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新媒体在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等方面给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要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强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责任,革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形式。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主要内容:
一、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
1.“扬传统”,融入中国故事。
2.“接地气”,更新话语句式。
二、运用新媒体,强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责任
1. 强化话语生产者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责任。
2. 强化话语传播者普及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责任。
3. 强化话语接受者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认同感。
三、依托新媒体,革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形式
1. 整合校园媒体资源,创新高校意识形态传播形式。
2. 掌握媒体传播规律,提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
“意识形态话语权就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下,基于一定的制度文化而建构和组织起来的,由话语主题(说什么)、话语主体(谁在说、向谁说)、话语载体(怎么说)等要素相互紧密联系而构成的一整套意识形态话语体系。”[1](P86-87)为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和话语权,高校必须明确话语主题、话语主体、话语载体等各要素在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中的职能分工,在具体实践中要结合新媒体的发展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利用新媒体创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容,强化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责任,革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的宣传形式。
高校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积极利用校园媒体,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新媒体弘扬主流价值观念,展现主流意识形态独特的文化魅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高校要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激发文化创新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蓬勃发展,着力构建富有民族特色和富有校园文化特色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当前,我们尤其应该讲透讲好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可以通过制作红色文化视频宣传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奋斗史,使大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国家前进中每一步的艰辛,激发情感共鸣,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基本任务是做好内容建设,丰富话语内容,为话语力量的提升奠定基础。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高校师生的思想,不断为高校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要针对现实课题与丰富的理论体系,不断创新、优化话语体系,紧跟网络语言更新的节奏,全力打造具有思想深度、文化厚度、情感温度的话语句式,探索学生认同的话语模式。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要求意识形态建设在内容构建、传播渠道、工作手段等方面有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高校要实现意识形态话语转换,用适应现实生活网络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魅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新媒体背景下话语生产者肩负着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研究和宣传的重大责任,因此,要发挥专业优势,引领话语方向,纠正话语偏差,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背景下的信息获取简单快捷,物质文化更新迅速,要求话语生产者紧跟新媒体发展的步伐,科学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了提高新媒体背景下的话语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话语生产者要兼顾话语内容和话语表达上的创新。
在主体实践中,有效化解话语主客体之间的沟通障碍是实现话语权的关键。新媒体为高校党政干部等意识形态工作者提供了思考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新形势接轨的新角度,探索意识形态传播的形式创新,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师生的吸引力,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影响力,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高校应建设好党委书记和校长牵头,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提高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者对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成效调研分析能力和洞察预测能力。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队伍建设,互联网技术人才培养,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教师要自觉承担线上线下的意识形态教育任务,并不断地融入新案例、新观念,用有思想深度的内容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作为话语传播者的任务并不是要成为学生思想的操控者,而是要做好循循善诱的引领者,让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相关理论感兴趣、有认同感、有归属感。
高校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需要努力培养大学生对信息的质疑精神和辨析能力,通过规范化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文明上网,强化网络道德自律意识,并能正确地辨别错误思想,坚决抵制腐朽落后思想的渗透,纠正学生的认知偏差。高校可以通过官方微博等平台引导学生关注新闻舆论,通过视频和动画等新形式向学生传播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开有关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困惑,主动在网络舆论中维护党和国家的形象。
新媒体打破了以往单一的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输出,作为话语载体赋予了话语传播者和话语接受者更大的自由,促进了话语主客体之间的沟通,拉近了话语主客体之间的距离,减小了话语主客体之间的沟通障碍。高校应强化互联网思维,调整媒体格局,大力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扩大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工具的影响力,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把握话语权,以及增加学生将新媒体应用于深入研讨主流意识形态发展的机会,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高校在宣传其校训、大学精神时过去往往采取教师讲授、贴大字报等形式;现在则应当适当创新,积极推进新媒体的融合,制作一些动画短片来讲述大学精神等,并将这些动画短片插播在学生经常访问的学校官网或常见的LED显示屏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加文化亲和力,以人文精神浸染学生的血液。
在海量信息面前,主流意识形态的信息可谓“沧海一粟”。事实上,学生在网络媒体中并没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筛选能力,往往会被困在其所关注的一隅之地。虽然具有束缚性的个性化信息推送功能满足了学生的兴趣,但给他们带来的是“信息茧房”狭隘僵化的信息。我们必须要准确掌握高校网民的基本结构,了解在网络上敢于发表评论与建议的高校网民大致占多少比例,了解高校师生关注官方微博与微信公众号平台及新闻客户端“铁粉”的比例,把握网络热点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周期,总结网络谣言发生与扩散的规律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点,高校应破除技术障碍、摒弃老旧思维,主动介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加强网络虚拟世界的舆情动态管理与教育,利用高校官方媒体占领学生思想高地,解构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影响。总之,只有掌握了新媒体传播规律,高校才能相应地制定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高其应对能力和提高意识形态教育实效。
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是“没有硝烟”的暗战,敌对势力要颠覆一个政权、毁灭一个社会,一般将意识形态领域作为突破口,消蚀人们的精神支柱,动摇人们的理想信念。而且,当代大学生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要提高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能力。因此,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决不能松懈,掌握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尤为重要,我们要抓住新媒体发展的重大机遇,推进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领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