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校长办公室下发的《关于组织开展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大讨论的通知》和《华北水院关于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指导意见》,思政学院党委近日组织班子成员、全体教师和研究生,通过座谈会、新浪微博、飞信、QQ群等交流方式,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是新课改下教育发展的关键。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师生创造性得以发挥的保障,是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催化剂。
大家从教师和学生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师生关系,体现为教育教学中的授受合作关系、相互交往中的平等互爱关系、管理或服务中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等。师生关系的和谐体现为师生双方心理上的认同互信,感情上的融洽亲近,教与学上的合作进取,权利义务上的平等公平,教育管理上的规范民主等。
要构建新型和谐师生关系,首先要改变的是师生间在沟通和交流层面上的地位关系,应由原来的教育和被教育的关系转变为互相学习探讨的思维互通关系。教师方面,教师的职能应由原来的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执行者主动转变为教练型教师,同时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位学生,尊重信任学生,理解宽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聊天对话的教学方式,加强情感交流。作为教师以及学生工作的管理人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具备良好的师德,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师生环境。
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积极参与。新型师生关系中学生要与教师建立一种“课堂上是师生,课下是朋友”的和谐友爱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学习的保证。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与评价者,要积极响应教师的引导,主动参与并自由表达思想和观点,与教师多沟通多交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要尽快改变被动依赖教师、习惯于被重视和被关注的状态,克服畏师、惧师的心理和疏远教师的现象,能够积极主动与教师沟通。
“尊师爱幼、教学相长、敬业和谐、团结向上”,是我校的优良传统。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和谐的。师生双方的课堂互动,可以呈现富有活力的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成为智慧启迪、思维碰撞的理想胜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果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那么它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这正是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目的所在,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