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学深悟透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旨精神,10月20日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教授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解读》为题开讲我院第29期“求实论坛”。论坛以线上会议形式进行。学校党委副书记刘盘根出席会议。学院班子成员、全体思政课教师、研究生以及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的3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梅教授主持。


韩庆祥教授围绕“掌声反映心声、总体框架、主题结构及其亮点和新专题、新逻辑、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四个维度,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了系统、全面、深刻的解读。韩庆祥教授以“掌声反映心声”为引论,对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与会人员的28次掌声进行深入分析,得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主线问题,是人民最为关切的问题”这一重要结论。

从“总体框架”的角度,韩庆祥教授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划分为“总论、分论、全面保障、加强党的领导和动员令”五部分,五部分之间逻辑严密,层层递进,阐释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逻辑理路。韩庆祥教授指出,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首先要读懂总论,贯穿整个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精髓、灵魂、大道、核心,提出“三个务必”,其深意在于面对党长期执政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面向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人类和平发展崇高事业,面临更大风险挑战的处境,确立总基调,即责任重大、使命关荣、警醒全党、提起精神,以掌握历史主动;最后对过去五年的工作,尤其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及其取得16个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在“分论”部分主要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线,对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行讲解。在“全面保障”部分主要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条主线,从人才、国家安全、强军战略和国际环境等方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全面保障。在“加强党的领导”部分,包括打铁必须自身硬、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使大党成为强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相统一和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
从“主题”角度,韩庆祥教授阐述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结构及其亮点。他指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贯彻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具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主题结构,突出亮点是把指导思想明确列入主题和特别突出强调精神状态。从“新”的视角,立足于新专题、新逻辑、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五新”,进一步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蕴含的哲学逻辑、中国式现代化逻辑和强国逻辑。


张梅总结会议认为,韩庆祥教授全方位、多视角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丰富内涵,高屋建瓴、主题鲜明、思想深刻、视角创新、逻辑严谨,为广大师生继续领会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导,对全面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张梅强调,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一要持续深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通过读原文、听辅导、研讨会、报告会、上党课等形式,推动会议精神“进教师头脑”。二要深入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第一时间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案,把“进教案”落到实处。三要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第一时间“进课堂”。通过加强教学督导等措施确保思政课教学效果。四要引导教师聚焦党的二十大报告开展研究,多出成果。五要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发挥思政课教师学习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示范带动作用。

报告会后师生们纷纷表示,韩庆祥教授的报告内容非常丰富、逻辑十分清晰,一方面让我们更深理解党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另一方面让我们更加明确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更有信心、有底气如期完成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作为思想课教师,我们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扎实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工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供稿: 张晨 杨明月 赵思维 图:马克思主义学院)
附:专家介绍
韩庆祥教授是中央党校一级教授,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中央党校校委委员、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科研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央组织部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央政治局第11次集体学习主讲专家。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中国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出版学术专著《能力本位》等9部,发表论文20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6项。论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塑造》获“全国首届胡绳青年学术奖”、“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社会层级结构理论》著作获“教育部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