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2022年12月31日 来源:

春华秋实又一年,砥砺奋进新征程。2022年,在学校党委、行政坚强领导下,在有关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拼搏下,马克思主义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研究生培养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彰显了新时代马院人的责任担当。我们梳理了2022年具有学院特色的十大标志性工作,并致以新年最真挚的祝福!祝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祝愿学院全面发展、越来越好!祝愿大家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一、多措并举,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一是邀请权威专家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邀请中央党校韩庆祥教授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解读》为题开讲我院第29期“求实论坛”,专题解读二十大报告精神;邀请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王炳林教授做客我院第30期“求实论坛”,以《新飞跃新征程——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题作专题讲座;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陈曙光教授做客我院第31期“求实论坛”,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为题作专题讲座。二是及时组织深度研讨。组织师生代表参加中央宣讲团成员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交流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集体备课会,引导各党支部、教研室开展“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激活’思政课堂”等学习交流活动,推进理论学习走深走实走心。三是不断拓展学习形式。组织教师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学习活动”、新设课程全国集体备课活动、周末大讲堂学习等常态化学习,组织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教育部“2022年暑期教师研修”培训、河南省党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网络培训班等学习活动。

二、十年磨一剑,教学改革成果完成总结凝练。在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中,学校党委政治站位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三个第一”的理念建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按照学校党委部署要求,以思政课实践环节为突破口,深化思政课教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演讲、辩论、情景剧表演、视频制作等经典竞赛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并以课堂实践为主线,将课堂实践教学主题贯穿到校园实践、社会实践中,并辅以虚拟实践,完善相关制度,理直气壮铸魂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政课建设成效明显,教育教学效果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获得一系列荣誉。学院历时6个月,组织专家论证会5场,修改20余稿,召开30余次讨论会,形成《高校思政课“四课联动•四域融合”实践教学范式改革与实践研究》论证报告及系统材料,被河南省教育厅推荐参评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三、严格程序,圆满完成学院党委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有关规定和我院实际,经学院党委研究并报请校党委同意,我院于2022年12月28日召开中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委员会换届选举大会,按照会议程序,大会最终选举出杨建坡、张梅、马凯、贾兵强、彭慧敏、袁进霞、李保全共7名同志为新一届学院党委委员。为开好这次大会,学院党委及早考虑、提前谋划,一是加强学习,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对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和建设“四个马院”的认识,为换届选举工作奠定了良好思想基础。二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召开党委会研究大会筹备工作,成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全面启动包括文稿起草、舆论宣传、会务保障等一系列筹备工作,为大会的顺利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工作基础。三是严格程序,提出党委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

四、突出主题,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2022年8月23日-25日,学院在新乡先进群体教育基地集中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暨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本次专题培训为期三天,主要有现场教学、分组研讨、汇报交流等环节,通过此次培训,学员们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精神洗礼,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提升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奋斗精神,增强了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头雁引领,思政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院长张梅教授为负责人的“河南省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入选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拓展了教学改革展示推广平台,并通过“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推送开展“红旗渠精神”讲述。此次获评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是我院思政课建设的历史性突破,未来我院将以此为契机,不断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科研水平,使我院发展迈入新阶段,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立德树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六、厚积薄发,科研成果获奖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近日,省委办公厅文件(豫文〔2022〕126号)公布了2021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我院共获奖3项。其中,院长张梅教授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研究》荣获一等奖,这是我院科研成果获奖取得的重大历史性突破。院党委书记杨建坡教授的《生存的实践维度》、王艳成教授和杨建坡教授合著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分别荣获三等奖。据悉,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河南省为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而设置的重要奖项,也是河南省唯一省级成果奖项,其获奖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七、精心培育,科学研究项目立项成效显著。我院主持获批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参与中标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饶明奇主持申报的年度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水安全工作重要论述研究”和王艳成主持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思政专项“高校思政课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贾兵强参与申报的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海外黄河文献的搜集整理与数据库建设研究”获批立项建设。获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其中,河南省社科规划年度项目6项(张梅、焦红波、马凯、王晓岗、王冠军、郝涵),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3项(霍贺、李心记、贾兵强)和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延安、安阳重要讲话精神委托项目3项(李仰智、饶明奇、尹学俐),获批河南省2021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4项(王清义、杨建坡、张梅、李心记)。科研经费到账共78.7万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力明显增强,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进入C-。

八、苦练内功,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获得佳绩。在2022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中,获得特等奖1名(谢文娟),一等奖6名(彭慧敏、余佳莹、李保全、张丛、贾利颖、许可)的佳绩。2022 年度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由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承办,活动采用参赛教师线上比武、评委线下集中评审的方式进行,教学比武全程通过“豫教思语”微信公众号现场直播。

九、精益求精,思政课示范“金课”评比取得新突破。近日,中共河南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河南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金课”活动评选结果,我院12名教师喜获佳绩,其中张梅、李心记、霍贺、王晓岗、李金锴、谢文娟获得一等奖,饶明奇、王湘云、吴娜、李鹏、卢保娣、尹学俐获得二等奖。此次成绩的取得是学校长期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展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体现,表明我院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下一步,学院将深入总结经验做法和创新成效,切实发挥思政课“金课”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规范性、实践性,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十、统筹谋划,江淮校区教学工作打开新局面。班子成员带头进入江淮校区,邀请大别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孙伟和中共罗山县委党校陈冠名分别作《大别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和《红二十五军卓越贡献与红色基因》的报告,克服困难,带领第四批赴江淮教育基地的1000多名学生考察许世友将军故居、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和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深入了解大别山精神的形成、发展以及在当今社会产生的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