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历史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一个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同步发展、代表水电特色的主干学院。学院始于1951年的机电系,当时仅有水电站机电安装专业;1958年更名为动力工程系,1985年增设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两个专业于2000年合并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后再2012年更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1年创办中部区唯一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2015年融入一带一路,牵头金砖国家网络大学能源领域,合创中-俄乌拉尔学院;2022年获批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
学院相继于2012年获批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专业、2019年获批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等荣誉。主干学科水力发电工程1981年获国家首批硕士授权,2010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授权,2013年在水利工程学科设水电动力工程二级博士点,2003至今一直是河南省重点学科。
经过70余年的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已成为一个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具有较高声誉的教学科研单位。
学科建设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现有水利水电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能源动力的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点立项建设1个。目前,学院设有水动系、热动系、核工程系等3个系,含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核工程与核技术等2个本科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分为水动方向和热动方向2个专业方向,培养涵盖水力发电、热力发电、核能等3个主要电源专业,2023年还将增设储能工程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也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65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37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6人(其中15人为校外兼职导师)。其中,双聘院士1人,外籍专家5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中原青年千人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教学标兵2人,省优秀教师2名,省教学团队2个,卓越教学团队1个,校教学名师3人。
科研建设
学院拥有河南省新型抽水蓄能电站集成系统研发示范基地、河南省流体机械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低质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燃煤能源高效利用与超净排放工程研究中心等共4个省级科研平台;拥有郑州市工业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拥有核电厂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开盖及换料虚拟操作实验、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开放式虚拟仿真实验等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学院拥有专业科研实验中心——动力与自动化实验中心,下设6个综合实验室和26个功能实验室。
多年来,学院一直坚持教学、科研、生产实践相结合,主持完成了多项水利水电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水电站及电厂自动化、电气工程、工业自动化等多项科研和工程项目。近5年,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子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部级科技项目2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教育厅科技成果奖14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论文15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0多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主动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空间,先后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莫斯科动力学院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专家学者开展了交流合作,聘请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WANG XIKUN教授、前欧洲流体机械中心主任Grard BIOS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海事中心主任Tan Soon教授、莫斯科动力学院Tyagunov M.G教授等多位外籍专家作为讲席教授,进行联合科研攻关及高层次人才培养。我院还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开展了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近3年来,我院多名本科生、硕士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国外高水平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实现了国际化人才培养本硕博全覆盖。
人才培养
学院高度重视学术和人才交流,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河海大学、西安理工大学、江苏大学等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学术与人才培养交流关系,并与国网新源公司、南方电网、南方调峰调频公司、长江电力集团、黄河明珠集团、成都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湖南电力科学研究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信重工、许继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用合作关系。
学院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组织协调水平高,深受各用人单位好评,主要就业方向为国有大型电力企业(包括设计、建造、运营和管理企业),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大唐集团、华能集团、国电投、华电集团、中广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连续10年获评为毕业生就业创业先进单位。
截至目前,学院为我国水力发电事业培养了超过四分之一的专业人才和运营管理人才,为我国能源清洁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战略目标下,学院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会,学院毕业生也迎来了更加美好的就业机会。
经过七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积淀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形成了和谐的育人氛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面向未来,我们将继续开拓进取,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积极开展合作交流,持续提高办学水平,为学校早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我国水利水电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