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热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05日 来源:

201854日上午,我院全体师生齐聚龙子湖校区9号教学楼9110室,集中收看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直播,认真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共同缅怀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重温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

大会结束后,学院师生深受鼓舞,又进行了热烈讨论。师生们纷纷发表感言,并表示要进一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真正做到“在马学马、在马懂马、在马信马、在马讲马、在马研马”。

学院院长王艳成教授: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他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与贡献无与伦比。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阐述了经历了两个世纪,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为什么能够经久不衰、为什么没有过时、我们今天为什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等理论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一定要高扬主旋律,传播新思想。在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与态度上,必须牢记“三个坚持”,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一以贯之,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坚持马克思主义要找准方法,一定要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

学院党委书记乔敏副教授: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这样一个重要历史节点上,党和国家召开纪念大会,是为了向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先驱致敬,同时也是向全世界宣示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承者和与时俱进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分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价值。

学院副院长张梅教授:我们无论走了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吃水不忘挖井人,没有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我们中华民族的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在重温他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的同时,还要与时代同步伐,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形态。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高扬马克思主义主旋律,利用思政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做到“在马讲马、在马研马、在马信马”,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贡献。

学院副院长杨国斌教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大气磅礴,令我倍受鼓舞!讲话第一部分回顾了马克思的一生,马克思是一个革命家,由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精神的精华,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发展具有巨大影响;第二部分主要讲当前学习马克思要学习实践的九个方面,包括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人民立场的思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思想、人民民主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社会建设的思想、人和自然关系的思想、世界历史的思想、政党建设的思想等;第三部分讲了今天我们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把读经典悟原理作为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不断守正出新。整个讲话浑然一体,展现了真理的力量,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遵循。

杜学礼副教授:观看了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振奋、倍受鼓舞!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对马克思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当前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室就是要做到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做好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这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王晓岗副教授:习总书记的讲话,厚重磅礴,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倍感亲切,振奋!讲话让我们深刻感受到:马克思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钻研的一生,让我们领会到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和理论家,创立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人类精神的精华,值得我们持久的学习传承,让我们深刻体会了他和他的理论改变世界、改变中国的的巨大历史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者和工作者,应该像习总书记所说那样,坚持用经典涵养正气、淬炼思想、升华境界、指导实践,并不断守正出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贡献个人才智。

贾兵强副教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指导,通过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与中国伟大实践相结合的发展历程,做马克思主义的学习者、研究者、传播者,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将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之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课教学时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让思政课堂真正“实”起来、“活”起来、“动”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我校化为生动实践、在华水学子中成为自觉行动,不断开创我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应有贡献。

卢保娣副教授:习总书记的讲话指出“马克思是个顶天立地的伟人”。马克思17岁就高调宣言自己的终身理想“为人类幸福而工作”,并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承诺。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伟人,但是只要心怀“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憧憬,追随伟人足迹至少能成为一个靠谱的人。靠谱的人应当有担当,当国家社会需要时,只有靠谱的人才会挺身而出有所作为。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启迪下,求进步、有担当,为人类的幸福生活共同努力。

李心记副教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可见,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它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就是一种致力于改变世界和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在民族危亡、生灵涂炭的20世纪,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不是历史的误会,而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人民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代,我们尤其需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让其为鲜活生动的当代中国实践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霍贺博士:我们向被誉为“千年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致敬,是致敬马克思开创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改变世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辉思想。纪念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也是为了更好地沿着马克思开创的道路继续前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和理论研究的一线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以更宽广的理论视野、更长远的战略眼光,从政治性和学理性两个层面思考把握未来中国与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坚持以立德树人的思想理念,“把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悟马克思主义原理当作一种生活习惯、当作一种精神追求”。

吴娜老师:习总书记的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推动了中国反殖民的民族运动大力向前发展,并引领了二战后反殖民地化的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造就了包括了中国在内的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时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领导中国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推动改革开放,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充分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这一切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少数民族党员、“少干专项计划”研究生阿曼·叶尔拉汉: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中收看了纪念马克思主义诞辰200周年大会实况,纪念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也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党员,我有着很深很深的感触和思考,马克思是伟人,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马克思主义是颠簸不破的真理。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理解,让我更加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真切希望自己学好专业知识、学有所成,回到家乡,为家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传播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更好的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我相信,和我一起学习的同学的种种弘扬和传播,是对无产阶级伟大导师的最好纪念。

研究生党员郑巍:马克思是一位革命家,他的一生为全人类自由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大会上,我们再次缅怀了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的一生有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特别重要的是剩余价值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深度发掘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替代。因此,我们一定要学好文化理论知识,将来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但胜利必然属于我们。

研究生预备党员焦佳欣:马克思曾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对于我们在校的研究生来说,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不畏劳苦,认真踏实的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信仰者和传播者,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研究生郭宏光:刚刚听完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我们一同缅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导师马克思,并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总结了马克思主义的四大显著特征;并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实践,充分论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大指导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一学生,我们充满自信与动力,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认真学习,夯实理论基础,更好的传播与实践马克思主义! (王晓岗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