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在龙子湖校区文科楼9117教室,武汉大学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佃来教授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重大问题”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张梅教授主持,学院党政领导、全院专兼职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李教授首先界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概念,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生长,成为指导中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和理论。进而着重讲述了我们为什么要强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中国化。针对有些人质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合理性,李教授从学理层面上进行了分析。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而且能够实现中国化,原因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救亡图存关键时期,解决了当时中国如何以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其他的理论虽然也是针对社会形态,但是无论是西方的洛克、霍布斯,还是亚当·斯密,都是就现实的社会形态中的问题进行的理论解释,都是在肯定现有社会形态的前提下进行的理论研究,不涉及新旧社会形态的更替问题。原因之二,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能够与当今社会现实发生融合,而且还能为未来提供一种其他理论难以具有的理论引导。这里的融合,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创立在批判西方既有的市场经济及其社会组合模式市民社会的基础上,而且,这种批判是辩证的批判,是既有肯定有又否定的分析。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恰恰也是市场经济,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与中国实际相融合的现实基础。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超越了近代西方理论家的“私利化”个人前提,从而能够很好地回答个体与群体、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自由与平等之间的矛盾。李佃来教授的报告,既有哲学史的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材料的支撑,从而在学理的层面上,恰当地回答了当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较为难解的理论问题,显示了他深厚的哲学理论功底,在场师生纷纷表示收获颇多。
随后,报告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在学院9110会议室,由学院院长王艳成教授主持,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参加座谈。李佃来教授围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报问题进行指导性讲解。李教授结合个人申报经验和自己作为评审专家视角两个角度,具体从项目选题、研究综述、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需要注意的技术问题,并特别鼓励青年教师申报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已有研究成果的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等等。
学院院长王艳成教授高度评价和肯定了李教授的报告,指出李教授的讲座既有学术考证,又有技术指导,使学院教师受益匪浅。之后,在场的老师又和李教授就基金项目申报的具体问题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报告会在活跃的气氛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