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栉风沐雨,一百年沧桑巨变,一百年砥砺前行,一百年苦难辉煌。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之际,7月1日下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党史大讲堂”在学院325学术报告厅开讲。讲座由饶明奇院长主持,此次专题党课由院党委书记张梅教授和学院四位青年博士李鹏、吴娜、谢文娟和李保全联合讲授。

这次党课,张梅教授精心策划,设计教学方案,创新讲课形式,历经近两月时间,带领4位青年教师多次研讨、反复修改、精雕细琢,最终在百年建党日得以呈现。
党课开讲之后,张书记首先就上午观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谈了自己的感受,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介绍了本次百年党史专题的意义。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她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是最好的营养剂,我们开展党史教育要学习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接着,张书记介绍了本次讲课的内容安排,按照四个历史时期进行讲述,分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年11月至今)。

李鹏老师以《开天辟地(1921-1949):中国共产党浴血奋斗完成救国大业》为主题讲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李鹏老师通过回顾1921-1949年党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的历史,探寻中国革命的制胜密码:一是敢教日月换新天——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中国共产党主张实行无产阶级专政,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自此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和科学理论指导;二是革命理想高于天——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从1921年至1949年,牺牲的全国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达370多万人,平均每天牺牲370多人。无数革命先烈坚守着心中神圣的信仰,以生命践行了“血可流、命可舍,理想信念不可移”的铮铮誓言。三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从一成立,就把为最广大的中国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使命,最重要的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有了“试看天下谁能敌”的豪情和底气。近代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吴娜老师以《改天换地(1949-1978):艰难探索完成兴国大业》为主题讲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吴娜老师以中国人民的第二个历史任务为切入点,通过摆事实、列数据等方式深入浅出的阐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百废待兴:新政权的巩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走自己的路: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阻且艰: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使大家对1949-1978年的国内外形势及中国应对策略有了深刻了解,也进一步了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经过20年的艰苦奋斗,完成了兴国大业,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制度基础。

李保全老师以《翻天覆地(1978-2012):改革开放的滚滚春雷推进富国大业》为主题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李保全老师通过改革开放初期和改革开放后的巨大变化做对比,举例“天下第一村”的华西记忆,讲述改革开放是如何从农村“破冰突围”,让我们感受到改革开放“春雷滚滚”的激情岁月,见证基层共产党人对改革开放初心和使命的坚守。他强调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需要开拓创新,破浪前行的共产党人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那么如何“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呢?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立改革开放之时代潮头,二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抓改革开放之发展先机,三要求真务实,民生为要,聚改革开放之前进力量。

谢文娟老师以《惊天动地(2012-2021):创新发展实现强国大业》为主题讲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谢文娟老师认为新时代的中华民族之所以取得惊天动地的伟大历史性成就,与我国坚持创新发展息息相关。我国创新发展就是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理论创新发展是实现强国大业的旗帜灵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我们党选择了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创新发展是共产党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第二,制度创新发展是实现强国大业的重要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对全体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就是脱贫攻坚。“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这个中心推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成为实现新时代强国大业的重要基础。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至此千百年来困扰中华民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了句号。第三,科技创新发展是实现强国大业的核心关键。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科技强国,打好核心技术攻关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发展才是实现强国大业的核心关键。

本次党课聚焦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紧密契合建党百年历史主题,以团队讲授的方式开展,内容丰富,视野开阔,分层次、多维度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峥嵘岁月,是对党百年华诞的一次献礼。全院师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一路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艰辛与不易,从党史中汲取力量,学习党的奋斗精神、担当精神和奉献精神,切实实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