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做线上学术报告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茂山做特邀报告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戴艳萍致辞
校党委书记王清义致辞
校长刘文锴主持会议
会议现场(一)
会议现场(二)
(摄影:傅文骏 刘春杰 苏陈涵 冯艺琳)
9月18日,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发起的首届黄河流域科研院所长联席会议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龙子湖校区第一报告厅举行。来自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水利厅、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河南黄河河务局、黄河勘测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程学院等黄河流域九省区单位共200多名科研院(所)长、专家学者参加本次会议,会议围绕科技创新助力黄河国家战略实施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研讨。开幕式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刘文锴主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王清义、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戴艳萍分别致辞。
王清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9.18重要讲话发表一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立足办学优势与发展实际,抢抓千载难逢的战略发展机遇,积极主动作为,融入相关规划部署,切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学校牵头与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黄委会、省水利厅等九家单位共同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与黄委会、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共建河南黄河实验室等务实行动和出色表现,受到了水利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充分认可。王清义表示,学校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与黄河流域各省(区)政府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围绕黄河流域治理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和社会科学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完善合作机制,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成效,为保护好、发展好母亲河贡献智慧,在主动融入国家战略上彰显担当。
河南省水利厅副厅长戴艳萍表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为从根本上解决黄河水问题提供重大战略机遇,为中部崛起、河南振兴,保黄河安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在省委省政府明确的河南省黄河流域和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的引领下,过去一年来河南省水利厅着力“构建一张网络、抓好五项任务,提升四种能力,实现两个保障,探索一条路子”,即构建兴利除害的现代水网体系;抓好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强化制度供给等重点工作;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水生态系统修复、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灾害科学防治能力;实现水安全保障和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保障,走出一条富有河南特色的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路子。
开幕式结束后,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夏军以“黄河流域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题做了线上学术报告。夏院士分析了黄河水沙分异、水旱灾害风险大、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难度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等特点,指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告别过去过度注重数量、规模、速度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模式,转而追求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升,以期达到绿色发展理念更深入、创新能力更强、产业结构更优化、供给品质更好和综合效益更高等效果。夏军院士建议,积极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思维、系统治理、系统管控的战略规划;科学地制定好“十四五”、“十五五”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黄河流域规划。
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茂山从政策管理方面阐述了“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如何破题”。他指出,“刚性约束”就是指将人或事严格限制在某一范围内,这种限制是不可调整的,是固定的,是必须的。水资源是“最大”的刚性约束,就是把水资源作为众多约束要素中最为核心的,任何经济活动必须首先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边界范围内运行,满足这一条件后采取考虑是否符合其他约束性条件。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需要分别从区域和取用水两个层面建立相关判断标准,使之从定性上的要求进一步转化为定量上的管理。在区域层面,需要按照落实“四定”的要求,抓紧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并按照落实水量分配和保障生态用水等要求,健全水资源调度制度。还需要对不合理的用水结构进行调整,重点是建立生态流量保障制度,并在严重缺水地区逐步建立基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农业超用水退出机制,进而实现生活、生产、生态等“三生”用水的均衡。在取用水层面,需要抓紧健全取水许可及其动态管理制度,完善灌区用水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计量监控制度。
据悉,本次会议议题设置对标黄河国家战略5大任务,包括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保障黄河长治久安,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等。会议共设置了三个环节,分别是特邀报告、大会报告和座谈会,其中安排特邀报告2个,大会报告16个。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为促进黄河流域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交流平台,更为探索黄河流域科研合作机制提供了有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