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31日上午,中央党校督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评专家乔清举教授在学院9110会议室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全面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报告。全院师生共50多人参加聆听,报告会由学院副院长杨国斌教授主持。
乔清举教授的报告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结合党的十九大召开前的背景谈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他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同以往报告相比,内容丰富详实、浅显易懂,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民情怀。二是关于我国到2050年的发展规划问题。乔清举指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党关于国家发展目标一直在规划中进行,但对2020年到2050年这一阶段的目标不太明确,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个阶段的发展目标是基于现实发展成就的基础上提出的,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亮点。三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问题。乔清举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的外交政策讲起,指出这一提法是我党基于国际国内发展的现实需要提出的重要举措。四是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问题。乔清举指出,从国际视野看,中国的发展道路是具有独特历史传统、独特国情的独特道路,是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发展道路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五是关于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问题。乔清举指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改变,但并没有改变我国的发展阶段和国际地位,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还很长,需要我们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创新驱动力的建设等等。
报告会结束后,乔清举教授就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和评审情况作了介绍,并提出技术指导。乔清举指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无论是一般基金项目还是重点基金项目,一定要从自己的持续研究中选题;课题申报中,国内外现状分析十分重要,要尽可能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课题论证要抓住重点,一定要有充分详实的材料加以论证。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在盲审阶段才可能获得有利的结果。
学院副院长杨国斌在总结中指出,乔清举教授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既具有历史和国际视野,又具有自己独到见解,对于我们全面理解系统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随后,乔清举还与现场师生就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现阶段房地产发展趋势、中国现阶段的国际地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王晓岗 供稿)
乔清举: 中央党校督学(副厅)、教授、博导,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简称“国家特支计划”或“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会评专家、中央党校国家高端智库项目专家、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课题组成员,中国现代哲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冯友兰研究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