想理念的限制,往往宣传面积不小,但收效甚微。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更突出“精准”,即理解把握政策要求要准,设计贯彻相关内容要 精; 调研主体需求动态要准,开展落实思政工作要精; 把脉问题发挥优势要准,组织活动方法选择要精。从大面积漫溉到精准滴灌,在不断开展的高校 思政工作中,真正形成点、线、面相结合,构建多维 立体的思政工作新模式。
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内容体系构建的重点仍然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遵从高校思政工作基本规律,把握正确教育方向,坚守底线,明确红线,以守正与创新相统一为根本原则。守正是创新的基础。守住传统,创新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 守对方向,创新才不会偏离行道、渐行渐远,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色; 守护使命,创新才不会远离核心、悖离根本,才能突出各高校思政工作的育人特色。创新是守正的支点。创新性发展为的是更好地守正继承。创新工作理念,构建全面整体的“大思政格局”; 创新工作方法,运用“融媒体 + 思政工作”的新平台; 创新实践形式,形成打破地域界限的联动机制,实现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在继承中发展的良性局面。
高校思政工作归根结底是在做人的工作,这既 是我国高校的优势也是突出特色。融媒体下高校 精准思政工作,就是要充分聚焦学生的根本需求, 利用融媒体媒介提供的大数据等内容及时准确的 反馈给思政工作者,便于他们能够有效调整方式方 法、整合优势资源、“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内容设计,既可以‘阳春白雪’,亦可以‘下里巴人’[5]”,尽量实现所供即所需,供需相结合。但也应注意,学 生的需求会随着自身认知能力、情绪变化、他者影 响、生活环境等因素而改变,因此在开展工作过程 中,思政工作者要具有及时调整、随时更新的应急 能力。对于个别学生所提出的悖离思政工作本身 的需求,思政工作者要学会加以甄别,充分运用融 媒体平台让价值观部分缺失或存在问题的学生,通 过参与践行思政活动转变观念,使其所需自觉与所 供同频共振。
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工作的开展与传统思政工作相比丰富了手段与方法,提升了速度与效果,扩大了互动与联动,但也存在一些难题急需解决。如由网下拓展到网上,如何保证学生在网上浏览过程中的“洁净化”。因此,要以监管与自控相结合作为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构建内容体系的有效方法。在确保各媒体相互融通的基础上,优化融媒体传播内容,健全针对不同媒体的评价机制,从源头管控非正能量及不良内容的展现,严把审核关,努力打造有感染力、有影响力、有说服力的融媒体思政精品。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控 能力,在接受思政教育过程中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升自身对于不良内容的甄 别力和抵御力,依靠内生动力形成防护衣、防护罩、防护网,主动吸收身边的正能量、学习身边的好榜 样,自觉完成从“眼际”“指尖”到“心间”的转化,从 而实现高校思政工作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改革创新是高校思政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推 进思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面对学生主体思维方式、沟通形式、行为实践的巨大改变,思政工作新一轮改革已箭在弦上。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工作开展就是创新发展的尝试。一方面,要突出“精准”特色,形成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教育“五位一体”的基本格局。前三类教育是内涵和根本。以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并坚定崇高理想信念,以政治教育教会学生秉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和立场,以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后两类教育是外延和补充。以法治教育倡导学生遵守法律,能够自觉同违法现象作斗争,以心理教育达到关爱学生成长, 维护心理健康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融媒体优势,借助多个媒介平台在传播层级上深度挖掘,在宣传广度上全方位拓展,充分发挥五类教育内容的协同育人功能,产生叠加效应,打好高校思政工作组合拳。
在精准分析、精准聚焦、精准落实的前提下,首 先,融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兼顾全员性。利用自身优 势,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网络、电视、广播相互配合, 技术、管理、平台相互融通,一方面,学生要全员参 与,一个都不能少; 另一方面,要打破单纯思政工作者参与的局限,广泛吸收校内各专业教师、社会各 界人士、甚至是学生家长参与到思政工作中来,真 正体现全员性。
其次,融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实现全过程。一方面,实现某类成熟思政活动的全过程宣传。如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直播互动性强、涉及范围广、灵活度高、成本较低等一系列优势,在学校网站中开辟思政直播专栏,定期对名家讲座、思政“金课”等全程同步直播,有效节省资源,扩大宣传受众。另一方面,实现对于不同阶段学生开展思政活动全过程设计。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不同年级学生不同阶段的诉求与发展特点,利用融媒体的技术优势,设计一些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动态思政活动。再次,融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展现全方位。一方面,在校园内形成各门课程、各项活动都能体现思 政因素的协同发展局面。思政工作不再单打独斗, 唱“独角戏”,而是发挥融媒体所具有的全效媒体优 势,搭建各门课程相配合、各项活动相支撑的思政 工作有效平台。另一方面,在高校外部形成突破校 际、地域界限的全方位立体思政工作格局。不仅要 在同类高校间形成联合,还要打破专业局限实行各 高校间联合,甚至在经过合理设计组织后,以高校 为核心,以某项主题活动为半径,借助融媒体平台, 打造高校与部分高中的校际联合,实现高中到大学 阶段思政工作的一体化。进一步发挥融媒体跨地 区优势,开发建设融媒体平台,将各地区的思政优 势资源形成集群,使学生不用走出校园就能够接触 到社会这个大课堂。
高校思政工作是一项立体式的系统工程,融媒体下的精准思政工作要有序开展,必须构建合理的管理体系、运行体系、评价体系,才能有效推动思政工作全贯通。首先,构建顶层设计全面落实的管理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各高校管理层面要结合国家教育部的相关管理目标、具体措施要求进行管理规则的制定。明确相关主体责任及激励与惩罚措施,制定配套保障制度,并设立相应机构执行管理。依托原有开设的思政工作机构,在原人员的基础上扩充召集校内对于融媒体技术较为熟悉或具有一定技术能力的人员,便于在执行管理过程中及时处理相应的技术问题。
其次,构建多维融合的运行体系。在遵循思政 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 实现“三贯通”。一是思政工作与教育教学相贯通。将思政工作贯穿到学科建设、教材内容、教学体系 的全过程,有目标、有设计、有落实,在高校内部充 分利用融媒体手段使二者精准融入,做到教学目标 有预设、教学过程能生成、教学实践常体现。二是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贯通。高校思政工作要在 开展以思政课为主渠道,辅助相关思政活动显性教 育的基础上,打通思政工作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壁垒,运用融媒体的多样性手段在高校营造时时讲思政、处处有思政、人人懂思政的大思政格局。三是正面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贯通。正面教育是引领是基础,关键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功能,用精准分析设计满足学生所想所需,用融媒体技术先进手段服务吸引学生,使学生由被动接受“他人教育”到“自我教育”直至可以具有“教育他人”的能力。
再次,构建有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融媒体下 高校精准思政工作开展后师生满意度为基本出发 点,人才培育效果为根本落脚点,过程性评价、跟踪 性评价为主要方法,提升反馈内容在评价体系中的 比重,适度引入第三方评价,构建更加客观、有效、实用的评价体系。一是体现以人为本。融媒体下 精准思政工作围绕开展的对象即学生主体与教师 主导。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能够体现师生双 方的认可度、满意度和获得感。二是体现动态过 程。融媒体本身就具有瞬息万变的特征,新时代学 生所处环境、关注内容、所需诉求也会随时出现变 化,因此,在构建评价体系时应该注重评价的动态 发展,使阶段性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相结合。三是体 现多元立体。突破传统思政工作单一评价、反馈滞 后的模式,实现双向或多项互动评价,并及时反馈。在构建评价体系时要尽量增加覆盖范围,扩大参与 度,使评价反馈内容更具代表性,提升评价可信度。
3. 提升能力,培育高校优秀思政工作者
能够顺利有效的开展融媒体下高校精准思政工作,关键要拥有一批真信、真懂、真做的优秀思政工作者。新时代、新技术、新对象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不仅要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深厚的理论功底,还要具有以新方法手段解读真理、传播真理、运用真理的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真理的魅力,实现润物无声。
首先,发挥主动,勇于创新。育人先要育己。高校思政工作者要找准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方向,明确思政工作的使命,履行思政教育的责任,真正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时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行动指南,利用融媒体技术学习新时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不断提升运用融媒体技术的技能,既有“一览众山小”的眼界,也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努力成为政治意识强、家国情 怀深、理论视野广的优秀思政工作者。
其次,优化人员,量体裁衣。融媒体既是思政工作传播的创新手段,也是获取学生精准需求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思政工作者能够了解融媒体,学会运用融媒体技术,有效利用舆论引导功能,理直气壮唱响主旋律。但“术业有专攻”,在新技术新手段面前,要求人人懂、精、通也是不现实的,因此要优化思政工作队伍。让学得懂、弄得通的人在融媒体技术方面发挥特长,必要时还可以聘请网络、电视台、广播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关讲座培训,提升运用融媒体的技巧和技能。
再次,组建团队,形成合力。高校思政工作要 营造大思政格局,除了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 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外,还需要协调各有关部门组 建各级各类团队,发挥集体优势,将融媒体精准思 政推广开来。如组建融媒体技术团队,可以包括校 内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相关宣传、教学、学生工作等 部门的技术人员,校外网络研发技术人员,电视、广 播媒体的采编播技术人员等,为精准思政推广提供 有效的技术保障。组建精准思政调研团队,可以包 括思政课专兼职教师、学生辅导员、数据统计人员、优秀学生志愿者等,为精准思政开展前期提供准确 的调研数据。此外,还可以组建精准思政宣传推广 实施团队、思政名师团队等,组织开展系列精准思 政活动。
总之,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思政工作也应该具有新视野、新面貌。融媒体时代下的精准思政工作既是当前思政工作的新尝试,也是未来思政工作亟待书写的一篇大文章。高校思政工作者要学会顺应时代潮流,明确肩负使命,提升素质能力,使思政工作真正能够入深入细、落小落全、做好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