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9日下午,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渠长根教授在学院9110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关于《红色文化研究与实践漫谈》的学术报告。学院全体专兼职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共70多人聆听了报告。
渠长根教授首先介绍了红色文化提出的背景、学术界的研究发展状况以及与党政管理部门联合推进实践基地建设情况,进而从红色文化的基本属性、红色文化学科建设、红色文化与思政课关系三个层面展开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论证。渠长根指出,广义的红色文化研究可能存在诸多困难,但从狭义层面大有可为。即把红色文化定义为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各种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和结晶,是以一种特有的形式涵盖和表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和规律。渠长根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红色文化可以从物质、制度、精神等方面去归纳、概括和研究,并把它传承下去,和地方党史研究、政府部门结合起来,通过红色文化这个抓手促进学院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渠长根在介绍了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把红色文化纳入教学体系、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的经验基础上,分析了把红色文化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体系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最后,渠长根用四种鸟的比喻(乌鸦、麻雀、喜鹊和啄木鸟)勉励在场师生。多做“喜鹊”,多宣扬、传颂社会正能量;同时,鼓励师生争做“啄木鸟”,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提供积极的建设性意见。渠院长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鲜活,得到了在场师生一致认可和赞同。接着,渠院长还与在场师生就文化与科学的关系、红色文化的基因传承机理、红色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校思政课课堂、红色文化研究二级学科建设目标与特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院院长王艳成教授在总结中高度评价了渠院长的报告,指出渠院长的报告立意新颖、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语言艺术、思想性强,使我们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对于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对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对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王晓岗供稿)
渠长根教授的简介:渠长根,浙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历史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理工大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负责人 ,浙江现代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主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中共党史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是红色文化和中国近现代史,发表学术论文130多篇,出版专著7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科研教研成果奖十余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曾多次接受CCTV、凤凰卫视、光明日报、河南日报、浙江日报、北京日报、三联生活周刊等主流媒体采访报道。2016年,牵头创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红色文化研究”,并开始招生。同时主编出版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的全国第一部通论性教材《红色文化概论》。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弘扬红船精神,全面推进改革》,负责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暨中央马工程重大项目《红船精神》研究子课题研究。近日,应邀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大型理论专题节目《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第二季•红船》担任主讲嘉宾(6期中的4期)。同时,接受《光明日报》采访,受聘为浙江省首批红船精神宣讲团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