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我院浓郁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学习热情,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2024年10月10日上午9时,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花园校区1号楼1402教室隆重举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第十四届研究生学术论坛——暨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第二届“能源杯”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学术论坛由田书建、刘军、刘冬、王鹏和李嘉兴五位教师担任评委。
会议伊始,刘军老师强调了学术交流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和研究生能力提升的重要性,鼓励每一位研究生积极参与交流提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同时介绍了本次学术论坛的评分依据及标准。
随后,参加本次学术论坛的研究生依次上台,展示各自的科研成果。王苗佳同学以“Numerical study on hydrogen desorption performance of a new MgH2 solid-state hydrogen storage device”为题,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深入研究了新型MgH2固态储氢装置的氢脱附性能。详细介绍了模拟过程、结果分析以及该装置在储氢领域的应用前景,为固态储氢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高燕尚同学带来了题为“Experimental Study of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Pulsed Dry Ice Sublimation Spray Cooling with High Thermal Load”的报告。通过实验研究了脉冲干冰升华喷雾冷却在高热负荷下的传热特性,揭示了该冷却方式的优越性和潜在应用价值,为高热负荷设备的冷却技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李龙同学以“Water-saving performance study of water conservation and plume abatement device in wet mechanical draft cooling towers”为题,针对湿式机械通风冷却塔的水资源消耗和羽雾问题,设计了一种节水保水和羽雾消除装置,并对其节水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成果为冷却塔的环保和节能运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李仕东同学带来了“基于正交试验的超高水头小流量水泵水轮机优化设计”的研究报告。他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超高水头小流量水泵水轮机进行了系统的优化设计,旨在提高其运行效率和稳定性。研究成果可为水力发电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解铮同学以“The effect of air distribut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ste combustion and NO generation in a grate incinerator”为题,通过实验与模拟相结合,研究了空气分级对焚烧炉中垃圾燃烧特性和NO生成特性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焚烧炉的设计和运行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减少NO排放,提高垃圾焚烧效率;李少康同学汇报了题为“污水污泥活性炭微观结构演变及直接捕获CO2的机理研究”的研究成果。他深入研究了污水污泥活性炭的微观结构演变过程,并揭示了其直接捕获CO2的机理。研究成果可为污水处理和碳减排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姚丹毅同学带来了“Chemical Looping Ga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with a Novel CaSO4−CuFeMnO4 Mixed Oxygen Carrier”的研究报告。他通过实验数据展示了新型混合氧载体在煤化学链气化中的优异性能,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新视角。研究成果有助于推动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污染物减排;屈鑫鑫同学以“Synergistic promotions of CO2 in-situ capture and H2 production via sorption enhanced-chemical looping steam reforming of biomass tar with eggshell derived NiO/CeO2-CaO functional oxygen carrier”为题,介绍了利用蛋壳衍生的功能性氧载体,实现生物质焦油的化学链蒸汽重整,同时捕获CO2并生产H2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可为生物质能源的清洁利用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高质量发展;徐英哲带来了题为“太阳能再热耦合垃圾焚烧发电系统”的研究报告。他提出了一种将太阳能再热与垃圾焚烧发电相结合的新系统,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保性能。研究成果为可再生能源和垃圾处理技术的融合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最后,五位评委老师根据学生做报告情况及论文质量评分,分别评选出优秀研究生学术报告及优秀研究生学术论文(海报)。
此次研究生学术论坛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学术交流,更是一次科研信息与思想的碰撞和融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研究生们将在科研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前行,为我国能源动力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