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入水中,用双手托举生命的希望;蹲下身来,为晕倒的路人撑伞遮雨;捐献造血干细胞,把手“伸”给千里之外的白血病患者。危难之时、风雨之中、生死关头,日前,中南大学的三批学生作出了一个共同的选择:援之以手,向善于行——中南大学师生这一幕幕救人的善行义举与我校英模群体的行动又是何等相似?我校孟瑞鹏在危难关头挺身而出,舍身取义、勇救落水儿童;张志远看到火灾险情,奋不顾身施救,自己却不幸受伤;周济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为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施以援手,成为河南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
这些发生在青年大学生身上的点滴善行,为社会带来了满满的正能量。但同时,却也不时传出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的对学习宣传英雄事迹和精神消极懈怠,有的质疑英雄事迹的真实性,有的质疑大学生舍己救人的价值,有的质疑高校乃至社会各界宣传的动机,更有甚者不明就里、盲目跟风“丑化”英雄……这些行为不仅仅损害了英雄的形象,更为青少年造成了美丑不分、是非不明、质疑一切的思想混乱,与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截然相悖。
近期,全国主流媒体以我校舍己救人英雄孟瑞鹏和中南大学英模群体的先进事迹为依托,对英模的善举善行进行了一系列报道和评论,对社会上的一些错误思想进行了强有力回击,对广大群众进行了一次醍醐灌顶式的精神洗礼。
《中国青年报》转载了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传播青春正能量”优秀青年座谈会上的讲话,认为孟瑞鹏的先进事迹应该广泛宣传,这种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应该大力传播。《光明日报》以《他不是流星——追记舍己救人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孟瑞鹏》、《中国教育报》以《选择——舍己救人大学生孟瑞鹏的23年人生路》、《中国青年报》以《追记孟瑞鹏:三本笔记书写一身正气——追记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孟瑞鹏》、《新华每日通讯》以《90后救人献身,同学一直为他留着座位》、《人民之声报道》以《我们要弘扬孟瑞鹏舍己救人的精神》、《中国青年网》以《跳水救人大学生孟瑞鹏:世界真的可以因你而变!》等为题,先后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评论。截至目前,百度新闻含有“孟瑞鹏”的报道评论已接近2000条,这些报道评论对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传播青春正能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全国主流媒体对中南大学英模群体的报道评论亦是如此。
新华社的短评《为道德正能量传播提供更多“底气”》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感动的英雄并不鲜见,但“流血又流泪”的事实也不时发生,不仅给见义勇为的当事人带来伤痛,也给社会带来心痛,甚至引发一些人该不该舍身救人的讨论,让少数人因此而产生迷惘。为此,想方设法鼓励更多人积极践行、传播见义勇为的正能量,营造人人乐于助人、人人享受和谐友爱的环境,显得异常重要。“只要能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你要救人尽管大胆去救。如果出了法律问题,学校有法律学会给你撑腰;如果出了经济问题,学校有基金会来支持。”中南大学领导对学生们的明确表态,长期以来为广大师生见义勇为行为“背书”,使中南大学得以形成良好氛围,为学校大学生的义举提供了坚实“底气”。
《人民日报》的文章《暖新闻为何在这扎堆》认为,中南大学“希望给学生的,是一种价值上的判断,只问对错,少问功利。是自己该做的,就应该去做。”中南大学的这种“向上、向善”风尚以及“向善、求真、唯美、有容”的校风,是英模群体辈出的重要原因。
《经济日报》的评论员文章《青年有担当 民族有希望》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德不孤,必有邻”。道德光芒的每一次闪耀,都会引领更多的普通人积极践行善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飞入每个人的心田,就会在全社会生根发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等思想和理念,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而且全社会也都应坚守和践行。文章号召大家,以这几位青年学生为榜样,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共奏时代最强音。
《中国新闻网》的文章《大学生救人背后优秀品格塑造:文化积淀、才能涵育、友善形象》,对“大学生救人到底算不算个事?”的质疑,进行了深刻分析和有力回应。文章认为,我们要始终坚信高尚的、先进的人和事才是社会的主流,才不会被小众扭曲。一种文化积淀一种品格:校园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鲜活载体,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校园文化是大学生品格修养的沃土;优秀品格才能涵育高尚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教养和品格,就会激发人产生不同的行为,大学生也不例外,在他人面临危难之际,大学生能义不容辞地伸出援助之手,决非一时冲动之举,而是在优秀品格涵育下释放的高尚行为;友善当成为大学生的公众形象:弘扬大学生救人事迹是为了引领更多的大学生主动投身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来,将个人梦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里来。文章最后指出,“大学生救人到底算不算个事”表面上是一个短期的争议,实则掩藏了社会对大学生公众形象的质疑,如“垮掉的一代”、“脆弱的一代”。这些从反面警示高校师生,必须用“友善”的品格、姿态、行动树立起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形象。在各种质疑、争论面前,文章呼吁全社会能端正一个立场:大学生必然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一代更比一代强。
《中国教育报》的文章《“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炼钢炉”》指出,中南大学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英雄的优秀品格,优秀的品格涵育了英雄的高尚行为;高校改革的一个核心要素就是体现对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学生受关爱,才能确保形成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终极命题,“走在创新之前的,应该是人类良知的传承和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农民日报》的文章《援之以手向善于行》认为,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之一,社会对大学生这个群体赋于了更高的期待和更高的道德要求。虽然善是人的本性,每个人都内存善心,但如何将善外化于行更为关键。文章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指出:“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正是内存善心,外化于行,才会引领更多的青年学生成长为一个靠谱的人、善良的人、领悟生命意义的人,传递向上向善的青春正能量。
无论是华水大还是中南大的英模群体,他们的出现都不是偶然的。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炼钢炉;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精神、文化积淀等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文化积淀品格、品格孕育行为,大学生英模群体的成长与高校育人环境密不可分。面对这些青春正能量,高校应该为学生的义举提供坚实“底气”,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宣传学习,在多元中塑造青年学生的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两校大学生英模群体的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行侠仗义、敢于担当的传统美德,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彰显了当代青年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责任担当。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和社会楷模。全社会都应大力宣传弘扬大学生英模群体的先进事迹和精神,扶正祛邪,让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占领道德高地,让混淆视听、价值观错位的鼓手们无处遁形!
部分主流媒体链接:
1、中国青年报:《为实现中国梦传播青春正能量——在“传播青春正能量”优秀青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李源潮)》,http://zqb.cyol.com/html/2015-05/05/nw.D110000zgqnb_20150505_1-03.htm
2、光明日报:《他不是流星——追记舍己救人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生孟瑞鹏》,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5-06/26/nw.D110000gmrb_20150626_6-01.htm
3、中国教育报:《选择——舍己救人大学生孟瑞鹏的23年人生路》,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15-03/20/content_432404.htm?div=-1
4、中国青年报:《追记孟瑞鹏:三本笔记书写一身正气——追记当代青年大学生学习的好榜样孟瑞鹏》,http://news.jyb.cn/high/gjrw/201507/t20150705_628765.html
5、新华每日通讯:《90后救人献身,同学一直为他留着座位》,http://www.sh.xinhuanet.com/2015-05/05/c_134210999_2.htm
6、人民之声报道:《我们要弘扬孟瑞鹏舍己救人的精神》,http://www.rmzs.net/39221.html
7、中国青年网:《跳水救人大学生孟瑞鹏:世界真的可以因你而变!》,http://news.youth.cn/wztt/201505/t20150514_6630643_1.htm
8、新华网:《为道德正能量传播提供更多“底气”》,《《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7/06/c_1115833615.htm
9、人民日报:《暖新闻为何在这里扎堆》,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707/c40606-27263887.html
10、经济日报:《青年有担当 民族有希望》,http://paper.ce.cn/jjrb/html/2015-07/05/content_246511.htm
11、中国新闻网:《大学生救人背后优秀品格塑造:文化积淀、才能涵育、友善形象》,http://www.hn.chinanews.com/news/2015/0705/243572.html?qq-pf-to=pcqq.group
12、中国教育报:《“大学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炼钢炉”》,http://gaokao.jyb.cn/high/gdjyxw/201507/t20150708_629100.html
13、农民日报:《援之以手向善于行》,http://szb.farmer.com.cn/nmrb/html/2015-07/06/nw.D110000nmrb_20150706_2-0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