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开展系列“鉴史”读书班主题教育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20日 来源: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主题教育“一托六”模式的统一部署,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特色,成立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鉴史”读书班,展开了多种形式的“鉴史”特色读书班活动。

首先,按照这次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先后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鉴史”读书班第一期和第二期理论学习活动。


第一期“鉴史”读书班活动于5月28日在学院教研室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大部分党员参加了此次理论学习,支部书记朱晓鸿主持了活动。会上,支部书记朱晓鸿详细介绍了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的《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的主要内容,第一卷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为开卷篇,其他著作按时间顺序编排,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至2017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讲话、演讲、指示、批示、训令等71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之后,所有与会人员根据第一卷篇目,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围绕“三进”进行交流发言。与会同志在发言中表示,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推动理论学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才能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第二期“鉴史”读书班活动于6月15日在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全体党员参加了此次理论学习,支部书记朱晓鸿主持了活动。支部书记朱晓鸿详细介绍了《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的主要内容,第二卷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10月至2022年10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著作,共有报告、讲话、谈话、演讲、指示等75篇,部分著作是第一次公开发表。副院长贾兵强给支部党员上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纲要’课”的主题党课,他以党的二十大主题的关键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切入点,结合支部党建品牌“四选四信”和“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主题教育的总要求,从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准确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的两个维度,分享了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纲要》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并对《纲要》第十章的教学设计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次,按照2023年主题教育“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展开多种“鉴史”特色实践活动。

5月31日晚,以支部党员为主的中国近现代史教研室成功举办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第八届“鉴史杯”历史情景剧大赛决赛,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及教师代表,其他主办单位负责同志、学生代表等500余人参加了活动。本届历史情景剧以“探索复兴路 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全校2022级各专业的7支队伍进入决赛。各参赛队伍从中国近现代史中撷取扣人心弦的历史瞬间,进行了精彩展演,先后演出了《林觉民》 《觉醒年代》 《青春之歌》 《风声》 《重庆谈判》 《刘胡兰》 《姥爷的回忆录》等七个历史情景剧剧目,获得师生好评。通过举办此次活动,支部全体党员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切实达到了“重实践、建新功”的要求。

6月19日上午,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开展外出参观考察活动,本次活动既是“鉴史”特色读书班活动的实践延伸,也是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地点涵盖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纪事广场、大运河惠济桥遗址等,旨在通过重返历史现场,考察真实历史,达到“以史为鉴”的目的,使支部成员更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

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是参观考察花园口决堤事件记事广场。支部党员徐进同志提前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现场雕塑及碑刻资料,给支部党员讲解了花园口决堤事件成因、经过、后果及造成的损失。她强调,“花园口决堤淹没了河南、皖北、苏北40余县的大片土地,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极大的灾难,80余万人惨遭溺死,千百万人流离失所,并形成连年灾荒的黄泛区。”支部书记朱晓鸿组织支部成员现场讨论,并补充,“黄泛区的形成导致的庄稼无法生长,又引发了1942年至1943年的河南大灾荒。”随后,支部成员仔细对比阅读了由南京国民政府所立的黄河花园口掘堤堵口记事碑和由新中国人民政府所立的黄河花园口掘堤堵口记事碑,再一次深刻了解了南京国民政府不顾人民安危的反动做法,感悟到新中国人民政府“人民至上”的伟大之处。

活动的第二站,是参观考察大运河通济渠段和惠济桥遗址。支部党员周凯同志详细给大家讲解了通济渠的历史及作用,他指出:大运河郑州段古称通济渠,在整个大运河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研究隋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及当时的水利史、航运史、造船技术、陶瓷技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接着,支部书记朱晓鸿带领支部成员又实地考察了惠济桥遗址。惠济桥建于通济渠之上,始建于隋唐,明代重修,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桥下的河道,战国、秦汉时期叫鸿沟,隋代叫通济渠,唐代叫广济渠,宋代叫汴河,惠济河等,民间称它是运粮大运河。惠济古桥桥面上的车辙有五、六公分深,至今依然还能清晰可见。惠济桥作为隋唐大运河上的一座著名石桥,既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珍贵遗存,也是古城郑州千年变迁的重要见证。随着黄河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起步区的第一批重点工程,汴河遗址公园是展现大运河文化的重要承载地,其以中心位置惠济桥村为核心,以南北向通济渠故道为轴线,通过运河遗址展示、历史场景模拟、运河文化体验、博物展览馆等方式,重点围绕漕运规划、运河仓储、隋唐古都、多元文化交融等文化主题,深入阐释大运河中华文明发展演进中的重要作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为《复兴文库》作题为《在复兴之路上坚定前行》的序言中指出的: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更需要以史为鉴、察往知来。通过开展本次外出实践参观考察活动,用现场参观、旧址观摩、研究讨论等形式的学习,让支部成员对中华民族在中展现的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有了更深的感悟,深刻理解“千秋治河”的重要性、必要性,对新中国成立在黄河治理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了更强的认同,特别是对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黄河国家战略有了更直观深入的认识。

中国近现代史教工党支部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条主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鉴史”特色读书班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认真读原著悟原理,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把学习成效体现在增强党性、提高能力、改进作风、推动工作上来;把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精神,转化为做到"两个维护"担当使命的实际行动,助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供稿人:田秋实 白进伟

图片:高笑天 朱晓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