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颁奖大会于3月2日上午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马书臣、获奖代表和社科处负责人参加了河南省教育厅的视频分会场。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995年设立,至今已成功举办八届,一直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也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高成果奖。我校朱海风教授与史鸿文教授等合著的《中原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与数据库建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出版)一书获得三等奖,是我校首次获得该奖项,实现历史性突破。该书是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三重”重大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立足于对中原水文化资源概念的界定、分类、评级、普查和传承创新,探讨了中原水文化资源及其数据库建设的意义、手段和路径,有助于中原水文化资源的全面整合、开发和利用,为中华水文化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奠定坚实基础。想能够获奖突破了长期以来只有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获奖的局面,具有特殊的意义。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大会上指出,近年来高校社科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研究导向,主动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其中理论武装、体系构建、立德树人、服务大局、走向世界等五个“加分项”十分鲜明,需要继续巩固拓展。陈宝生强调,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发表5周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社科界要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共同谱写新发展阶段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笔”。要做好五道“必答题”,在加快构建、深化改革、咨政启民、文化安全、党的全面领导等方面强担当,用高质量的发展回答好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要上好五堂“示范课”,在政治建设的“必修课”、立德树人的“思政课”、研究阐释的“逻辑课”、创造创新的“文化课”、引领风尚的“品德课”等方面练内功,充分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供给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